艋舺 --- 我們的義氣,還剩下些什麼?
「往往是事情改變了人,人改變不了事情。」
這是電影《無間道》裡一句有名的對白,充滿濃濃的宿命味道。
我覺得與《艋舺》片中的「風往哪裡吹,草就往哪邊倒」這番話可以互相輝映。
幾天前跟家人去台南國賓看《艋舺》,星期二晚上八點的場次。明明中午提前去劃位了卻只分到側邊的座位,後來進場一看,果然是全場爆滿的盛況。
看完走出戲院時心裡非常澎湃,更確定了艋舺的成功不只是宣傳,還有電影本身。
《艋舺》有著古惑仔的廝殺場面,不過卻是正港的台灣黑道。有末代武士的大時代風向襲來,上演「船堅炮利」對抗「拳腳刀棍」的戲碼。也有九降風裡無可奈何的友情崩裂與成長幻滅,以及為此付出的沉重代價。
《友情與義氣,權力與利益》
「友情與義氣」是貫穿全片的重要元素,代表人物有蚊子(趙又廷飾)與白猴(蔡昌憲飾),但由於蚊子是說故事的第一人稱,加上我們見證了他從「踏入𨑨迌界」到「再也不能回頭」的歷程,因此對他的共鳴肯定也最多。
電影的前半段是比較歡樂的,用輕快的步調去描述蚊子如何被欺負圍攻因而受賞識入幫的經過。
當太子幫威風八面地替他開路去討回公道,當他開始伸出手握住和尚的手、翻過圍牆,當他與太子幫兄弟們在馬路上狂飆吶喊,那感覺就像獲得救贖般的美好。
「從小到大我沒有交過什麼朋友,這是第一次。」蚊子說。
儘管五人內心對於「義氣」的定義不甚一致,但他們享受並驕傲於這樣的友情關係,卻是毋庸置疑的事實。
他們在裡頭找到自己鮮明的定位,缺一不可,因為五根手指,才能成一個拳頭。
然而,就像片中這句「我們走進大人的世界,而且一去不回」,他們踏進的不是只有互挺對方的熱血遊戲,而是會流血死人的黑道暴風圈裡。
在狗仔孩(陳漢典飾)事件之後,前面誇張戲謔的氣氛似乎一點一點無可挽回地被黑暗的陰影給籠罩,感覺漸漸不對勁,好像什麼嚴肅的東西就要來了。
獄中文謙的那聲「X你娘咧」彷彿一道響徹心扉的雷聲,昭示著風雨欲來的詭譎氣息。
本來以為文謙出獄之後的出手動機是為了替表弟狗仔孩報仇,原來他的心落在更遠大的地方。到底他是個有前瞻性的識時務者,還是豹子狼心的野心家,抑或只是人家手中的一顆棋、是強風下的一株草呢?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是文謙的心境,也是他行動的最好理由。但背後所為的是權力和利益,還是艋舺的未來呢?
人生很多時候不是二分法的是非題,也不是四選一之選擇題,更多的時候帶有比例的複選題。權力利益一定是有的,艋舺前途也是有的,只是比例多寡、順位高低而已。
但可以肯定的是,江湖老手者如文謙,「義氣」對他來說應該已經是個年代久遠的名詞了。
不然他不會做掉自己的老大,取而代之。
或許是他已看清楚黑社會到頭來講義氣的只有吃虧背鍋的份,或許是因為老大們的荒淫生活與守舊想法讓他灰心,所以才選擇了謀主篡位。
電影中的Masa老大的昏庸形象,讓他的死看起來有那麼一點活該,也讓文謙感覺不單單是為了私利而動手,其中好像也有為了後壁厝的前景著想的成分在。
這就是劇本厲害的地方,沒有全然的壞與好,沒有全然的該死與神聖,沒有所謂的錯與對,只有不同角度不同出發點的考量與選擇。
但單純的蚊子哪懂這些大人們的事情呢?
他懂的只有「友情」與「義氣」,以及後來衍生出的親情投射。
沒有兄弟姊妹和父親的蚊子,在廟口這個角頭地盤找到了缺席以久的兄弟之情與父親形象的認同感,這些「情義」是他始終服膺的理念。
因此他不懂「為什麼你是我兄弟,我卻要殺你」的黑道生態,不了解當初歃血結拜的義氣怎麼會破碎一地。
至於和尚與文謙則是同一類人,只是他處在複雜權力與單純友情的過渡地帶,心中刻著的「義氣」二字還未被全然抹去,矛盾掙扎難免,才會面對著蚊子的張開雙臂,不禁地上前擁抱。當時若是換作老鳥文謙,蚊子應該早當場斃命了吧。
故事的最後,以「沒有人是真正勝者」的氛圍作收:
太子幫宣告瓦解,廟口失守,後壁厝岌岌可危,文謙算盤大亂、元氣大傷,艋舺就要被吃掉,外省掛的頭子也搞得一副灰頭土臉樣。
至此我不禁想,利益又如何?權力又如何?義氣與友情是否真如此不值呢?這一切的一切,意義何在?
