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維榮之妻 --- 光輝與陰暗之間
我沒看過太宰治的作品,儘管家裡有《斜陽》、《人間失格》等他的名作,但始終沒有翻過。
不過,由於那念文學的老弟曾經提起他,因此我對於太宰治這位作家多少算有點認識。
知道他是頹廢派的作家,長相俊美,女人緣特好,一生穿梭在酒館、藝妓、歌舞之中,有自殺的習慣但常常失敗。
大概是這樣的了解程度。
那天在出租店看到了架上的這部改編自太宰治作品的《維榮之妻Villon’s Wife》,想起了前陣子《人間失格》也被搬上大螢幕,於是不禁納悶這位去年剛過一百歲冥誕的日本作家,是有什麼能耐與魅力,在這麼久的以後依舊席捲人們的心?
就這樣我把《維榮之妻》帶回家看啦。
這部《維榮之妻》本來是一篇短篇小說,與其他大部分的作品一樣,帶有作者半自傳式的色彩。太宰治不避諱地將自己的毀滅式的頹廢、糟糕、不負責任與自私都寫了進去,又對稱地描述了妻子的無怨無悔的妥協與包容。
電影片名的維榮(Villon)來自15世紀的法國詩人法蘭索瓦.維榮(Francois Villon)的名字,這位詩人也是同樣放浪不羈的無賴派,因為偷竊被捕入獄多次,有著極度悲劇性的話題人生。
太宰治以此為小說篇名,除了借古喻己以外,想必他也在這位法國詩人身上感受到了某種穿越時空的悲哀共鳴吧。
在電影裡,大古穰治與佐知剛好處在兩個對極。一個是靠女人豢養、沉迷於酒食的小白臉,一個卻是逆來順受、堅強刻苦的妻子。
大谷思想像黑洞一般陰暗,而佐知卻一再散發母性的光輝,不斷地犧牲、奉獻到甘之如飴的地步。
大谷數夜未歸,她在家乖乖等候,大谷偷錢,她幾乎是賣身償債,大谷回來拿走家裡開銷費,她任其取用,大谷自殺,她拜託前情人律師去救他,甚至誇張地「做了不能說的事情」來替代昂貴的律師費。
縱觀太宰治一生,願意為他付出一切的女人不計其數,除了妻子以外,還有數不盡的愛人們。就如電影裡的那些藝妓,她們甘心為大谷償債,提供金錢的協助與柔軟溫存,最後連命也願意陪給大谷。
這樣的著迷是因為想靠近大谷光芒畢露的才華,還是出於對於大谷自我放逐毀滅人格的一種母性反射動作,或是單純是被大谷的俊秀外表所吸引呢?又或者是因為其貴族名紳之後的身份而心生嚮往?(這裡說的大谷幾乎也等於太宰治了)
總而言之,我不太能理解為什麼有那麼多女生前仆後繼地願意為他付出一切乃至於生命,但放在文學作品裡,大谷那為所欲為的任性與佐知包容寬懷的韌性,剛好是很有張力的對比元素。
佐知在電影裡有一句話,或許可以拿來參考:「我只希望我們一家三人能永永遠遠地生活在一起。」
女生,或者該說是傳統的女生,總是希望一家人能活得好好的就好了,而社會賦予她們的使命也是這樣,勤儉持家、相夫教子,而且在日本價值觀裡,妻子的地位又更加地卑微,要體貼地聽從丈夫的一言一語,不可違逆。
與女人容易滿足的心理相比,男人似乎永遠在追求更遙遠、更虛幻的東西,或許是成就感,又或許是一種飄渺的使命感,但我想更可能的情況是,很多人連自己追求些什麼也說不上來。
不曉得在哪裡看的,我心裡存有這樣的刻板印象,就是對於日本男人來說,下班後回家吃飯陪太太是一種丟臉的行為,他們習慣三五成群去居酒屋、酒吧之類的場所飲酒作樂,自我放鬆之餘,也維持住了大男人的自尊高度。
當然太宰治追尋的東西沒有這麼簡單,不然他也不會一再地自殺,但話說回來,或許就是因為他想要的東西太過簡單、純粹,才讓他在這個浮華世界裡遍尋不著吧。
對於此,他曾說:「我想要的東西並不是全世界,也不是百年名聲;只想擁有一朵蒲公英般的誠信、一葉萵苣似的安慰,終此一生,任其蹉跎…」
蒲公英般的誠信是什麼呢?
