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我的火星小孩 --- 我們,都曾是外星人

       「有時候我們忘記了,孩子只是剛剛來到這個世界,他們就像外星人一樣,擁有無窮的能量和無盡的潛力。」
    
        這是劇中我很喜歡的一句話,也可當成是本片的註解。
    
        每個小孩,其實都像是外星人一樣,被教導怎麼過著標準的人類生活,被要求遵守人類世界的種種規範,試著去學習如何當一個人類,trying to learn what it means to be human。      
    
        當有的小孩行為與別人不同的時候,就會貼上「異常」的標籤,被特別去檢視,進而糾正,大人們會告訴他:「這樣做是錯的,別人都那樣做,為什麼你要這樣?」我相信這樣的對話,發生在亞洲國家的頻率遠比在歐美還高。
    
        彷彿,這個社會試著要把每一個人,變成同一種人,學校教育把我們捏成同一種樣子,讓我們忘記小時候那樣的豐沛創造力與潛力,外星人的特徵一點一滴消逝,終為地球上芸芸眾生同化。
    
        故事中的丹尼斯,就是個行為異常偏差的小孩,自閉不與人來往,還有偷竊的習慣,這自然是師長眼中的麻煩蛋,兒福機構的人把他當個案來看待,從來沒有人真正去關懷、了解他,真正放下身段用愛去對待。
    
        大家只是把他視為異常,因為他不正常,跟別人不一樣,事實上每個存在都需要被肯定,那些行為偏差的小孩,往往是最需要愛的人。
    
        知名科幻作家大衛,在愛妻過世之後,領養了丹尼斯,在一次次的相處中,他一再讓步,極其耐心地對丹尼斯好,努力融入他的火星世界,也嘗試把丹尼斯一步步拉回地球的常規,他給了丹尼斯最需要的親情,而丹尼斯也填滿了大衛喪妻的空虛。
    
        大衛在車上對丹尼斯講的那段話,讓我動容:
    
       「我們明白我們有一天會死去,所以我們互相安慰,互相需求,有時候只是為了虛榮,有時候只是為了還不能理解的理由,不過大部份時間,我們只是付出,並不期待任何回報。」
    
        大衛對丹尼斯的付出,是柔軟的,不是一味而強硬的,他用引導的方式,讓丹尼斯在生活中去學習,去了解地球的一切,而不是強迫丹尼斯接受他的觀念。在電影後半段,兒福人員要跟丹尼斯訪談前,大衛最後對他說了一句話:「Just be yourself!」
    
        他對丹尼斯的付出與愛,終究讓丹尼斯接受了他,其中最重要的是,就如他所說:「面對困難,絕對,絕對,絕對,絕對,絕對,絕對不要放棄。」
    
        片中大衛的朋友也說了一段不錯的話:「也許童年並不應該是簡單的,或許那些很順利度過童年的人,錯過了勇於嘗試新事物的機會。你不覺得一個真正魅力四射的人,總是有個被人排斥的童年嗎?」
    
        與人相異的行為,格格不入的想法,容易被排斥,大多數人會尋求安全的一邊,穩穩地躲到主流意識後面,但真正會有所突破與進步的,往往是一開始不被接受的點子,和被排擠的那些人。
    
       「我的火星小孩The Martian Child」,是一部簡單的電影,背後就有著深層的意義,讓人用不同角度,去好好省思愛和親情、教育和社會的不同面向。
    
        在感動落淚之餘,也想想自己,身上還有沒有外星人的基因?那些無窮無盡想像和創意,準備再一次起飛升空了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純白裡的繽紛 的頭像
    純白裡的繽紛

    純白裡的繽紛

    純白裡的繽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