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小說,歷史
今天晚上去聽了政大台灣文學所「陳芳明」教授的演講,實在是很興奮,因為主題是我很有興趣的「在小說與歷史之間」,而今晚的演講也讓大飽我的求知慾,讓我腦袋的東西重新update了一次。聽完演講時情緒是激動的,我又不能衝上去給陳教授一個擁抱,只好把激動逼到手掌,用力地爲他喝采拍手,來表達我的尊敬與感謝。
歷史於我
來談談小說與歷史吧。
歷史對我來說,有種莫名的魔力,因為那是過去的故事,記載著過去的人、事、物,好奇心讓我想一窺從前世界的面目,讓我想了解已逝的英雄豪傑、帝王將相。
在我小小的心裡,那些古人的形象總是鮮活的,想到岳飛就想到那精忠報國、對抗金兵的精神,而早餐的每一條油條又提醒了多少次秦檜那賣國求和的嘴臉。看到秦始皇的車隊時,項羽所說的「彼可取而代之」,與劉邦的「大丈夫當如是也」,也清楚描繪了兩人的個性特質。
歷史,對我來說,就是一長串故事的集合,就像老媽的曬衣竿子上,晾著的衣服一件接一件,在風中飄來飄去,在陽光下接受洗禮,偶爾也有雨點打上身,就像每一個朝代,一定會在風雨中飄盪,也會沐浴在光榮的驕傲裡,無論如何,都依然掛在竿子上。
歷史是爲少數人而寫
但是,長的越來越大,心智越成熟,想的越來越多時,慢慢去開始會懷疑,歷史真的是歷史嗎?那些事情都是真的嗎?岳飛出生時真的有鵬鳥在屋頂上飛?劉備出生時屋後真的一片紅光?秦檜雖奸,當權者宋高宗難道沒有一點責任?抑或是秦檜只是個替皇帝背黑鍋的大衰人?
所謂史書,不過是為了當權者來寫的,對權力核心有利的留下,不利的拿掉,營造出天命的法統,形塑出神格的特性。所以,歷史說,屬蛇的劉邦是其母夢到蛟龍環繞,醒後才生下來的,是赤帝子,後來劉邦斬了白蛇,也就是代表秦朝的白帝子,而有關明太祖朱元璋神性的故事又更多了。
這並不是巧合,朱元璋與劉邦都是平民出身,劉邦是流氓的頭頭,朱元璋是臭頭和尚,當然需要一些虛構的故事來鞏固自己的統治權力。
不只是朱劉二人,歷史上的皇帝們無不處心積慮去影響歷史,去改變歷史。同樣的蔣介石一人,台灣的書稱他為民族英雄,每天早上去上學第一個看到的不是老師和同學,而是偉大的先總統蔣公。而對岸則把他視為民族罪人,諷刺的是,雙方的論點都有其證據,那我們到底要相信誰呢?偉人?罪人?
事實上,偉人與罪人都是主觀的說辭,蔣公在大便時會想說要去反攻大陸,解救同胞嗎?不一定阿,可能他在想待會要和宋美齡去散散步溜溜狗呢。而罪人之說又實在太沉重,台灣同胞可能很難接受那從小看魚兒逆流而上而立志努力的先總統蔣公,會是近代中國的罪人?
事實?真實?
我的意思是,就像陳芳明教授說的,歷史可以寫出事實,卻寫不出真實。我開始覺得以前的歷史課本是不是一本本的謊言,那些中國人引以為傲的二十四史串出來的五千年歷史,只是少數人的歷史,只是漢族導向、男性導向的片段歷史。
真正的故事呢?真正打動人心的故事呢?
我想看的不是某某某是天神下凡,不是某太祖勤政愛民,視民如子,也不只是大禹治水的三次不回家,不只是劉備手長及膝,小腿上有八十二顆痣的史料,那與我何干呢?