小小的精神上的立足之地,能給予慰藉與依靠,這不就是佐知太太的形象嗎?永遠在家裡等著他回來,如此溫柔、穩定、可信賴的一個存在。
但命運就是這樣荒謬無奈,岡田這號人物出現了,讓大谷體驗到人生的多變與自己的無能為力,後來佐知做了「不能說的事」,又將他扔進痛苦的深淵。
「不是人的人也會痛苦…我怕死,也怕活,但現在我最怕的是妳。」他說。
於是這方淨土,又崩潰了。
影片的最後,大谷與佐知站在斑駁的牆下,倆人吃著櫻桃,吐籽,大谷斜低著頭,深沉地看著前方的某個角落,佐知突然揚起嘴角,微笑說道:
「不是人的人又如何呢?只要我們活得下去就好了。」
她求生的意志與他求死的意志暫時在這裡有了交集,未來將會怎樣,佐知已不想那麼多,不管此時此刻是否已傷痕累累,至少一家人都安然地活在一起。
身為貴族之後,大谷原本就像是櫻桃般高貴,但此刻卻成為街上一粒寒酸的籽,佐知則是一株隨風搖曳卻依然挺立的蒲公英,風一吹,小花傘飛滿天空,自己仍兀自守在原地。
這就是《維榮之妻》,我的感想。
==============================================================
《太宰治照片》
中學時期的太宰治 成年的太宰治
這張有瀟灑的感覺了 太宰治最有名的一張照片
《維榮之妻》電影預告
《維榮之妻》電影劇照
我沒看過太宰治的作品,儘管家裡有《斜陽》、《人間失格》等他的名作,但始終沒有翻過。
不過,由於那念文學的老弟曾經提起他,因此我對於太宰治這位作家多少算有點認識。
知道他是頹廢派的作家,長相俊美,女人緣特好,一生穿梭在酒館、藝妓、歌舞之中,有自殺的習慣但常常失敗。
大概是這樣的了解程度。
那天在出租店看到了架上的這部改編自太宰治作品的《維榮之妻Villon’s Wife》,想起了前陣子《人間失格》也被搬上大螢幕,於是不禁納悶這位去年剛過一百歲冥誕的日本作家,是有什麼能耐與魅力,在這麼久的以後依舊席捲人們的心?
就這樣我把《維榮之妻》帶回家看啦。
這部《維榮之妻》本來是一篇短篇小說,與其他大部分的作品一樣,帶有作者半自傳式的色彩。太宰治不避諱地將自己的毀滅式的頹廢、糟糕、不負責任與自私都寫了進去,又對稱地描述了妻子的無怨無悔的妥協與包容。
電影片名的維榮(Villon)來自15世紀的法國詩人法蘭索瓦.維榮(Francois Villon)的名字,這位詩人也是同樣放浪不羈的無賴派,因為偷竊被捕入獄多次,有著極度悲劇性的話題人生。
太宰治以此為小說篇名,除了借古喻己以外,想必他也在這位法國詩人身上感受到了某種穿越時空的悲哀共鳴吧。
在電影裡,大古穰治與佐知剛好處在兩個對極。一個是靠女人豢養、沉迷於酒食的小白臉,一個卻是逆來順受、堅強刻苦的妻子。
大谷思想像黑洞一般陰暗,而佐知卻一再散發母性的光輝,不斷地犧牲、奉獻到甘之如飴的地步。
大谷數夜未歸,她在家乖乖等候,大谷偷錢,她幾乎是賣身償債,大谷回來拿走家裡開銷費,她任其取用,大谷自殺,她拜託前情人律師去救他,甚至誇張地「做了不能說的事情」來替代昂貴的律師費。
縱觀太宰治一生,願意為他付出一切的女人不計其數,除了妻子以外,還有數不盡的愛人們。就如電影裡的那些藝妓,她們甘心為大谷償債,提供金錢的協助與柔軟溫存,最後連命也願意陪給大谷。
