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流浪之旅》生命中不是缺少美,是缺少發現
早忘記在哪裡聽過這句話了,但我覺得很棒,很適合拿來當今天的標題。
這宇宙是充滿奇妙的,我相信只要靜下來諦聽,生命便會有所感應。
我今兒個跑去啦?
哈哈,去哪裡其實並不重要。
重點是自己與那個地方能不能有共鳴的感動,還是只是興沖沖地擺POSE比耶拍照,然後滿足地自以為拜訪過了,我覺得這很好笑。
這種隔靴搔癢式的觀光,其實只是人到,心並沒有到,就像看書只看封面不打開書,吃美食珍饈只聞其香而不張開嘴巴一樣,豈不怪哉。
閉上眼睛想想那個畫面,不禁覺得有趣。拉哩拉雜扯了一大堆,來紀錄今天的足跡吧。
《慈濟大學靜思堂,遇到一個怪人/神人?》
今早陽光灼熱依舊,但我上衣無袖依舊,就是要拚到底就對了。
在清心買杯多多綠掛在機車上,就往慈濟大學的方向去,打算參觀完了之後再順著省道9號丙騎往鯉魚潭。
首先看到慈濟醫院,旁邊聳立著宏偉的靜思堂,再往前一點就是慈濟大學的正門。
哇,電視上雜誌上的建築物就立在我眼前耶,尤其是靜思堂給我的感覺特別強烈。
表哥堂哥們在大學時都是慈青社的一員,也都來此參加營隊與當服務志工過,「靜思堂」三個字,平時也從姑姑伯伯口中聽過很多次,今日終於得見。
我走進慈濟大學的校園,感覺非常舒服,頗有街市中的淨土之感,花草樹木的生長模樣皆有可觀之處,悠悠的遠山雲海為背景,襯托出建築物的主體架構。
像個小男孩一樣,我拿著相機興奮地到處尋找美與感動,然後把那一瞬間印在我的腦海,同時留在相機的記憶體裡,有形無形都要紀念。
園區的草地上,散立著銅塑像一群群,體現出證嚴法師的理念,也就是「慈善、教育、醫療、人文」四大志業,我一方面欣賞人像逼真的神情,一方面也感佩其代表的精神。
我走到當時證嚴上人潛居的黑色小木屋裡,看到前門大後門小,便問身旁的老伯伯:
「請問一下,這後門怎麼比前門小那麼多啊?」
「你覺得呢?」老伯伯反問我,但我想了一下,還是搖搖頭。
「這是上人的巧思阿,後門做小一點,是要提醒自己走出屋子時心要縮一些,腳步要慢一點。」
聽得我點頭稱是,原來如此阿,有些事不問還真不曉得阿。
後來就在我隨意散心拍照時,有位中年阿伯走過來,那時候我正蹲在地上拍一叢花,並沒有注意到他。
「喂,藝術家!你不是藝術家就是老師,對吧!」他第一句話就引起我的好奇。
「呃,我是學生。」我沒有把全部真相說出來,這叫善意的謊言,只說出部分真相並不算打誑語吧!而且我的確是學生沒錯,我剛考上高師大研究所阿。
後來呢,他跟我聊了起來,我才跟他說我其實在高中教書,是台南人。
很神奇的事情一件一件發生了,他竟然知道我教英文,而且問起星座時,我說我是金牛,他竟然知道我的生日是5月8號!
