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球來就打 --- 夢想與現實之間的差距
   
        上禮拜五跟老弟去看了《球來就打》,原本他聽我說演員有黃少祺與宏都拉斯還興趣缺缺。沒辦法。一個以前演八點檔古裝劇,一個靠著搞笑模仿紅起來。這樣背景的兩個人兜在一起,怎麼看都不像賣座電影的搭檔吧。
    
        我也不太有把握這部電影到底是不是雷片。只是覺得,台灣難得拍出一部以棒球為主題的電影,而且又聽說是描述一位涉嫌放水的前職棒球員嘗試重返榮耀的過程,那麼,身為至今仍時時關注中職的獅隊球迷,我想我應該要進去看看。
    
        我弟和我就這樣抱著姑且一試的心態走進電影院。當時我們並沒有預料到,兩個小時後,我們兩人竟然給予這部電影極高的肯定,開心終於有導演敢碰觸「假球案」這個燙手山芋般的議題,重點是還寫出了出乎意料的好劇本。


詭譎暗流下的熱血信仰

        這部片不是像《菜鳥總動員》那種歌頌「青春無敵,夢想無價」的熱血勵志電影,如果抱持這種預期看《球來就打》,很可能失望步出戲院。我不能說這部片不勵志熱血,因為這部片的確也非常勵志熱血,但它們卻是建立在對於「現實黑暗面的惡劣威脅」的殘酷認知上面,籠罩在「複雜度與涵蓋面積遠超出棒球比賽的社會利益」的詭譎氛圍之下。
    
        這樣的熱血勵志,我覺得比「不被看好的黑馬最後跌破眼鏡成為奇蹟藉此證明努力與堅持的重要性」的典型勵志片架構,還要來的有血有肉、有現實共鳴、有社會責任、有厚度多了。說得直白一點,有「GUTS」多了。你不能一直灌輸青少年夢想的重要性,卻沒有帶他們看看世界的真實面。前者是《菜鳥總動員》,後者是《球來就打》。
    
        夢想與熱情是極其純粹的事情,打球的人想盡全力打好每一場球,看球的人想好好看一場精采好球。合情合理。不是嗎。但若現實壓力讓這種純粹變成天真呢?當這些單純信念遇到了複雜的詭譎暗流,該「識時務」地隨波逐流,還是「不識相」地挺直腰桿呢?
    
        隨波逐流,能不能全身而退,挺直腰桿,會不會攔腰折斷呢?


 

永遠有說不的權利
    
        這些年職棒簽賭案層出不窮,從一開始的黑鷹、黑熊、黑鯨、黑米到近年的黑象事件,一次次的假球案,就像一記記重拳打在台灣棒運發展與無數球迷的心上。身邊許多朋友早就因為心碎而不再關注中華職棒,甚至連我有時候看球,看到離譜的防守或打擊表現,心裡都還會感覺毛毛的。
    
        很多朋友笑我怎麼還在看中華職棒,那都打假的你不知道嗎,我也不知道為什麼,要說我笨就笨吧。雖然每回假球案爆發總是發誓再也不看球了,但從小一路看中華職棒長大,生命與它的連結早已拉扯不開,某種程度上,那已成為生活固定的節奏。

        美國大聯盟固然精彩,畢竟是別人國家的比賽。漢米爾頓單場四轟與張泰山單場四轟,哪者比較讓我激動呢? A-Rod 完全打擊跟陳金鋒完全打擊,我會一直回味誰的影片呢?這樣稍微一想,似乎就能清楚體認中華職棒在我心目中的重要性。因此,儘管每次心碎之時都忍痛高呼乾脆整個聯盟砍掉重練算了,但每年冬天晚上卻都無聊到好希望三月份的棒球季快點到來。
    
        《球來就打》裡「擁有全台灣最強壯的肩膀」的烏米,就是扮演一位讓眾多球迷心碎的涉嫌放水的前職棒明星球員。如同許多黯然離開球界的職棒選手,事過境遷後,他只能隱於夜市當雞排英雄,偶爾被球迷認出趁機消遣一番,偶爾有人特地為他加油打氣也說不定。總而言之,這麼一位曾經給予無數小球迷夢想和信仰的「四拍子」棒球選手,在正值光輝燦爛的巔峰時刻,意志不堅,敗給了欲念,結果自毀前程。


   
       我會說「意志不堅,敗給了欲念」,是因為我覺得,不管處境再怎麼險惡、情況再怎麼身不由己,我們永遠有說不的權利。就算別無選擇到只剩一個選擇,你還是可以選擇接受或是拒絕它。為什麼周思齊、彭政閔可以挺得住,謝佳賢、陳致遠就挺不住?大環境不佳是沒錯,但只要莫忘初衷、懂得堅持,想想看台上搖旗吶喊的球迷,想想一路栽培的教練和家人,看看自己相對社會其他行業而言還是算高的薪水,以及肩上背負的社會責任,還有何理由與藉口犯錯呢?
    
