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第四天》優良旅行同伴的特質,公園化的明故宮
這是我們在南京的最後一天。原本並沒有預定造訪這個城市,因為回程機票無法往前挪訂,我們多了四天的時間可以運用。於是就選了距離上海三小時火車時程的南京,作為中國行的第三個城市。
這幾天,我們拜訪了南京大屠殺紀念館、總統府、中山陵、明孝陵與孫權墓等地方,清一色都是跟歷史有關的景點。我跟俊翰對逛街血拚沒興趣、對美食也不很講究。每到一個城市,我們總是先買份地圖,低頭開始瀏覽、觀察,用鉛筆圈出感興趣的地點,接著找機會問當地人有沒有哪個景點是必逛的,兩人簡單討論後,就決定了每天的行程。
《優良旅行同伴的特質》
說實在的,俊翰是個很不賴的旅行同伴。
所謂「很不賴」建立在什麼基礎之上呢,我想這很難一概而論。
每個人的個性不一樣,兩個強勢固執的人出遊,可能常常為了某個決定而吵架。大到住宿的地方,小到午餐的內容,甚至連「該坐公車還是捷運」這種不算問題的問題,都有可能意見相左。不過話又說回來,這樣的兩人,應該從一開始就不可能會決定共同出遊才對。
兩個優柔寡斷的人也很麻煩,要是彼此對旅行的大小細節都沒有想法,說這趟旅行會有多精彩我也不太相信。那麼,一個強勢固執一個優柔寡斷呢,好像可行的樣子噢。但到最後強勢的那方會不會覺得玩起來太無趣,優柔寡斷的那位會不會認為旅行缺乏自主性呢?天曉得。
所以說,旅行同伴之間的默契很重要。但默契卻又沒有版本可言,沒有放諸四海皆準的可歸納的種類。它是一種不太容易說明的心領神會。是更隱晦的、類似磁場的東西,在決定兩人能不能合得來。有時候你和 A 相處就感到蠻自在,和 B 在一起時就覺得哪裡不對勁。A 明明沒做什麼對你特別好的事情,B 也完全不像個壞人。但你心裡面的鐘擺,就很自然地會有所傾斜。
只能說「自在」與「不對勁」的定義並不是那麼好解釋,那條隔開兩者的界線,也不是那麼容易就能清楚劃出來的。
然而,除了「默契」這種倏忽縹緲的抽象概念之外,我覺得「優良旅行同伴」其實有一個比較具體的特質,也許是最重要的特質,那就是一顆「體諒與包容」的心。
旅行的過程中有太多預料之外的事情會發生,它們有些是美好的,但大多數是惱人的,例如錢包不見、訂不到火車票、把門票搞丟了、遇到黑心司機或老闆等種種讓人心煩意亂的鳥事。甚至整天下來走得太累,臉也會莫名其妙開始臭起來。而這是最常出現口角的時候了。
但幸好,這些年我和俊翰四處遊山玩水,對彼此個性都已非常熟稔。到哪個點我心情會不太好,到哪條線他會開始暴躁,差不多都能事先一步預測了。所以,我們會避免踩到不該踩的地方,給予對方保有自我的空間。
例如,上海世博第二天,從一大早逛到下午,我實在有點累了。於是討論之後,我先回旅館歇息,他則興致高昂地繼續排德國館與日本館,回來後他也鉅細靡遺地跟我分享。另外,逛莫干山藝術特區那天,下午我提議要去看電影,俊翰身體有點不舒服,後來我也是自己坐地鐵去看。
我三不五時對於「京滬連線」單車之旅沒有實現而感到遺憾時,他總是適時安慰我:「還記得嗎?大學時,傅老大不是告訴我們,不管做了什麼決定,就盡力把那個決定變成對的決定嗎?」北京那幾天,當我們有次被長達兩小時的豪大雨困在北大校園的涼亭裡,逐漸感到不耐煩時,俊翰也突然說出:「小白,李屏賓『說上天要給你的,買都買不到』,我們還有什麼機會能像這樣愜意欣賞雨中的北大校園呢?」這些話語,當下還真的有轉換心情、安定神經的功用。
好的同伴可以讓旅行更精彩,錯的同伴則會毀了一次美好的旅行。感謝俊翰,擁有「優良旅行同伴」的特質,而且通過我的嚴格認證。我看下次乾脆蓋個「GTP」合格標章吧。(GTP = Good Traveling Partner)
《公園化的明故宮,全副武裝的溜冰小童》
隨著旅行接近尾聲,我們也漸漸降低行程的密度。今天只計劃到明故宮走走看看,沒有任何其它的安排。早上醒來已經快 9 點鐘,簡單整理一下就出門搭公車往火車站方向,到了火車站再坐地鐵到明故宮站。
南京地鐵沒有上海或北京那麼四通八達,僅少數幾條貫穿南北、連接東西的線路。我們住的台北沃閣商旅鄰近長江大橋,到市中心常常得先轉乘公車。不過既然是以極便宜的價格訂到這家旅館,也沒什麼好挑剔就是。
一出地鐵站就看到了一座絳紅色的宮殿前廳式建築,上面寫著「南京明故宮遺址公園」,金色墨字覆滿斑駁痕跡,果然有那麼幾分「遺址」的感覺。10 點鐘開放時間到,管理人員打開門讓我們入園。我跟俊翰一踏進去,映入眼簾的是一片綠草如茵的公園,幾顆廢墟大石如隕石般散落地面,不見任何殿宇宮門,只剩下爬滿青草的台階與宮殿的位置輪廓,勉強作為遙想當年的唯一線索。
