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臘土耳其行前記事:當星月劃過白雲藍天

undefined

      去年仲夏,我跟俊翰結束在倫敦巴黎近三周的自助旅行,從歐洲返回台灣迎接暑輔,某日中午跟黛青塔娜約在安平49人文咖啡館見面,分享旅途趣事。

      我抱怨登上巴黎鐵塔看日落真是浪漫到不行但旁邊竟然是俊翰之類的玩笑話,俊翰描述著巨石陣實際不若想像壯觀等等的細碎心得,黛青塔娜則訴說她幾年前在希臘小島的慵懶生活和土耳其的熱氣球體驗。席間話題發酵,興致愈發熱烈,不知不覺規劃起接下來的旅行地點。

      記得當時旅遊大餅畫的是明年寒假去沖繩,暑假去土耳其和希臘。沒想到,兩個戲言成分居多的提案,如今已完成前者,而後者亦將實現。是的,明天夜裡,小弟我就要從亞細亞的東境飛往西顛,前往遙遠的星月之國,土耳其。

      去年底已訂好機票,單人來回三萬兩千元,住宿也走平價路線,一晚不超過台幣兩千元,分攤後個人開銷其實不算太高。我媽老以為去趟歐洲花費十幾萬跑不掉,但每個人玩法不同總不能一概而論。我只是想親眼去看看地球另一端的世界,呼吸一下那裡的空氣,用腳踩踩那邊的泥土,僅此而已。

      為了要讓以上行為產生深度,大概在高三畢業生考完統測後的五月中旬,我開始複習希臘和土耳其歷史。從雅典人在馬拉松以寡擊眾戰勝波斯的大流士軍隊,斯巴達將士們於溫泉關的壯烈犧牲,到亞歷山大大帝征服近東,讓阿拉伯半島整個希臘化。從阿拉伯帝國的興起,穆罕默德夜行登宵至耶路撒冷,遜尼什葉的紛爭源頭,哈里發王朝的更迭,突厥人進入小亞細亞,荒謬的十字軍東征,到鄂圖曼土耳其滅了拜占庭帝國。

      對於貪心的我而言,要將旅行價值最大化的關鍵,就是把地球表面的移動加上歷史縱深的探索,讓空間乘以時間,如此旅行應該比較立體而有溫度,不會流於膚淺的讚嘆和蒼白的理解。足行萬里路,心也同遊歷史的萬里長河。面對見聞之物,若能知其前世今生的變遷,總也才不負親往。於是,儘管旅行的表訂日期未至,精神卻已開始徜徉。對我來說,旅行早已啟程。

      不過這半年來,希臘和土耳其像約好了似地輪流攻佔國際新聞版面,且都是負面消息。先是土耳其南方敘利亞虎視眈眈的伊斯蘭國替旅遊氛圍罩上一層濃密的烏雲,我甚至開玩笑考慮去學摩斯電碼。後有希臘財政瀕臨崩潰,恐被踢出歐元區,各地銀行提款機湧現擠兌潮,民心混亂。此次前去,搞不好會遇到抗議和罷工。家人當然會表達擔憂,我也保證旅途中隨時保持敏銳,見機行事。總之,內心開放而好奇,外在警覺而戒備,不強為,不妄為,順勢而為。

     「所謂旅行,就是從自己活膩了的地方,去到別人活膩了的地方。」那天偶然瞥見這句話,覺得蠻有意思。我想起三年前在日本旅行時於京都烏丸五條通寫的一首小詩裡的這幾行文字:「你到他們國度去旅行,他們到你城市來遊歷。你的新鮮,他們理所當然到不以為意,他們的好奇,來自你習以為常的風景。」當把存在的座標系拉大,視角放遠,旅行如我們見螻蟻從一土丘爬上另一座土丘,不過就是到對方家裡去看看。

      我們人類,儘管長相迥異,降生在異國的地域,生存在各自的時代,經營著不同的生活經驗,面對著不同的挑戰和難題,但情感上的困境與需求,卻都相差無幾。都有最在乎的東西,最感到驕傲的事物,都渴望認同、尊嚴和愛。我們也同樣都是百代之過客,在世時總是不斷追求,好讓些什麼能夠屬於我們,但到頭來終究只能如星塵般地歸屬於這天地。格局擴大至此,再觀旅行已覺微不足道。

      明天,就要出發了。雖然自認細軟應準備得差不多了,但就如同再怎麼準備考試都感覺還不夠的心態一樣,總覺得是否有什麼忘記打包。算了,有想到再說吧。旅行最重要的是心境,如莊子所言:「水靜猶明,而況精神!聖人之心靜乎!天地之鑒也,萬物之鏡也。」希望我心如一潭寧靜清澈的湖泊,才能照見旅途中的一切人事物風景。台灣,爹娘,朋友,七月下旬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純白裡的繽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