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中國行最後一天走得越遠,離自己越近

        這是我們在中國的最後一天。也是這系列遊記的最後一篇。2010 年暑假的這趟 24 天自助旅行,我從回來後開始以烏龜的速度寫著遊記,一邊沉澱思緒,一邊慢慢回想每天發生的事情,然後將感覺敲打成文字。中途因為寫論文隔了一年沒寫,到現在竟然已經是 2012 年夏天。
    
        讓我們將時間撥回 2010 年 8 月 3 日。

        這天我跟俊翰將返回上海,把單車裝箱,聯絡計程車司機,約好明天出發到浦東機場的時刻。這是今天所要辦好的事情。早上我們 10 點起床,預計坐 12 點半開往上海的和諧號。整理完行李,關上房門,走在狹長的昏暗走廊,我突然有種置身《舞舞舞》裡的海豚飯店的錯覺。會不會盡頭的那個房門打開後,會是另一個空間呢?
    
        或許是,或許不是。就算是,我也沒機會進去。因為我跟俊翰提著行李轉下樓梯,check out 之後,就走到艷陽下等公車了。坐上公車,窗外的店家與行人像快速播放的幻燈片般不斷後退,到達火車站的時間比我預期還快。
    
         「下次造訪這個城市,會是幾年後呢?」我在心裡輕輕想著。


東坡肉再續前緣,房間裡葉問打拳
    
        之前跟俊翰曾討論過,這次來中國待過的三個城市「北京、上海、南京」中最喜歡哪一個。他回答上海。因為在北京遇到過黑心司機,留下不好回憶。南京彷彿蒙上一層傷痛的歷史塵埃,至今尚未化開。反觀上海光鮮亮麗,遊世博、逛外灘、登環球金融大廈看高空夜景,多麼愜意。所以選擇上海。
    
        我則投南京一票。理由是北京空氣太差,水果蔬菜種類不多,美味與台灣無法相比,吃得很不習慣。而且公安太多,多到你不管頭怎麼移動視角裡幾乎都會站著一至二位的程度,搞得我很緊張。上海雖然時尚辣妹多,但太過商業繁華,密集叢生的摩天大樓簡直就像一群幾十公尺高的機器人軍團直挺挺地站著。走在上海街道,宛如在這群巨型機器人的腳踝邊穿梭,給人一種莫名壓力。
    
        南京儘管炎熱,但南台灣住習慣的我,自然沒什麼差別。這裡有山有水,風景秀麗。高樓大廈沒那麼多,人口密度沒那麼高,氣氛悠閒,步調緩慢,走在南京街頭感到自在得多。不過這是個人極主觀印象,每座城市有其個性與特色,就像人一樣,我只能說南京跟我比較合得來。
    


        到了火車站後,坐上和諧號。我戴起耳機聽歌,眼望窗外景色,不知不覺就睡著了。睜開眼時列車已快到上海,自動門上的 LED 跑馬燈顯示外面溫度攝氏 38 度,車廂裡 26 度,目前車速為每小時 250 公里。我離家鄉越來越近。
    
        步出上海車站,我們招了輛計程車回到聖天地大樓住處,把單車牽出來,騎到幾條街之外的最近的單車行,讓師傅拆解並裝箱。其實,我們去南京前已找好車行,告訴師傅我們要來給他裝箱的日期,請他先幫我們準備紙箱。
    
        在外旅行,就像行棋,走下一步時,要先想到往後的路。
    
        裝好後,我們又叫了輛計程車,將單車運回大樓住處。我們合力把裝箱的單車放上去,俊翰坐副駕駛座向司機報路。塞了兩個單車紙箱的計程車,無法多載一人,於是我慢慢用走的回去。事情搞定後,肚子剛好餓了。看看手錶,也已經 5 點鐘。我跟俊翰決定再去南京東路上的味之都連鎖餐廳,點上次吃的時候感動到快落淚的「天下第一東坡肉」特餐。
    
        摸著裝了東坡肉與草莓冰沙的圓弧形肚皮,我們回到聖天地公寓大樓。老闆這次給我們一間大房間,裡面電視、冰箱、洗衣機、烤箱、料理台、還有 DVD 播放機。各種設備應有盡有,居家感很濃厚。
    
        「俊翰,不然來看部電影吧。」「好阿。不賴喔。」我拿出在北京三里屯買的《葉問前傳DVD,塞進播放機裡,靠在沙發上喝著咖啡渡過了輕鬆的100分鐘。電影本身是部普普通通的作品。不過看電影的心情卻是輕盈快活的。
   
        事實上,重點不是看什麼電影(也不能太難看吧),而是「在中國最後一天看部電影」這個行為。就像我常常騎單車出去,我老媽問我要去哪,我回答:「騎單車阿。」接著她一臉納悶。她大概無法理解「騎單車就是我的目的,並不需要目的地」這個道理吧。