這樣的著迷是因為想靠近大谷光芒畢露的才華,還是出於對於大谷自我放逐毀滅人格的一種母性反射動作,或是單純是被大谷的俊秀外表所吸引呢?又或者是因為其貴族名紳之後的身份而心生嚮往?(這裡說的大谷幾乎也等於太宰治了)
總而言之,我不太能理解為什麼有那麼多女生前仆後繼地願意為他付出一切乃至於生命,但放在文學作品裡,大谷那為所欲為的任性與佐知包容寬懷的韌性,剛好是很有張力的對比元素。
佐知在電影裡有一句話,或許可以拿來參考:「我只希望我們一家三人能永永遠遠地生活在一起。」
女生,或者該說是傳統的女生,總是希望一家人能活得好好的就好了,而社會賦予她們的使命也是這樣,勤儉持家、相夫教子,而且在日本價值觀裡,妻子的地位又更加地卑微,要體貼地聽從丈夫的一言一語,不可違逆。
與女人容易滿足的心理相比,男人似乎永遠在追求更遙遠、更虛幻的東西,或許是成就感,又或許是一種飄渺的使命感,但我想更可能的情況是,很多人連自己追求些什麼也說不上來。
不曉得在哪裡看的,我心裡存有這樣的刻板印象,就是對於日本男人來說,下班後回家吃飯陪太太是一種丟臉的行為,他們習慣三五成群去居酒屋、酒吧之類的場所飲酒作樂,自我放鬆之餘,也維持住了大男人的自尊高度。
當然太宰治追尋的東西沒有這麼簡單,不然他也不會一再地自殺,但話說回來,或許就是因為他想要的東西太過簡單、純粹,才讓他在這個浮華世界裡遍尋不著吧。
對於此,他曾說:「我想要的東西並不是全世界,也不是百年名聲;只想擁有一朵蒲公英般的誠信、一葉萵苣似的安慰,終此一生,任其蹉跎…」
蒲公英般的誠信是什麼呢?
小小的精神上的立足之地,能給予慰藉與依靠,這不就是佐知太太的形象嗎?永遠在家裡等著他回來,如此溫柔、穩定、可信賴的一個存在。
但命運就是這樣荒謬無奈,岡田這號人物出現了,讓大谷體驗到人生的多變與自己的無能為力,後來佐知做了「不能說的事」,又將他扔進痛苦的深淵。
「不是人的人也會痛苦…我怕死,也怕活,但現在我最怕的是妳。」他說。
於是這方淨土,又崩潰了。
影片的最後,大谷與佐知站在斑駁的牆下,倆人吃著櫻桃,吐籽,大谷斜低著頭,深沉地看著前方的某個角落,佐知突然揚起嘴角,微笑說道:
「不是人的人又如何呢?只要我們活得下去就好了。」
她求生的意志與他求死的意志暫時在這裡有了交集,未來將會怎樣,佐知已不想那麼多,不管此時此刻是否已傷痕累累,至少一家人都安然地活在一起。
身為貴族之後,大谷原本就像是櫻桃般高貴,但此刻卻成為街上一粒寒酸的籽,佐知則是一株隨風搖曳卻依然挺立的蒲公英,風一吹,小花傘飛滿天空,自己仍兀自守在原地。
這就是《維榮之妻》,我的感想。
==============================================================
《太宰治照片》
中學時期的太宰治 成年的太宰治
這張有瀟灑的感覺了 太宰治最有名的一張照片
《維榮之妻》電影預告
《維榮之妻》電影劇照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