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羊冒險記 --- 高牆與雞蛋之間
這部《尋羊冒險記》是村上春樹的第三本小說,也是「老鼠與我」三部曲的最後一部,從打開以來一直以非常緩慢的速度閱讀,最近終於看完它。
與前兩部作品相比,可以看得出來村上更有策略與企圖去經營《尋羊冒險記》。
最起碼厚度變厚了許多(337頁),文字風格更淬鍊,章節編排更複雜。
另外,此書也加入了歷史因果的色彩,讓故事虛實交融在一起,格局因此從自身的緬懷失去,擴大成對時代錯誤的諷刺,潛意識與真實自我的隔界也在這本書越發明顯了。
《尋羊冒險記與1Q84》
在閱讀《尋羊》的時候,我不只一次地覺得它與《1Q84》的故事設定有許多共通之處。
比如說,兩本書的主角「我」和「天吾」都是不知不覺地就捲進了一個規模巨大的謎團裡,且都宿命般地扮演了關鍵性的角色。
兩本書裡也都有個高高在上、權力大到不可思議的領導者。雖然一個是政治性的右翼思想家,一個是地下宗教團體的領袖,但某種程度上,政治與宗教都需要一定的群眾魅力、口才與一套漂亮的理論系統,因此我覺得兩者頗為相似。
另外,兩本書裡都出現了類似劣根性的抽象力量,《1Q84》裡的是「Little People」,《尋羊》裡的則是「羊」。雖然源頭不一定相同,但兩者都支配了人類的意志,在自己的領域裡興風作浪、為所欲為。
這是兩本書幾個會讓我產生聯想的點,也是閱讀時偶然發現的樂趣。
《反戰思想》
這本書的劇情主軸其實非常明顯,就是尋找那張北海道照片裡那頭背上有個淺栗色斑點紋的羊。
在神祕男子出現之前,小說裡提到了水族館裡的鯨魚陰莖、擁有漂亮耳朵的女孩等有關個體和整體存在意義的情節,但後來「我」被賦予任務之後,整個劇情線就集中起來,變成在講「尋羊」的過程了。
一開始我也覺得這有點像科幻推理小說,後來才慢慢理解故事架構與字裡行間所瀰漫的濃濃反戰思想。
記得2009年村上在耶路撒冷文學獎獲獎致詞裡,曾說道:「在一堵堅硬的高牆和一隻撞向它的蛋之間,我會永遠站在蛋這一邊。」
高牆與蛋。堅固的強勢,與脆弱的弱勢。村上的選擇在這本書裡早已經有了很明顯的表示。
書中那位十二瀧町的愛奴青年後來的長子,日俄戰爭時被送到中國大陸的前線去,結果不幸戰死,死時還穿著羊毛軍用外套。
「為什麼要跑到遙遠的外國去打仗呢?」這是愛奴牧羊人心中的疑問。
擁有漂亮耳朵的女朋友在看「十二瀧町之歷史」年表的時候,說著:「這麼看起來日本人好像是活在戰爭裡的夾縫似的。」
後來出現的羊男更說了:「因為不想去打仗,所以就當羊。當羊就不能離開這裡。」
以小人物的角度來看,其實不管結果戰勝或戰敗,戰爭都是殘酷至極的,就算勝利的一方往往擁有歷史詮釋權,但許多無辜性命被可笑地、毫無意義地奪去,卻是不爭的事實。
「羊」這個東西,應該就是弱者對強者反過來的一種吞噬與報復。
《自以為是的理解》
反覆看了幾遍這本書的一些章節後,我心中突然有一幅圖像慢慢清晰出來,但當然這只是我個人極其讀者式的理解。不曉得這樣的理解是好或壞,有時候太去解讀反而失去很多可能性,但無論如何,還是有寫下來的衝動。
愛奴牧羊人的長子被徵召到遠方的中國去打日俄戰爭,結果戰死,那年是西元1905年,同一年羊博士出生。日俄戰爭的戰線之一,就是中國的東北(即滿州地區)。我猜他戰死後或許有些什麼恨意之類的反動力量被留在滿州,發酵著、醞釀著、等待著。
羊博士在1935年春天到滿州去視察羊毛的生產,因為為了即將展開的大規模軍事行動,羊毛必須能夠自給自足。結果那股成熟的力量,稱之為「羊」,透過精神交靈的方式,跑進去羊博士的身體裡。
後來1936年回國後,那頭羊從羊博士的身體裡跑出去了,羊博士自此成了一個空殼般的存在。那頭羊則潛入了一位右翼政治份子的體內,他長出腦血瘤(作用力與反作用力),但也成為日本政壇上呼風喚雨的思想領袖。
換言之,羊博士就像一座橋般地讓那頭羊透過他,從中國滿州走到了日本的本土。
1937年,日本全面發動侵華戰爭,意圖建立所謂大東亞共榮圈,但實際上為霸主願望的障眼法,結果8年之後,計劃宣告失敗。
羊冥冥之中主宰了右翼領袖的意志,它代表的是被人類豢養吃掉的食慾下犧牲者,結果卻反過來控制並蠶食人類的思想慾望,讓自己被自己的慾望大大打了一個耳光,這無疑是最大的逆襲與諷刺。
最後,羊在1978年離開已經沒有利用價值的領袖身體,跑到北海道的十二瀧町,因為那裡曾經是日本綿羊的起源地吧。牠在那裡遇見老鼠,或者不如說老鼠是被吸引過去的,總而言之牠成功進去了老鼠的身體。
再次地,羊打算利用老鼠的一切來達到某個目的,並以「好得太奢侈」的東西向他招手。但牠萬萬沒有想到的是,老鼠的軟弱成了扭轉情勢的關鍵,他拒絕了這些「美得令人發暈,又邪惡得令人討厭」的誘惑。
「我喜歡我的軟弱。也喜歡痛苦和難過噢。我喜歡夏天的光、風的氣息和蟬的聲音,我喜歡這些東西。毫無辦法的喜歡。」老鼠說。
老鼠虛無逃離的性格讓羊的蠱惑沒有任何著力點,甚至他在察覺到事態不妙後,就毅然決然地藉著自我摧毀的方式,讓羊與自己共生滅。
「我」看到的老鼠是個靈魂(影子)般的存在,那位可憐的羊男也是老鼠附身進去才來跟「我」說話的,為什麼老鼠要等待「我」的到來?為什麼他不就默默跟著冬天一起消逝?