我要的是那些真實的、會感動人心的故事,而這些故事往往被歷史洪流淹沒,被史官的筆給撇掉,或者連考慮進去史冊的機會都沒有。於是,我們看到的歷史幾乎以漢族為主體,可是中華民族不是還有滿蒙回藏苗瑤嗎?我們讀過這些邊疆民族的歷史嗎?
整個歷史就是男性的歷史,女性連在文學領域都被壓抑,難道還進的了史書嗎?只有一些當權者如武則天、慈禧太后等權力核心可以有特權在歷史上留下名字,其他的呢?婦女最早出現在史書裡是劉向的烈女傳,要留名青史,得成為烈女,而且要越烈越好,這不是極度以男性為中心點出發的思考嗎?除了李清照,難道女性裡沒有好的詩人詞人,沒有動人的故事,沒有自主的理想,當然是有的,不過,可悲可惜的是,在男性父權社會之下,女性的力量傳不出自家的院子,女性的聲音永遠只在閨房的畫樑間縈繞著。
當我們想了解那些歷史的缺口,想找到那些歷史的裂痕(或許不是小小的裂痕,而是峽谷般的巨大斷層),只有從稗官野史裡、從筆記小說裡去拼出歷史殘留的真面目?
會感動人心的,往往是小說
在宮廷裡,有左史與右史,他們會記載皇帝每天的起居生活,所寫下來的紀錄,叫做「起居錄」。當皇帝心血來潮,就會把起居錄拿來過過目,看到有損自身形象的文字時,就大筆一揮,這條紀錄就此從歷史上消失無蹤,留下來的,都是歌功頌德的、都是英明神聖的,就這樣,歷史變成君王塑造完美人格的工具。
所以唐太宗的縱囚成為千古的佳話,卻被歐陽脩以縱囚論吐槽。乾隆的十全武功記也輝煌一時,但好幾場只是勉勉強強獲勝。康熙日理萬機,勤政愛民形象深植人心,但其實他生活淫亂,後宮佳麗是清朝最多,後嗣子女也是人數第一。
看歷史故事,會覺得大開眼界,各式各樣的故事都有,但是,卻看不到人性。也就是說歷史是很表層的,從中看不到人的深度,往往就得不到感動。賴和「一杆稱仔」讓我們深刻了解小人物的辛酸,而當時日本政府卻在台北辦了台灣博覽會,大力向世界宣告台灣的現代化與進步。李昂的「殺夫」,讓我們重新去思考女性在傳統之下的束縛與定位,那是真實的感受,那是來自女性的反動與吶喊,那也是來那份女性的自尊與自我意志。
這些都是歷史上看不到,但卻貼近人生百態的。
「水滸傳」讓人熱血澎湃,因為他寫活了小人物的人性。「紅樓夢」清楚呈現了每個中國人的個體文化。魯迅的「阿Q正傳」點出了中國人的該死的劣根特質。柏楊的「異域」又帶給我多少的奮慨激動的夜晚。
不是否定歷史
寫到這裡,我並沒有反對歷史存在的意義。我只是想強調,我們讀的歷史只是部份的,決不是全面且連續的。對於八年抗戰,日本的歷史,台灣的歷史,與大陸的歷史,寫的會一樣嗎?不可能嘛。就像一件事情在不同的人眼裡有不同的說法,請看看台灣最近的弊案、貪污案,就知道所謂的歷史可不可靠,太多版本,太多解讀了,就像芥川龍之介的「羅生門」一樣,撲朔迷離,令人摸不著頭緒。
其實,我們都可以創造歷史。前一秒就是這一秒的歷史,這一秒就是下一秒的歷史。昨晚跟高中同學的MSN對話紀錄也是歷史,每天的日記也都是歷史,甚至,每一篇網誌,每一張照片,都是活生生的歷史。阿嬤唱望春風的歌聲,阿公準時收看相撲的的畫面,也都是我腦中的歷史鏡頭阿!
人生可短可長,可深可淺,就看自已要怎麼去過自己的人生,去寫自己的歷史。
活著,就是創造歷史。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