close

不存在的女兒 --- 無法重來的遺憾

        去年,我就已看過「不存在的女兒」原文小說,這是Kim Edward的首本長篇小說,一推出就造成全球熱賣,連在出版業蕭條的台灣都狂銷二十萬冊。

        除了故事題材好以外,出版商在通路上的宣傳與行銷,也收到極大的效益,但五百多頁的故事厚度,實在是塞了太多了瑣碎細節,鋪陳得過於冗長。
    
        平淡的敘述,過於悲情的語調,與二元化說教式的發展,讓故事的推展過於勉強,釜鑿痕跡明顯。
    
        今天把電影版的「不存在的女兒」看完,今年四月份在美國上映,IMDB的觀眾評分裡,滿分10分拿到了不上不下的6.4分。
    
        同為暢銷書改編的電影「追風箏的孩子」,卻高達7.8分,追風箏的孩子講述的是大時代下那身不由己的民族情感,與不存在的女兒一書相比,格局較為宏大,最後贖罪的部分,也比較完滿。

電影版選角成功

        電影版「不存在的女兒」,說真的,選角真的選得很好。
    
        老牌演員德莫麥隆尼Dermot Mulroney飾演骨科醫生大衛亨利,那被歲月釀出的眼神,果然把內心掙扎萬分的大衛揣摩得很貼切。
    
        醫生的太太諾拉,則由葛麗倩摩兒Gretchen Mol演出,這個角色雖然悲情,但我卻對其沒有太大的共鳴。
    
        不是因為我沒有同情心,而是與護士卡洛琳吉兒的堅毅性格相比,諾拉的心志顯得軟弱,不斷外遇的她,和卡洛琳幸福美滿的婚姻,也成為諷刺的對比。
    
        裡頭我覺得最難得的,是飾演菲比的Krystal Nausbaum,因為在戲外她真的是唐氏症兒童,而萬中選一的她,從小的志願就是要當演員呢,因此演出這部電影,對她來說就像美夢成真。     
      
        護士卡洛琳吉兒由艾蜜莉沃森Emily Watson飾,我覺得她演得很棒,完全符合小說裡的感覺,由一個迷戀醫生的護士,到後來成為獨立堅強的母親。
    
        艾蜜莉把護士的內心轉折,詮釋得絲絲入扣,那眼神雖柔,但卻有著堅定的氣質。

不存在的女兒?
    
        這部電影是齣悲劇,整片也充滿了諷刺對比的元素,應該要幸福快樂的,變得破碎不堪,原本絕望逃離的,卻有了美滿溫馨的家庭。
    
        眼中的缺陷,長成了一個善解人意的女孩,既聰明又貼心,預期中的完美,卻被父親的安排和期望,差點壓到扭曲變形。
    
        大衛為了讓諾拉有美好的未來,送走了菲比,但諾拉的未來一樣充滿嘆息與遺憾,而他自己,自以為做了對的抉擇,卻終身被愧疚一點一點地啃蝕掏空。
    
        被遺棄的菲比,並不是悲劇,反而在愛心的照顧中成長,她不存在嗎?
    
        其實他一直存在著,就像我在之前在讀書心得裡說的:
    
       「她一直存在著,她真真切切存在卡洛琳的生活裡,她存在大衛的愧疚與罪惡裡,她存在諾拉虛幻的想像裡,她一直存在著。
    
        反而是大衛打算用女兒換來的快樂與美滿,從來也沒有存在過。」

        因此劇情的走向,就像天和地、白天與黑夜、美滿與悲慘,整個被翻轉過來一樣,而這一切,全源自於大衛在白雪紛飛那一晚,所做的那個決定。
    
        那個當下的抉擇,像蝴蝶效應般地,導致了後來無可收拾與重來的後果,而悲慘的故事,但卻有個溫暖的結尾。
    
        一開始被當成敝屣的女孩菲比,最後卻用笑容化解了冰冷的隔閡,那分一半給諾拉的花束,讓人看了多麼地溫暖,而那牽起保羅手的動作,則讓人感受到她的天真可愛。
    
        最後,此片依舊有著年代跳躍過快,故事接續不太流暢的毛病,這幾乎是小說改編電影的原罪,撇掉這點不看,不存在的女兒一片,算是拍得很好的了。
    
        選角成功,故事重點有抓到,所要呈現的也有浮出,收尾溫馨。
    
        已看過小說的朋友,不妨可以租來一看。



電影片段剪輯影片


Krystal Nausbaum的電視訪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純白裡的繽紛 的頭像
    純白裡的繽紛

    純白裡的繽紛

    純白裡的繽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