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得只剩下錢 --- 越簡單越快樂
「最窮的人所擁有的財富,竟是富人所無法企及的?」
這是《窮得只剩下錢Amal》這部印度片中丟出的問題,而看完片之後,這個問題也有了令人滿意的解答。
很多人一看到這個片名馬上會聯想到政治,或是想到那本王陽明牧師寫的同名暢銷書,其實觀念是有異曲同工之妙。
都是在探討財富與貪欲帶來的災難,提醒我們簡簡單單的生活,才是人性的最高品質,讓人充實而自得自在。
上一期的美國新聞周刊(Newsweek)就在探討經濟崩盤的根本性原因,除了金融結構、政經環境之外,或許是那人類被養大了的、無窮無盡的貪欲。
當然不是要人回歸原始洪荒的生活,不是非得窮才能快樂,事實上沒有錢也是寸步難行,就像劇中的阿默(Amal)為籌女孩醫藥費把賴以維生的嘟嘟車賣了一樣,很多事情都必須忍痛割捨。
這部片所要強調的,不是無欲無求(很難很難),而是在盡可能的範圍內,不要讓自己成為錢奴,積極生活的目的不是為了金山銀山,而是心安理得的簡單快樂。
這應該很接近證嚴法師所提倡的「清貧致福」的觀念吧。
錢很好用,可以讓生活水準提高,可以吃燭光晚餐、住高級飯店、出國血拚、買想要的東西,去想去的地方,讓人生的夢想一一實現。
但買到的,或許是一種奢華的快感、揮霍的滿足感、為所欲為的虛榮感,那是真正的快樂嗎?
高級飯店一間換一間、衣服一件又一件、大餐一頓過一頓,剩下的滿足還是空虛?
住豪宅、開跑車、讀名校、辦派對,享受到了極點,還記不記得什麼叫做單純的感動?
當然從事那些活動並不是就罪該萬死,不是說有錢人不能開跑車、不能住別墅,真正的癥結點是心態問題,是那個蠢蠢作祟的邪惡貪念。
貪念我有你有,每個人都有,這是生而為人就會有的本性,只是說我們是放任它滋長,還是控制它、規範它?
是像修剪草木一樣時時整理它,還是任其恣意長成無可收拾的雜亂一片?
這部片中的瘋癲富翁,或許就是因為追尋名利的過程中頓悟了什麼,才裝成邋遢的流浪漢,深入街巷去尋找美德,無奈他所見盡是人性的醜陋面,直到他坐上阿默的嘟嘟車。
正直善良的阿默讓他相信世間還是存在著一絲美好,對他而言這是最讓人寬慰的了,於是他竟然用三億財產的價值,去回饋三塊盧比的誠實。
令人扼腕的是(很多人都會這樣想吧,包括我),阿默竟然與這筆龐大的遺產擦身而過,但對他來說,他早就擁有最想要的東西了。
自己喜歡的女孩,一輛全新的嘟嘟車,還有簡單平凡的載客生活。
在阿默身上,我體會到「心小一點,裝的東西少一點,自然就會快樂些。」
這個社會教導我們「多」的好處,要念很多書,才能賺很多錢,書中有黃金屋、有顏如玉,因此學習的終極目標是物質的舒適與享受,這樣才是所謂的成功人生。
但這樣保證快樂嗎?
如果不快樂,那成功是真的成功嗎?
我記得在課堂上,一個大學教授說她在取得博士學位的那個夜裡,一個人在房間裡崩潰痛哭。
我當時聽到實在很納悶,這不是一般人難以企及的學術高度嗎?她拿到國外名校博士學位,之後生活理應無虞了,為什麼她要無助地痛哭?
是不是那個看似圓滿的境界,實際上並沒有那麼完美無暇?
阿默不識字,他沒有像樣的家產,甚至連捷運通車後的明天會變怎樣都不知道,但他不杞人憂天,也沒有未雨綢繆,他認真地活在當下,結果反倒活得滿足而自在。
追求成就沒有錯,但要認清「高成就」不一定代表快樂。
這不意味著我們可以不去積極過生活,看看阿默的盡責精神與認真態度,我想這才是面對人生該有的態度吧。
說很容易,這些道理也人盡皆知,但真正能做到又有幾多人?
對我們這些普羅大眾來說,或許很難達到六祖慧能「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的境界,但至少可以期許自己追求神秀和尚那「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的理想吧。
《窮得只剩下錢》中文預告
《窮得只剩下錢》電影劇照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