邁向,下一次旅行

        睡前,我在黃澄澄的桌燈光暈下寫最後一日的心情筆記。
    
        誠如我之前說過的,來到中國後,只有抵達北京當晚有用筆電打出完整的記事。其餘 20 多天,幾乎都是在筆記本上隨手寫下瑣碎的感想。有時候劈哩啪啦一整頁寫滿,寫到欲罷不能,有時候只簡單列點,記錄今天作了哪些事情。
    
        日誌中當然不乏情緒性的字眼,不過字裡行間的語氣像脾氣一樣,都只是一閃而過的份兒,我就不特地打在文章裡了。但至少讓它永遠留在我的筆記本裡,作為旅行的痕跡。
     
        沒有寫在遊記裡的,還包括太細碎、沒有上下文可言的字句,例如:「今天吃晚餐時聽到 SHE 的『熱帶雨林』,內心感動萬分」或「每天都很累,走走走,除了走還是走」這種單句式感想。以及不含個人情感的三餐紀錄,如:「中餐,斗香館的木耳牛腱飯,20 元;晚餐,多倫哥自助餐,30 元」等的半記帳性文字。

        這類東西儘管沒寫出來,對我而言仍然有其價值。沒有沉澱過、潤飾過、反省過,結果反倒成了最真實直接的旅行札記。
    
        另外,我發現旅行筆記的字跡會隨著每日心情起伏而變換面貌。心情好就寫得飄逸有型,現在看彷彿還感受得到落筆時的快樂與充實。情緒不佳或是疲累時,筆跡就變成狂草,形狀已經不是飛龍在天,是群龍亂飛。看了就覺得好笑,字未免也太醜了吧。我是在夢中寫的嗎?
    
        最後,這系列的遊記,就要在此篇劃上句點了。2010 84 日,我們坐早上九點的飛機,不到中午就到了桃園。看到多日不見的繁體字,我眼角好像泛著淚。離開機場後,找了貨運公司幫忙把單車運回台南(總不可能騎回去吧),再去高鐵站買票。下午四點多,回到可愛的家鄉台南。
    
        村上春樹《邊境.近境》中有句話是這麼說的:「雖然我無法適當表現,不過我想不管去到多遙遠的地方,不,或許越到遙遠的地方,我們在那裡所發現的東西,越可能只是我們自己而已。
   
        從 8 5 日開始寫的這系列中國行遊記,20 幾天寫完,加起來竟然總共寫了 7 萬多字。這麼多的篇幅,與其說是介紹北京、上海和南京三個城市的萬種風情,不如說是我在喃喃自語。我用我的眼睛去親自看過、用我的腳去親自走過,把所見所聞的感受放在當下的心裡,接著讓時間像篩子一樣,把值得紀念的結晶留住,讓淡忘無妨的細砂隨著歲月的水流往記憶的幽幽深處。
    
        某種程度上,我也算是任性、自私的吧。因為我的遊記幾乎沒有實用性資訊,裡頭找不到旅遊書必備的住宿、美食與行程推薦,真的就只有我,在不斷地自我對話。我看到的,就只是我所看到的,而我所寫的,又只是我所看到的人事物裡的某些想寫下來的部分而已。
    
        不管怎麼樣,透過寫遊記的形式重新走一遍當初的每一天,無論是對於「記錄生命,日後回味」而言,還是「練習寫作,訓練文思」來說,應該都算是很好的嘗試吧。而且,很奇妙的是,在寫的時候所感受到的東西,好像比旅行時所感受到的還要更多。這種體驗也是在寫之前始料未及的。
    
        雖然這趟中國行早在 20108 4 日就已結束,但寫完遊記的此時此刻,才有種「旅行至此才真正完成」的感覺。真是不可思議。
    
        握著這份感覺,我,已準備啟程,邁向下一次旅行。


========================================================

中國行最後一天,回台灣萬歲選照片

  8 月 3 日,早上起床開始準備行李


 這是南京車站的大廳,感覺蠻氣派的


 
和諧號列車,連列車名也要取作「和諧」


 
回到上海了,在給車行師傅裝箱中


 
8 月 4 日,早上 8 點多,我們正在等計程車司機


 到了上海浦東機場,等待飛機起飛中


 
西方小男生與他妹妹                 無聊點了杯咖啡喝


 
終於回到台灣,這是桃園機場了


 
我們在桃園高鐵站等車中        台南到囉,萬歲


 
下午的太陽把影子拉得斜斜的。平安到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純白裡的繽紛 的頭像
    純白裡的繽紛

    純白裡的繽紛

    純白裡的繽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