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也頭痛
杜正勝部落格 2006. 6. 15
前些天看到網友提到「流浪教師」問題,我要承認,十幾年前開始的多元師培政策,確實沒有考量到十多年後台灣少子化的趨勢,導致今天的供需失衡,而供需問題是上帝也無法破除的經濟規律。政府除了緊縮管控供給面之外,大家的觀念也要改變,因為制度已是自由市場機制,就不該再期待政府以過去計畫性師培的方式來保障就業。所以我要建議現有師培生,應該發揮教學以外的專長,以主修科目來謀職,不必堅持非當老師不可。
教育政策應該是全面性的,而不該僅限於教育面向而已,需與國家經濟發展結合,也需與人口政策等問題結合。
但我不得不承認,過去教育政策的規畫,好像沒有教育專家學者、行政人員注意到,應把人口變化的因素考慮進去。這兩年我到教育部上班,接觸到過去多件規畫方案之後,發現到這些大問題,這是很大的疏漏,更是我們未來政策規劃應時注意的。
「流浪教師」的問題,就是因為沒有同時考慮到出生率及師培量的變化,直到這兩、三年,大家才開始注意到供需失衡這問題,但當大家警覺時,情況已不可收拾了。
少子化趨勢難擋
大致而言,20年前我國嬰兒出生率每年超過40萬人,10年前降至每年約30萬人左右,但最近10年內,除了六年前的龍年,還有一年30萬人的出生率,其它逐年都是每年20多萬人,且年年遞減,去年我國嬰兒出生率已降至20.6萬人,這個數字是20年前的一半,比起10年前也少了三分之一,這是人口結構非常大的改變。
這個趨勢是因為環境、社會心理及年輕人心態的改變而來,所以已無法指望人口出生率會回升,未來若能每年維持不跌破20萬大關,就已是萬幸了。
而這種「少子化」現象,在教育問題裡,如果套句經濟市場術語來說,就是「學校沒有顧客了」,那還賣什麼?店是不是該關了呢?
廣開師培之門
另一方面,過去的師資培育,是屬於計畫式的師培,「一個蘿蔔一個坑」,有多少幼兒入學,需要多少老師,師範學校就開額招生,畢業後就分發。但這個規則在民國83年新的師培法在立法院修正通過後已打破,改採多元培育師資。
這就像是從「計畫經濟」到「自由經濟」,師培制度從「計畫式師培」到「自由開放的師培」,這個轉變本身沒有錯,也有其時代的思潮和背景。
理論上來說,自由市場的師培,讓學校可以有更多的選擇,畢竟有很多人競爭,品質就會較好,總是千挑百選嘛!這是那時候的基本思潮。因此政策轉變廣開師培之門,開放一般大學也可以開設師培相關課程。
逆向惡果
但這個師培法的修正改變,時間點是在12年前,對照國內嬰兒出生率變化,當政策大量培育師資的時候,也正是嬰兒出生率已經開始遞減的時候。
這兩者間,是逆向的,一個上揚,一個下降,過去規畫政策時,沒有把這兩股供需曲線合在一起看。
所以民國83年之後,一批批師培生出來,等到大量師培生出來就業時,正好是學生數銳減時,民國89年也就是西元2千年時,又正好是教改權力下放的時候,由學校自主甄選老師,所以那年問題就爆發了,因為沒有分發制度,教育市場湧入大量找工作的師培生。
直到今天,教師法規定,老師選任權都是在學校,只是學校辦了幾次甄選,後來又有以縣為單位去招募師資,甚至是幾個臨近縣市合辦教師甄選,所以這些師培生當然只好南北奔波到處去考,一個地方考過一個地方,但受到少子化影響,學校減班、廢校,機會卻愈來愈少,結果考都考不上,花了錢卻什麼都沒有,民怨就起了,所以也才會有「流浪教師」這個新名詞的出現。
觀念要改
所以這不只是「量」的問題造成流浪,也是整個制度自由化、權力下放的結果。只是這些原因都過去了,這已是現在市場供需問題,是上帝也無法破除的市場經濟規律。
我知道,談問題的成因,無法解決現在的問題,也許社會上又有人要批評我把責任都歸給別人,但至少我願意指出問題來,也希望大家能思考一下,改變觀念。
民國83年的師培法修正,是一個很明確的觀念,是自由競爭的師培機制,而不再是計畫性師培,所以在自由競爭的機制下,卻還要要求計畫性師培下的分配制度,這是不對的,社會大眾可以從這個角度去思考這個問題。
所以選擇走上這條路的人,也都應該要有心理準備,這條路,不保証有工作。因為制度已是自由市場,又要求政府用計畫性師培的模式來保証就業,這是矛盾的。
解決方案
這個問題真的很棘手,也很複雜,雖然上帝也無解,但教育部也非毫無作為。
為了把供給面縮小,緊縮師培的量,去年已協助6所師範院校轉型為教育大學,但要求在改制過程中學校本身體質要調整,所以原本全部做師資培育,現在3年之內師培量要減半,另一半轉為其他科系,輔導學生畢業後從事別的行業,就是「三年師培減半計畫」,但這是無法救急的,所以在其他大學學分班或學士後進修班,該關的關,或縮小供給。
本來如果嬰兒出生率沒有再銳減,這些縮小供給面的措施,是可以解決相當部分的問題,不幸的是,碰到出生率降低的速度這麼快,所以只能緩和惡化的情況。
可是這些緊縮措施,對所謂的「流浪教師」或師培生幫助也有限,因為隨著少子化的趨勢,在職老師已經有超額現象,為保障現職老師,一方面推動降低班級學生人數,一方面一旦有老師退休,還是以吸收超額老師為優先,只能規畫一小部分名額來吸收師培生,但絕對沒有辦法吸收十年累積下來的師培生。
因此,我要跟過去所累積下來這些大量具有教師資格的青年朋友們談談,要為自己找另一條出路。大家在學校都有主修,當時只是多修了教育學分,為的是做為當老師的準備。但在整個師資供需面吃緊的狀況下,青年朋友們,你們應該優先以自己的主修科目來謀職,不要再堅持非當老師不可,應選擇發揮另外的專長,如此應可消化部分流浪教師,而現有在一般大學修習教育學分的師培生,也應有所準備,做更長遠的人生規劃。面對供需失衡的趨勢變化,青年朋友們應做心態上的調整,而教育部也一定會盡全力協助改善目前的情況。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