我想是為了摯友「我」的關係吧。
如果他不出現,「我」將會被神秘黑衣男子給殺死。
這就是為什麼「我」的作用是關鍵性的一張白紙。首先他與這整件事情沒有權力利害關係,他只是條引線,而他又是唯一能引出老鼠的人,因此被黑衣男子鎖定就有其道理了。
當然黑衣男子也料到老鼠必會出現,但他千萬沒有料到,老鼠竟然會為了拯救「我」還有這世界,而選擇與他同歸於盡,一塊在雪地裡灰飛煙滅。
羊、老鼠、黑衣男子,一起消失。
羊從一開始的弱勢逆襲,變成後來可怕的力量,成功俘虜人性,後來又被看似弱勢的老鼠給消滅,只能說這就是宇宙萬物流動的軌跡阿。
另外,十二瀧町這地方,是羊博士、愛奴青年長子、右翼領袖出生的地方,又是日本綿羊的發跡地,這些巧合或許也算是一種宿命式的安排吧。
《老鼠與我》
由此看來,老鼠雖然一事無成、過著世人眼中毫無意義的人生。這樣看似也自稱軟弱的人,卻能勇敢地解決掉兩個強者(羊、黑衣人),保全了自己的朋友「我」。
或許離開人間也是他得救的一個方式,而且他也順利拉了羊與黑衣人來陪葬,但對於「我」來說,這卻是生命中不可承受之痛。
我覺得老鼠在某些意義上,是代表的潛意識裡想逃離的村上自己,而「我」則是與世俗妥協的村上,這裏也有著《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的味道。
十二瀧町的那座雪中別墅,就像是世界末日般被隔絕起來的地方,類似的設定在村上的作品裡時常可見,像《海邊的卡夫卡》裡的圖書館、《挪威的森林》裡的森林等。
從這些故事裡,可以看見村上自己的掙扎。老鼠所代表的是很純粹、很誠實、很深處的一個自我,看他的信讓我感覺他像是把心攤開在我面前一樣,真實無妄,但裡頭卻空空的。
因此我會試著把老鼠與「我」看成是組相對體,印象中書裡的最後,兩人在時間的黑暗中背貼背地坐下來說話那一幕,像不像兩個的自我在對話呢?
老鼠不是沒有能力,他是非常厲害的人,只是他選擇逃離。
「我」也是個有能力、在世俗生活裡打滾得很好的人,但他卻只能對失去不停地緬懷,這應該是大多數我們自己的翻版。
傑則是不去作任何選擇的人,他從未想去擁有什麼,只是靜靜地、永恆地、與世界相安無事地存在在那裡,看著這個世界轉動,其轉動無關乎他的存在本身。
或許傑是最形而上的超然個體吧。
《尋羊冒險記》是一本相當精彩的小說,但看完還是依然會有一貫的失落感,但很奇怪地,在失落的同時,自己好像又更掌握自己了一點。
無論如何,各種收穫,都是收穫。
《記下來的句子》
「不過同時我們也可以說偶然性根本不存在。已經發生的事情是明確地已經發生了,而尚未發生的事情則明確地沒有發生。換句話說,我們是被夾在背後的『全部』和眼前的『零』之間的瞬間性存在,在這裡既沒有偶然,也沒有可能性。」
「只要望著電子鐘,至少世界還在繼續轉動著。就算並不是什麼了不得的世界,總之是在繼續動著。而只要體認到世界是在繼續動的,我便存在。就算不是什麼了不得的存在,至少我總是存在的。」
「不管這個世界也好,一個酒吧也好,每件事情並沒有什麼本來應該有的樣子。」
「換句話說,生出一個生命真的是對的嗎?我不太清楚。孩子們長大後,一代一代接下去。於是又怎麼樣?是不是又要砍倒幾座山,埋掉更多的海。發明更快的車子。壓死更多貓呢?難道不是這樣嗎?」
「世界—這名詞總是令我想起象和烏龜拚命用背支撐著的巨大圓板。象無法理解烏龜的任務。烏龜無法理解象的任務。於是他們也都無法理解所謂世界這東西。」
「人是從微小的,真的微小的地方開始老的。而且就像擦不掉的汙點一樣,逐漸一點一點地覆蓋全身。」
「坦白跟真實之間的關係,就像船頭跟船尾的關係一樣。首先是先出現坦白,最後真實才出現。那時間的差異和船的規模成正比。」
「不過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是被命令、被逼迫、被指使著過日子的阿。而且有時候連個要找的東西都沒有呢。」
「你以為你知道的事情,大部分對我來說只是記憶而已。」
《尋羊冒險記》相關圖片
尋羊冒險記在世界各地被翻譯成相當多的版本
好像還有被拍成電影的樣子
竟然還出有CD,封面很有感覺
這是國外網友自己合成的那頭有栗色星字號的羊,厲害!
Charlie Christian - Airmail Special (書裡的我在最後半夢半醒時聽到的歌)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