        不管怎麼說,姑且不論職棒球員是身不由己還是罪有應得,我們這些球迷絕對是永遠的無辜受害者吧,黑道白道與組頭們則是最該千刀萬剮的極惡壞蛋。

 

電影裡的角色刻劃
    
        我覺得《球來就打》的成功之處,在於它不僅描述烏米想重新來過、認真為棒球而戰的心路歷程,還把周遭各個角色們都刻劃得非常鮮活立體。
    
         Nancy 本來已打算移居美國,聽到朋友對職業棒球的訕笑,毅然決然來到昔日偶像烏米執教的青屯棒球隊,滿腔熱切地,對她曾寄予生命希望的棒球運動盡一份心力。或許有人覺得 Nancy 與烏米談起戀愛有點刻意。但我的想法是,小時候臥病在床的 Nancy 當年便對烏米崇拜不已,後來當上青屯棒球隊的領隊,看著烏米漸漸找回對棒球的信仰,崇拜變成愛慕再轉為情愫也不是沒有可能。

        對烏米來說, Nancy 的意義除了是那位曾經仰慕他的小球迷,還代表了對於棒球最義無反顧、最純粹的那份熱情與忠誠。讓他重新相信人生還有選擇的餘地,人生不該是現在這樣。這樣看來,說 Nancy 是烏米人生陰暗谷底的救贖陽光也不為過吧。

        另外像黑道集團的 River,也是令人眼睛為之一亮的角色。包廂裡看中韓大戰這段開場片段中就大聲放送了他的名言:「球在你看來是小事情,對我來說是搏性命。」而他堅信中華隊必會逆轉勝的這份執著,也暗示了後來他大快人心的舉動。不過說實在的,我還真的沒料到他最後會替戲裡戲外所有熱愛棒球的朋友們來這出其不意的一捅。
    
        只是,電影裡可以靠著 River 的良知逆襲暫時解決問題,現實世界裡的「Bada 們」和「議員們」呢?可以像寫電影劇本一樣,用正義之筆終結他們群魔亂舞的表演時間嗎?我想,真正可怕與可悲的,不是沒有人知道問題所在,而是大家都知道問題癥結點,卻不敢、不願或是無力去正視與解決它。 River 所象徵的,是你、我、他最簡單深切的吶喊:「我只不過想好好看一場球,有這麼難嗎?」電影之外的現實世界,那些權力在握的政府官員與聯盟高層,你們聽到我們的吶喊了嗎?


    
        至於楊烈所飾演的 Bada 老大,我個人也覺得非常到位。他對黑道大哥表情語氣的詮釋極其生動,本身就長得一副壞人樣或許也有關係,不過心情不悅時顏面神經就會失調的「肌肉抽動」反射動作還真的蠻有創意。而且很多場戲的台詞都頗有張力,例如與烏米攤牌的那段,就讓我們清清楚楚看到黑道組頭們與棒球選手們心裡各自最在乎的事物到底有多麼的不同。金錢與榮譽,利益與忠誠,欺騙與良知,兩股勢力在這段對話裡不斷地來回碰撞著。
    
        然後,宏都拉斯,我錯怪你了。我還以為你只會搞笑,沒想到你在這部電影裡把博仔這位關鍵綠葉演得那麼好。博仔是選擇屈於現實、順從慾念的那群人,是簽賭案裡負責牽線的前輩,原本該是讓人摩拳擦掌、義憤填膺的角色,但他對烏米的兄弟情誼與他對過往榮光的緬懷神情,到底還是提高了觀眾對他的同情。
    
        片中其他角色像那位沒有棒球底的中年助理教練,雖然戲份不多,但那份對棒球的真摯熱血,讓我好想給他大力按一個讚。頂著金髮、率眾到壽司店找碴的黑道小弟,以及片初那幾位到雞排攤嘲諷烏米的中職球迷,也都「很稱職」地演到令人非常討厭的地步。



現實與夢想之間的差距

        看完《球來就打》,一方面感嘆台灣棒球環境如此惡劣,讓想好好打球的選手、想好好看球的球迷,連這最基本的權利都無法放心地擁有,另一方面也覺得真的要為那些在巨大陰影下依舊相信陽光、堅持良知的球員們喝采,就如我看完電影當天在臉書發佈的感想:「中華職棒不是假球聯盟,每個地方都會有敗類,但除了這些老鼠屎,也有那些認真打球、對得起自己和球迷的球員。看了這部電影之後,你一定會更想為那些懂得堅持的球員加油!!
    
        甚至,真正的好球員根本就不需要去做掙扎與考慮的動作,本來就該「球來就打」,不是嗎?這不是身為棒球選手直覺性的反射動作嗎?盡力打好每一場球。活在當下,做好每一刻的自己。不辜負長年的刻苦練習以及教練與家人的期待,扮演那群擁有棒球夢的小選手們和其它小球迷們的榜樣。
    
        陳金鋒、鈴木一朗、陳偉殷等這些一流球星,或許只想著如何能更專注在球場上,確實打好每一顆球,有效率地解決每一位打者。沒有時間思索自己對球迷們的影響力。但就是這份認真看待棒球的精神與態度,影響與啟發了無數的球迷。


    
        對於那些涉及假球案的球員,或許有的是被槍抵在後腦勺,桌子上擺著子彈與鈔票要你二選一,這我雙手一攤,無話可說。但我相信一定有為數眾多的選手是自己誤入歧途、交友不慎,換句話說,「意志不堅,敗給了欲念」。
    
        對後者來說,請不要以大環境不佳為藉口,來為自己的行為脫罪。當必須被迫計算現實與夢想的差距的時候,請記得用忠誠與良知來填滿。不然在「事過境遷」之後,被當成負面教材或是被喊垃圾,我得說真的只是差不多剛剛好而已。

=====================================================

球來就打電影預告


球來就打電影主題曲為你而戰


球來就打電影劇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純白裡的繽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