完全無法想像這是朱元璋早朝辦公的地方,也很難說服自己明成祖朱棣當年曾在此登基即位,六百年的天災與戰火,幾乎把這座明朝皇城摧毀殆盡。望著如今已公園化的明故宮,《明朝那些事兒》裡曾讀過的種種情節一一浮現。
那戰功彪炳的五虎將,率兵攻破應天的燕王朱棣,宮中舉火的建文帝,不屈而亡的方孝孺等等的歷史人物,他們被載進史冊的事蹟,有很多都是六百年前在這座宮殿裡發生的。而現在,堂堂皇城卻變成家庭散心、小孩遊戲的闔家蒞臨之地。事過境遷,物換星移,沒有什麼會是永恆。
我跟俊翰坐在樹蔭下的石椅乘涼,眼前一個三歲小童在爺爺奶奶面前溜直排輪。小童臉頰紅咚,模樣可愛。頭盔、手套、護膝、護肘等配備一應俱全,地上更擺著橘色圓錐和其他小障礙物,讓他來回穿越訓練。
「這…這是在栽培奧運選手嗎?」我對俊翰說。
我們一邊拍照,一邊看那小童用短短的腿滑著直排輪,搖搖晃晃地前進。即使摔倒了,爺爺奶奶還是叫他自己爬起來,不立即出手去扶。小童也沒有哭,彷彿對訓練認份似地自己盡力站起來,繼續往前滑去。
我們的明故宮之行,就以這幅小童溜冰的祖孫畫面收尾。
《黃河化的長江,六公斤的巨嬰》
用過中餐後,回到旅館開冷氣睡午覺。出門旅行還可以午休,這就是自助行的好處。行程握在自己手裡。約莫三點鐘起床,我們決定去走「長江大橋」。
還記得我們初來乍到南京首日的晚上,也嘗試過步行長江大橋。結果走了超過半小時卻不曉得我們腳下走的就是長江大橋,而且在人行道狹窄、又與慢車道共享一道的情況下,走在橋上非常危險。因此,我們雖然問了第三個路人終於確定長江大橋的真實性,卻仍決定先回旅館,擇日再來。
時間很快地就到了南京的最後一天。這次我們打算先坐公車到橋的另一端,然後再走回來,不然「走過去再走回來」實在有點沒意義。我們從 4 點開始走,走到 5 點多,足足走了 1 個多小時。
長江大橋落成於 1968 年,曾經是金氏世界紀錄裡最長的公鐵兩用橋。公路橋全長 4588 公尺,正橋卻只有 1576 公尺。所以各位稍稍可以理解,為什麼我跟俊翰第一天晚上在長江大橋上走了那麼久卻連長江的影兒都沒看到了。
無論如何,我們總算在白天裡清楚看到了長江大橋的模樣。彷彿一條雄偉的鋼鐵巨龍,前後足跨立於江水兩岸,直長的身軀乘載絡繹不絕的車流量。橋下滾滾的江水既黃且濁,結果長江反倒像黃河了。我印象中「長江」的樣子應該是廣渺江面、點點輕舟與萬重山所組合而成的與世無爭的風景,絕不是黃沙混攪著許多奇異顏色的汙濁江水。
當然這與地段有關係,這座長江大橋連接下關與浦口,是連結華東精華區域的關鍵橋樑,江面風情當然無法跟印象裡的長江相比。我也不是笨蛋,不會在這個地方預期看到「輕舟萬重山」的長江景致。不過話說回來,在中國近年來經濟發展優先的開發模式下,到底還有幾條河川是乾淨如昔的呢?
我想起韓寒小說《他的國》裡曾提到,家鄉亭林鎮因為工廠進駐,黑煙、廢水肆無忌憚地排放,許多生物一夕之間都變大了。例如壁虎變成蜥蜴,家貓變成老虎,蝦米變成龍蝦。河川也出現七彩顏色,顏色分明到只要看今天什麼色就知道星期幾,非常方便。這種消息看多了之後,前幾天看到中國有位媽媽生出六公斤的巨嬰,我第一個想法竟然不是恭喜,而是擔心與懷疑。唉。
步行長江大橋時,心裡並沒有想到這麼多。只是覺得橋很長、天氣好熱、還有觀察江面上的各種類型的船隻很有趣,這樣而已。
所以,與其說這是篇旅遊日誌,不如說是份回顧性質的筆記整理。而且,這樣寫著寫著的時候,心裡常暗自竊喜,在時光無情流逝的設定下,我還能透過「用鍵盤將記憶轉換成文字」的方式穿梭時空回到過去。旅行的當下是身體移動,敲著鍵盤打字的現在卻是心在移動。心又再一次跑去旅行。
晚上回到旅館,洗完澡打開電視,某台的旅遊節目竟然播出「台南小吃」特輯,登時驚喜萬分。看來老天知道我們想念台灣,所以才貼心安排我們看到這個節目,巧妙地緩解我們的鄉愁吧。
========================================================
《南京第四天》相簿在此,可自行 點取觀看
《南京第四天》本日精選影片
《南京第四天》明故宮裡的溜冰小童
《南京第四天》本日精選照片
明故宮就在你眼前,幾乎沒有遊客
十點才開放,我們到的時候差不多要開了
這就是明故宮裡面的感覺,很詳和的公園氛圍
溜直排輪的小童 休息一下在喝水
我們坐地鐵回去旅館的途中
下午開始步行長江大橋,大概被當成瘋子吧
上面有兩個橋頭堡,堡頂是三面紅旗
還沒走到正橋咧,你看長江大橋有多長
終於到了正橋,哈哈哈,開始要走在長江上頭了
長江根本就是黃河,江水的感覺似乎病很重的樣子
我們要走下橋了,這是旁邊的另一座橋
晚上竟然看到介紹台南的旅遊節目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