我表面鎮定,其實心裡嚇呆了,不會吧,怎麼可能。
「你讓我很驚訝,我從沒有在這裡看過像你這樣的人,我跟你說,我們今天能遇到是非常難得的事情,來來來,我們一起走一段路。」
這個阿伯矮矮的不到165公分吧我猜,但體格精實、皮膚黝黑,短短的頭髮稍微灰白,衣裝整齊,笑容滿面。
他說他以前也是公家機關的,後來把工作辭了去追求真理、佛理,鑽研經書也學命理,所以這麼聽來,其實他可以說是算命師之類的人。
「我覺得你很深。」
「什麼意思?」
「我說你鑽得很深,現在年輕人很少像你這樣子,你對這個宇宙這個世界的一切充滿好奇,你喜歡看海和山,你也是個很善良的人。」
當時我心想,恩,他說的這些我不否認。
「但你的氣不太旺、浮浮的,我是後天苦修的,但你有先天很好的質,就像太陽剛昇上來,不過你的形還不夠成熟。」
「所以我要打坐參禪?」
「可以,還有讀經。」
「可是我有的經文看不懂,我要問誰?」
「問你自己,記住,你就是佛菩薩。你現在跟我一起念佛號:南無阿彌陀佛,我是誰,我是佛。來,跟我一起念,慢慢念。」
我照念,他還糾正我的發音。
「好,現在念十次,念到我滿意為止。」
當時我心想,這是在搞什麼東西阿?不過我還是念了。
一開始我念很快,因為想趕快念完十次,但阿伯教我重念,一個一個字慢慢念,眼睛閉起來念。
我照著做,一個字一個字慢慢念,恩,心有比較平靜的感覺了。
「念佛號的重點,就是讓心靜下來,你懂嗎?以後每天都要念,一次念十遍,記得嗎?」他說。
「然後,切記不要吃冰的甜的或是茶類,喝水就好,還有不要吃羊肉和牛肉,你可以答應我嗎?」他又叮嚀。
「這很難吧,我最愛吃冰的和甜的了,年輕人不都這樣嗎?」
「如果你不這麼做,你就無法進步。」
「好吧,我試看看,我盡量。」
我跟阿伯就這麼坐在大樹下,在陰涼的樹蔭處聊了很久,我問很多,他也回答我,但與其說是回答,不如說是在指引。
我感覺他沒有告訴我要去那裡,但他指示我去尋找方向,他不把話點破說死,他要我自己自自然然地去走,順著直覺走,緣分際遇都是由於因果的成熟。
哈,我有問到了愛情,他竟然說我結婚的機率是很低的。
「你不要去煩惱那些很小的事情,那些都是小愛,你所要做的是大愛,不是小愛。」
我問到生命的責任問題。
「每個活在這世界上的人,都有自己的天命,也就是所要盡的責任,每個人所肩負的各不相同。」
「有責任就有擔子,但生命要怎麼解脫和豁達?」
「只有盡好責任,晚上才睡得著,生活才會踏實。」
除此之外當然還聊了很多,但記憶所及,僅記於此。
現在想起來,好像有那麼一點張良在圯橋上遇見黃石老人的感覺,但阿伯沒有給我兵書,只留給我不可思議的奇妙體驗與感覺。
我連我的名字都沒有說,更別提生辰八字或住址之類的,但他為何能看透我的心?猜到一些深層的東西?
「你叫什麼名字?」要離開時,我問他。
「你不用知道我是誰,這一點都不重要。」
很奇怪的一個人,我連他是誰都不知道,如果我被耍了,我也沒話說,至少他連我的生日都猜對了,這其實還蠻屌的。
《壽豐鯉魚潭吹涼》
跟那怪伯伯道別之後,我又轉進去靜思堂探一探、繞一繞,出來已經下午兩點,我忘記吃飯了,可能因為我並不太餓的緣故。
於是我再度驅車往鯉魚潭前進,一路上經過稻香派出所(旁邊的田還真的垂滿稻穗)、花蓮監獄、還有幕谷慕魚的旅遊中心(那裡的門牌是秀林鄉榕樹二號)。
在那兒買了一些原住民的衣帽紀念品,繼續往左邊走,噗噗噗穿過木瓜溪上的仁壽橋,鯉魚潭就快要到了。
不到十分鐘,我就看到了這個東台灣最大的內陸湖,它是個104公頃的堰塞湖,湖水來自地底湧泉與山澗,因此終年清澈如鏡。
我沒有租自行車遊潭,就只是坐在觀景樓下的石椅,飽覽著這片閃動著綠色波光的廣闊潭泊。
放眼所至,青山蓊鬱,像披覆著毛茸茸的綠毯,平地上綠樹點點叢叢,潭側有絳紅色長亭橫列。
潭邊散落著一個個遊客來此觀景,而他們反倒成了我眼中的景(或許反之亦然)。
鯉魚潭像一位嬌羞的少女,靜謐又清麗,潭深處的些許白霧若有似無,也增添了神秘的氣質。
周圍的山屏如家中兄長,永恆地守護著這個柔美的小妹。
在這裡我有一個拍照的小小體悟。
由來如下,我拍完潭水美景之後,坐在石椅上悠閒看書,從遠處吹過來的涼風,充滿了芬多精,我索性把雙腳弓起來擺在椅上,左手捧著書。
隨興所至,閱讀之際也抬頭看看潭水,忽然間我發現潭水怎麼更綠了,綠得充滿生命力,波光融融粼粼,彷彿水本身就有生命一樣。
剛剛怎麼沒這麼有感覺?
