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父後七日 --- 喧鬧的告別,永恆的思念

        上個周末抽空去台南威秀看《父後七日》,整場觀眾非常多,該笑的時候笑得很大聲,然而該靜默的時刻,也能感覺到不約而同的安靜。
    
        用輕鬆詼諧又略帶嘲諷的方式去呈現台灣的傳統殯葬文化,《父後七日》就是這樣特別的電影。由於我生長在喪葬習俗繁瑣的南部鄉下,因此整片看下來有著許多感同身受的共鳴。
    
        《父後七日》表面上將我們喧鬧地帶入彷彿華麗表演般的習俗禮儀,然後在事過境遷後才緩緩淡出、歸於日常。
    
        不過從思念的角度來看,正好相反。

        當那些繁文縟節的喪葬儀式一個接一個地輪番上陣,身在裡頭的人根本連好好沉澱的時間也沒有,成天只是忙於處理親人的身後事,等到這場冗長的喪禮完畢之後,等到重新開始面對往後的人生時,內心的思念才在某一刻洶湧地將人淹沒。
    
        記得我念中學的時候,阿嬤阿公相繼去世,當時的身後七日同樣有許多的習俗儀式,像是與嬸嬸姑姑一塊摺紙蓮花、披麻戴孝馬拉松式整天誦經、與家人圍在一圈看著熊熊火光將紙豪宅跑車一點一點地燒成灰燼,等等…。
    
        那時候對於阿嬤阿公過世這事情只是理解,並沒有體會與認知。
    
        對於當時年紀尚輕的我來說,只知道我好像應該很難過,尤其看到大人鼻子眼眶都紅了的時候,似乎我也該跟著流淚。
    
        《父後七日》裡的阿梅,在喪禮過後的某次出差,走在香港機場,突然間想起以前都習慣替爸爸帶一條黃長壽,這短短一秒鐘的念頭,竟讓她無法克制地崩潰大哭。
    
        我開始回想起自己對於阿公阿嬤的思念觸因…。
    
        那沙發背上殘留的髮油味、偶然轉台轉到的相撲節目、樓上角落的那台紡織機、還有每年舉喜堂神明生日的熱鬧時刻。
    
        要體認到以往參與在其中、製造出這些回憶的人已經不在的事實,只有當自己以一個人的姿態重新遇到那些時刻,並突然發現那原本習慣的存在,如今已成空白。因為那時候的失去,才是真正的失去。
    
        死亡可以很輕,也可以很重,思念也是一樣,而且當自以為很輕的時候所感受到的重,往往才是最重。


    
        這部電影看似前重後輕,但事實上看完才發現是前輕後重。看完的那天我回家還覺得這部片沒什麼哭點,導演把鄉下喪禮拍得很有趣很好笑阿。
    
        但看了原著散文後,又過了好幾天後的現在,一個人坐在燈光昏黃的咖啡廳沉澱思緒,回想自己,才覺得心頭有什麼東西在猛烈翻攪著。
    
        思念這東西,就像個害羞的精靈,總在不經意的剎那,在靜默獨處時,在事過境遷之後,才突然冒出來提醒它的存在,帶著我們回到以為已經忘記的某段生命時光裡。
    
        並且在深刻的緬懷過後,更加學會珍惜。


==============================================================

Mi Manchi - Andrea Bocelli
{###_no1kelvin/371/1701458023.mp3_###}


父後七日電影片頭曲Have Nagila」(著名猶太民謠)


父後七日電影預告


父後七日電影劇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純白裡的繽紛 的頭像
    純白裡的繽紛

    純白裡的繽紛

    純白裡的繽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