姊姊的守護者 --- 人生,強求不得
看了好久,終於把厚達五百頁的《姊姊的守護者My Sister's Keeper》原文小說看完。
唉,我都利用零碎時間來閱讀,幾頁幾頁這樣斷斷續續地看,有好幾遍上下次翻開書的時間相隔超過兩個禮拜,看書那麼慢,閱讀樂趣減低不少阿。
我跟其他讀者一樣,看到後面的逆轉大結局實在有點傻眼。
老實說,一路看下去的我並沒猜到結果會是這樣,因此雖沒有落淚,但還是很震撼(傻眼成份居多)。
為什麼作者裘蒂皮考特(Jodi Picoult )要安排這個結局?
其實從她挑選「基因工程」這個社會熱門話題來下手就知道,裘蒂是個懂得抓住社會議題來吸引注意的作家。
這本《姐姐的守護者》從基因醫學、器官移植切入家庭倫理與社會價值觀問題,又如另一本《事發的十九分鐘》討論的是校園霸凌事件。
她吸引你的目光來閱讀,結局勢必也要徹底反轉來讓你摀住嘴巴、瞪大雙眼,最好眼淚能隨著心碎的劇情汨汨地流下。
小說叫做《姊姊的守護者》,因此在父母安排下,安娜的出生是為了拯救罹患嚴重白血病的姐姐,在成長的過程中,安娜歷經大大小小的移植手術,最後殘酷命運弄人,她以自己的生命換回了健康的姐姐凱特。
想一想安娜的存在,心裡實在很沉重,她生來就註定要守護姐姐嗎?她的個人意志呢?父母壓著讓另一女受苦受難之罪惡感,只為了顧全凱特的性命?
凱特若自然地死去,她能結束無盡手術的痛苦提早去投胎,布萊恩和莎拉的下一個女兒安娜也不用背負這樣重的基因責任,她受的苦不只是生理的痛,還有內心的無限掙扎。
再者,逆天改命地硬要留住凱特,結果家庭氣氛有和樂起來嗎?
那樣偏執的愛,其實已經不太算是愛了,因此我個人對莎拉很難生出什麼同情心。
我總覺得莎拉用盡手段要凱特活下去,其實是為了自己的心好過一點,她不忍心看女兒死去,但她竟忍心看著另一個女兒陪著原本那個一起受苦?
做此決定的影響,還不只是兩個女兒間的手足親情風暴,還有傑西心裡的不受重視感,缺乏那份渴望關愛與注視的愛,他去縱火發洩也只是個惡果。
一個善意的決定,讓很多人都跟著痛苦,這樣的決定有什麼價值呢?
我想起了另一本書《不存在的女兒》,大衛為了日後家庭和諧,竟把唐氏症女兒給送走,但他的家庭與人生卻一步步走向破碎。
那到了最後才後悔當初的決定而意欲彌補,又能有何用?
安娜是個悲劇的存在,她的出生是為別人而來,死後的自己也奉獻給了別人,她是極無辜的,凱特也是極無辜的,當然傑西也是父母決定下的犧牲品。
就我個人的看法而言,當初找不到能相配的個體時,莎拉與布萊恩就該踩住停止線了,含淚祝福凱特來生會是個健健康康的寶寶。
但他們把腦筋動到了發達的科技所允許的基因工程上,創造了一個基因重組寶寶,結果一切就逐漸失控,內心越加煎熬,兩個女兒的痛苦也變成永恆的詛咒。
生命豈能如此任意操控?
當科技的觸角伸到生命領域時,真的要非常小心,有些事情可以變得越來越便利,但有些東西是不能去更改的。
複製人或者是延長壽命?改造基因,創造完美人類?
不只於社會倫理學上,這些逆轉生命自然走向的手段,本身就隱藏許多不可預見的危機,科技怪獸該懂節制,否則失控只是遲早,反撲只是活該。
但又想想,作為一個母親,當時心急如焚的莎拉,又怎會想到這些?
當「我要凱特活下去」變成她堅定的目的時,一切的方法她都不會放過吧,儘管如此,我還是不太喜歡、不太能體諒這一個造成無可挽回悲劇的母親。
最後凱特活下來了,莎拉的計畫實現了,但是卻是以另一個女兒為代價。
書末結尾的凱特,感到自己與安娜已合而為一,她的血在自己的身體裡流動著,也許我只能說服自己接受凱特的心思,說服自己接受安娜犧牲小我而成全他人的結論。
呼,安娜是位天使吧我想。
註:
《姊姊的守護者》電影預計今年暑假上映,莎拉為卡麥蓉狄亞飾,安娜則由《小太陽的願望》童星艾碧貝絲琳演出。
電影預告已出爐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