後來想一想,覺得大概是這樣的:當我在拍照時,我並不是真的享受眼前的景象,在按下快門的那一瞬間,我是在捕捉那個美景,急切地想留下那一刻那一個畫面。
拍完了感覺好像很滿意,好像擁有那一瞬間,但其實我並沒有真切地融入在其中,只有心靜下來,才能真正觀照這一切,那美景才會把真實的美,毫無保留地秀給我看。
《吉安慶修院訪古》
品嘗書本文字,同時啜飲湖色山光,享受這份大自然奉予的大餐,形而上的感受無法真切地去形容,凡是被形容出來的,都早失了味道。
自己來體驗一下吧,一罈濃醇的酒釀,與其我用盡所有文字來描述那美味,還不如各位親自飲上一小杯,您說是吧。
看看手錶,四點半囉,我告別這美麗的姑娘,回市區,心裡是滿滿的喜悅。
途中突然看到「吉安慶修院」的指示牌,咦,這是網路上有人推薦必逛的景點耶,彎進去瞧瞧好了。
一繞進去,哇,一座傳統的日本和式建築就在眼前,像是阿拉丁燈神從日本的土地上將其捧起,斜斜飛越太平洋,然後特地擺在花蓮吉安鄉。
慶修院原本叫做「真言宗吉野佈教所」,是日本四國移民為信仰所建的,裡頭供奉弘法大師空海、不動明王、毘沙門天王三尊主神,院裡還擺列著日本各地迎來的88尊神佛,供民眾祈福請願。
院裡沉澱著一份寺廟專屬的寧靜,訪客三五成群在尋找歷史的痕跡,有個和尚在兜喊著不要錢的燒番麥,旁邊桌板上的醬瓜水果玉米,通通都是要免費分送給民眾們的。
我在木造迴廊門柱下穿梭,一尊尊石佛成了我的最佳模特兒,雖不到法喜充滿,但心情非常輕快愉悅。
在那駐足良久,本來隨意走走,後來聽了和尚師父的講解,才知道這座廟有那麼多歷史故事,不動明王身上有這麼多用心良苦的典故。
天色漸暗,中午未進食的我雖然啃了兩支燒番麥(感謝師父),但肚子依舊如山間空谷,迴盪著飢餓的回音。
好啦,吃飯去。
這是第三天的紀錄,昨天在海岸巡禮、書店悠遊,今日至山邊叩首、潭畔吹風,大前天到了花蓮的我,腦裡沒有任何既定行程,這兩天卻跑了許多這麼棒的地方。
只能說花蓮真是好地方,旅途能這麼順利實是「天時地利人和」之集合也。
在這裡,不管走到哪一個角落,只要抬頭向西,總是能看到墨青色的大山靜立,東邊則是浩瀚的太平洋,那是怎麼望也望不到底的一片湛藍。
這小小的城市依山傍海,世界就在海、天與山之間靜默地存在。
所以,急什麼呢?那麼急著把生命的路途跑完做什麼呢?
跑太快,到了終點卻記不得沿途的旖旎風光,只會空虛抱憾吧,因為想回,也找不到回頭路,它早被時間透明的手給抹去了。
不管長短,今生今世只有一次活過的機會,願我能好好地感受這一切,願日後不管多少煩擾襲上心頭,我也不會忘記這純粹的初衷。
願今後的每一刻,都能像現在一樣踏實圓滿。
《花蓮流浪之旅》第三天影片
靜思堂二樓禮堂
《花蓮流浪之旅》第三天照片
靜思堂,幽靜中有莊嚴
慈濟大學校園裡的小池塘
很像上人,厲害厲害
其實有白雲、綠樹、青山、流水這幾個元素,怎麼拍都很美的
荷花池,只見荷葉不見花
路旁的兩朵野花,不也很美
噢,我愛上這個地方了
竹軒的外與內
後來走下去靜思堂裡的靜思書軒逛逛,氣氛也很棒
裡頭真的是很用心去設計,從每一株草與每一幅畫都看得出來
怎麼拍都很有感覺
鯉魚潭的途中,這裡該請周董來代言
想到就停下來拍照,因此騎騎停停,速度很慢
在慕谷慕魚旅遊中心後面所照,我很喜歡這一張
鯉魚潭到啦,其實並不遠,離市區約半小時車程
看,優不優美
現場欣賞真的勝過照片百倍,本人比照片好看喔
俯瞰圖,潭北碼頭可以坐天鵝船
另一個方向的鯉魚潭,湖光山色,美呆了
回程途中瞥見慶修院的路牌,就繞進去看看
日本神社都會有的東西,洗手舍
裡面石佛像超多,右邊一臉怒目金剛相的是不動明王
「光明真言百萬遍」石碑,聽說信徒手持唸珠,雙手合十,
繞走石碑一百零八圈,並唸密宗佛號「嘛呢囉呢哞」一百零八遍,
有病之人常能因此痊癒。
這是弘法大師空海的雕像
到花蓮吉安鄉的話,這裡一定要進來看看
花蓮清幽的好物很多,千萬別只去南濱北濱與海洋公園阿
弱肉強食的世界,哪裡皆然
拍照其實不是在拍景物,而是在拍一種感覺
晚餐,這家中山路上的歡樂牛排館,去年環島時有來吃過
我坐在上次坐的位置,當時俊翰坐我對面,
記得我騎完蘇花公路太累了,還吃到睡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