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流浪神狗人 --- 豁達於信仰之外

         說起去年的國片,大家想到的第一部電影,十之八九都會說:《海角七號》。 
   
        「海角熱」就像個大磁鐵一樣,把票房吸過去,竟然衝到五億多的票房,成為台灣影史第二,這樣的成功,當然是眾人目光與談話的焦點。
    
        事實上,2008年還有許許多多不錯的國片,如《流浪神狗人》、《情非得已之生存之道》、《九降風》、《海角七號》、《囧男孩》、《一八九五》、《渺渺》、《停車》等片。

        就質與量來說,已經是國片洗掉過去「有看沒有懂」的印象,而大放異彩的一年了。
    
        最近我看了陳芯宜導演的《流浪神狗人God Man Dog》,雖然此片沒有海角七號的浪漫,沒有九降風的熱血,一八九五的悲情,但給予人的感受一樣深刻。
    
        《流浪神狗人》有三條故事支線,在影片的大半段,都是分離進行的,直到最後那一場流浪狗造成的車禍,才讓所有人湊和在一起,這的確有點像《衝擊效應》的手法。
     
        片名「流浪神狗人」,那流浪的神,流浪的狗,流浪的人。
 
        神是信仰的中心,高高在上的神祉,給人安定與撫慰,但當信仰被取代,原本的心靈導師,卻成了無用雕像。

        那些被人遺棄的神像,一尊尊被黃牛角(高捷飾)所「收容」和「安置」,擦上擦下,添手添腳,曾經不動如山的神像,如今隨著黃牛角到處流浪,或者說是「作秀表演」。

        當神也開始流浪,信仰也可以隨意拋棄,曾經堅信的價值觀又該何去何從?

        於是對必勇(不浪.尤幹飾)來說,戒了酒天主沒有看到,賦予的考驗又這麼多,無法承受之下,讓他懷疑起原本的信念,自暴自棄地提著汽油離家,卻又將汽油獻給神佛貨車。

        「這樣就可以了嗎?這樣就可以了嗎?」必勇一邊搖晃地走,一邊問著。

        青青(蘇慧倫飾),原本跟著建築師丈夫信佛,婚姻冰凍失和,它信了基督受了洗,原本的百萬觀音古董塑像,忽然間變成阻擋信仰的障礙。

        當內心深處的信仰可以說撤就撤,那信仰好像成了一種有所求的利用?對我有用我就信,信了沒用我就棄,那所謂信仰的尊嚴、神的尊嚴,到底在哪裡?

        青青後來與教友差點發生關係,而轉換信仰的結果,好像也沒有比較快樂,後來在東部公路上,青青對著貨車上的神明,看了良久,她在想些什麼呢?

        神明在流浪,人們對神的信仰,也在流浪,如同流浪狗一樣,不就是為了找一個穩定的所在嗎?讓身體可棲身,讓心靈可停靠。

        不管人是信天主教或佛教,都是求一個內心的平安,希望有所安慰與依靠,但如果信了之後,精神還是不能平靜,人生還是紛擾不斷,又該怎辦?

        黃牛角的宗教觀,或許是另一種出路,另一條豁達的途徑,他與神明為友,四處收留落單神明的他,甚至還是一幫眾神明的避風港與依靠。

        隨喜而不強求,遇到困境就轉個彎兒,對神明的態度不刻意敬遠,而是親近接納,玩笑中又不失虔誠,這樣的處事哲學,令人印象深刻。

        因此當片中的角色們,都用力、刻意地強求的時候,牛角與阿仙反而是放鬆且隨性的,流浪對他們來說,或許就是最安穩的生活方式。

        四處偷坐遊覽車的仙仔,跟牛角聊天時,說道:「台灣每個地方我都去過了喔!」
電影的最後,牛角這幾句話也讓我記了下來。

        「說來運氣也不錯,賠給廟方的錢,就當作買水蜜桃吃掉了」

        「你的腳,那怎麼辦?」仙仔問。

        「那就再賺阿!」

        豁達於信仰之外,雖然是流浪的狀態,但也能瀟灑地不受其牽絆,相處起來反而更自然與樂觀,我想這對「父子」,就是最好的示範吧。

        片中還有很多巧妙的「對比」與「對照」,如手與腳的關係等,由於版友們已經有提過,我就不再累述。

        總之,《流浪神狗人》結構清楚,脈絡分明,言之有物,對白其實不很多,卻都有其勁道。

        讓人在看的同時,也思考起社會上光怪陸離,卻每天一直在發生的事情,用魔幻拼貼的手法,講述最寫實深刻的現象,佳片一部,值得推薦。


流浪神狗人預告片


流浪神狗人幕後花絮


流浪神狗人電影劇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純白裡的繽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