《新與舊》
電影裡吹亂了艋舺這艘老船的,就是新舊交替所惹起的這場風暴。
文謙將「艋舺」比喻成搖搖欲墜卻一味守舊的「滿清末年」,將兩位老大說成是槍桿子打進來卻視而不見的慈禧,藉此讓大開門戶的抉擇變成一種正當。
對於Geta老大來說,槍是下等人用的武器,是西方世界傳來的邪惡東西,刀與拳頭才是真正的功夫。
雙方的說詞各執一理,孰是孰非誰又能說得準呢?
我想中庸之道或許是一條出路,不完全門戶洞開,不完全緊閉門戶,有智慧的領導者是該懂得進退之道,有條件的合作不代表讓步,完全否定也並非就等於勇敢與堅持阿。
《選角》
這部片的選角實在沒話說。到位的到位,入味的入味。這要歸功於豆導能夠把對的人放在對的地方,讓演員與角色能夠完美地接合。
趙又廷把蚊子的這個角色詮釋得很好。淺淺的戲齡讓他的包袱較輕,沒有太固定僵化的刻板印象,如果周杰倫來演,會不會從頭耍帥到尾呢?會不會太子幫裡的成員又出現耕宏與彈頭呢?
戲中幾幕嘶吼固然震撼人心,但我覺得趙又廷把「一個剛入黑幫的傻小子」該有的表情動作都做出來了,而且做得非常逗趣討喜,讓人不自覺地就會對他產生認同。
阮經天經過這麼多偶像劇的洗禮,以《艋舺》向大家證明了他是擁有站穩大螢幕的實力的。他把冷靜聰明、深沉內斂的和尚給演活了,不論聲音口氣或眼神表情都非常入味,很能夠帶領觀眾入戲。
鳳小岳給我的感覺基本上跟《九降風》裡的鄭希彥沒有什麼不同,都是個愛罵髒話的少爺角色,但後來對於內心的懦弱面的詮釋也算是一項突破。
馬如龍、王識賢、陸弈靜等老牌演員也是很大的加分效果,讓年輕演員為主的《艋舺》多了幾分滄桑的江湖韻味。
陳漢典壞到感覺很欠揍,然而能讓人這樣覺得,也代表他的演出真的成功了。蔡昌憲原來不只歌聲好台風穩,現在連揮拳打人也有模有樣哩,好一個小鋼砲打手。
《艋舺》到今天才上映滿一周,票房卻早就破億了。儼然是當年海角現象的提早發酵,這樣的「成功」是綜合性因素的集大成,是用心細心、努力拚命的甜美結晶。
製編導俱佳(豆導烈姐辛苦啦)、選角得宜(老中青皆有發揮)、配樂出色(陳珊妮果然有一套)、與在地文化結合(海角在台灣尾,艋舺在台灣頭),對了,還有宣傳策略的大成功。
除了北市府的大力配合,豆導更是帶著演員們台灣北中南到處跑又勤上節目宣傳。另外,之前網路上的那篇「我為什麼反對電影艋舺」文章與「萬華里長的抗議新聞」非但沒有削弱反而助長了《艋舺》的聲勢,提高民眾的好奇心,替電影做了最好的前置宣傳。
很開心能在年初就看到這樣好的國片,而且能夠全家人一同共襄盛舉。
儘管片中有些地方突兀與輕率,如「和尚對Geta的恨意太突然」、「和尚父子的感情處理有點過淡」等,但整體來說已經是中上的水準了。
連對電影挑剔的爸爸和媽媽都說很好看耶。
《艋舺》或許還有很多要改進的地方,但我覺得這部片已經又是國片的一次成功的大躍進了,藝術美感與劇情張力兼俱,故事本身有話題有內容,劇情也是看得人又是趣味又是催淚的。
年節首選,我推《艋舺》!
《艋舺》相關連結
痞客幫官方部落格 (很用心經營的官方部落格!)
《艋舺》電影預告
《艋舺》電影插曲 Making Love Out of Nothing at All by 李玖哲
《艋舺》電影劇照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