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樹的故事 --- 學習自然之道
電影《小樹的故事 The Education of Little Tree》改編自經典小說《少年小樹之歌》,那天在出租店猛然瞥到這一部,拿起來一看,哇嗚,是1997年的片子了。
由於很喜歡《少年小樹之歌》這本書,所以就決定把這片租回家看。
一邊看的當下,那書裡的情節,小樹和爺爺奶奶在山中小屋的點點滴滴,柳樹約翰的睿智,優美的四季山景,片片的草原森林,串串瀑布溪澗,就像紛麗的花瓣一樣,不斷往我懷裡撲來。
這真的是一部很美的電影,大自然的景色飽覽無遺,讓人好生嚮往,小樹的爺爺奶奶和其他的印地安人一樣,過著與世無爭的生活。
但不去爭,並不代表這世界就不會來分一杯羹。
白人與印地安人
在秀麗的自然之外,有人以自私貪婪的眼光等著入侵,還有人,用自以為優越的姿態,可笑地降落。
「眼淚之路 The Trail of Tears」,一段印地安人的血淚故事,在夜晚的小屋中,溫暖的爐火前,柳樹約翰細細地道出了這段斑駁但不失尊嚴的過往歷史。
其實白人與印地安人彼此交纏的過去,早已為人所知,迪士尼電影《風中奇緣》講的是首次殖民成功的約翰.史密斯(John Smith)與印地安公主寶嘉康蒂(Pocahontas)的故事。
另外,感恩節的由來,就是美國政府為了感謝與紀念印地安人對早期白人的幫助而設的,後來才變成家庭團圓的日子。
當若掀開那一頁頁不堪的歷史,很難不覺得感恩節是官方「政治正確」下的產物,也納悶著所謂的感恩,到底感恩到哪裡去了,是感恩?還是忘義呢?
印地安人教那些白人農作、捕魚、打獵和建屋的技術,讓他們能度過漫長寒冬,教他們如何跟自然和諧共處。
但白人來到美洲,也把疾病帶到了新大陸,印地安人由於沒有抗體,死亡人數不計其數。
後來,白人開始對印地安人驅趕、壓迫、屠殺,設騙局沒收土地,自以為是地掌控社會,讓印地安人口從原本的250萬人,到了十九世紀末剩下24萬,瀕臨絕種。
而現在呢,印地安人住在所謂的保護區內,政府自以為妥善安排,但其實管理原住民最好的方式,就是讓他們自治。
不去干擾與不強制規定,讓他們以本來的面貌與自然相處,你保護他們?不就間接承認自己的優越,也變相視他們為弱勢嗎?
這樣的現象在全世界很多地方都曾發生,包括我們的寶島台灣,這就是權力的無情消長,或許,宏觀的來看,弱肉強食,勝者為王,本來就是自然界的法則,不用這麼不平、這麼義憤填膺。
只是,看《小樹的故事》,想起了那段歷史,心頭不免沉重了一下,但可喜的是,沒有人忘記原住民的價值,也沒有人忽略他們的智慧,那與自然共生存的方式和習慣,或許才是地球永續之道。
學習自然之道
這部電影裡頭,有許多的對比與諷刺,值得深思,沒有刻意批判指責的意味,只是將單純地故事呈現在我們面前。
有個胖胖的政客到教堂來宣揚政績,說的是口沫橫飛,激動萬分,講畢卻匆匆走人,而教堂牧師那藉由唱詩歌引導群眾的樣子,看起來一臉偽善,令人生厭。
和他們相比,小酒吧那個拉小提琴挑舞哼歌的醉漢,反而更親切真誠,酒館自在的笑聲與氣氛,也襯托出教堂裡的那股不自然的莫名壓力。
另外,爺爺賴以維生的釀酒技術,在白人政府眼中卻是非法勾當,讓人體會到很多仇恨的起源,常常是互不了解,因隔閡而產生誤會,誤會則帶來流血和仇恨。
後來小樹被帶去美國印地安學校就讀,原因是「爺爺奶奶沒讓他上學」和「讓他從事非法釀酒活動」,小樹被帶離他的根。
「你看見這道門嗎?你進入門後就不能再說印地安語,清楚嗎?」
這句話是一到分水嶺,意味著小樹進入了一個完全不一樣的環境,他必須揚棄他的根本。
校方為他剃頭、洗澡刷背、噴爽身水,換上制服,舊衣服則通通扔進簍子裡,然後叮嚀他見校長時要安靜有禮,沒問話不能答腔。
「你考過智力測驗嗎?」
「美國人不以物件替小孩命名,因此你不能叫小樹,從此你的名字是約書亞。」。
到處充滿著諷刺,我們剛好可以看到爺爺奶奶和校方給小孩的教育,有多麼不同。
一方崇尚自然,以自然為本,自身體驗才是真學習,一方生硬樣版,對於自然界動物的認識,只能透過黑板的幾張圖片。
小樹看出圖片中的雙鹿是在交配,卻挨了數記重棍,還因此被關禁閉,但小樹一滴眼淚也沒流,只是靜靜地適應這一切。
晚上想念爺爺奶奶與柳樹約翰時,就透著窗,對夜空那顆天狼星說話。
故事的最後,小樹當然又剩下獨自一人,但他不害怕悲傷,生死都是自然的循環,而且當他思念爺爺奶奶,抬頭看看天狼星就好了阿。
The education of little tree,小樹的教育是什麼?
我想就是「自然之道」,與萬物和平共處,取之於天地,還之於天地,不忌言生與死,坦然面對一切,不管是好的壞的、快樂悲傷、相聚還是離別,都是自然的安排,釋然順從,不用抵抗。
當我們接受自然,融入自然,當我們都視自己為大自然的一份子,也就沒有所謂的分離了吧。
小男孩小樹長大了,變成大帥哥了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