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關於跑步,我說的其實是 --- 跑步人生,寫作人生
    
        「跑長距離本來就符合自己的性格,只要跑著就覺得很快樂。跑步這件事,應該算是我過去的人生中後天學到的無數習慣中最有益、且意義重大的事情。」
        
                                                                       ~ 村上春樹
    
        閱讀這本書的感覺,是很愉快的。
    
        看著一個年近六十的日本作家談著跑步對於他個人的意義,延伸到寫作態度、人生哲學,以及對年歲增長的體悟。

        再想想自己才剛開展的人生,就會覺得很有衝勁。
    
        這樣的一本書,並不是想寫就能寫的,首先,要有夠長青的生活經驗,夠深的體會,或者不一定要很深,應該是像村上春樹說的「一種諦觀、一種觀照」。
    
        我能每年不間斷跑步(或者不一定是運動的其他興趣)持續二十三年嗎?還是跑個幾年就累了呢?我從中能夠看到什麼?明白些什麼?對自己能有多少的認識?
    
        在堅持的過程中,完成一次又一次的循環裡,心中生出一份踏實的成就感,隨著年老,繼續不斷地挑戰自己、證明自己,然後身體也往健康的方向邁進,這其實就是最大的益處了吧。


跑步與寫作
    
        在騎單車運動之前的那段時間,只要有空,我就會到家附近的國中操場跑步,這是大學夜跑養成的習慣,跑過一圈又一圈的同時,感覺自己是真正活在當下的。
   
        跑步是個體的運動,換句話說,害怕孤獨、討厭無聊的人或許不太喜歡這種方式(但也不一定啦),籃球、羽球、棒球等可能提供更多競技的樂趣和勝敗的榮耀感。
    
        玩球類運動時,至少眼睛可以看著不斷移動的球,聽著隊友的吆喝聲,身心也激動興奮起來。
    
        但跑步是安靜的,我們只聽得到呼吸喘息聲,風滑過耳鬢的聲音,雙腳交替踢著路面的節奏聲,如果再安靜一點,或許可以聽到自己的心跳聲也說不定。
    
        再來,球類運動是有中間休息時間的,籃球是一節節的比賽,棒球也有分局,但跑步就是跑步,除了停下來喝水拉筋以外,如果用走的,那就不是跑步了。
    
        村上說,雖然沒有人逼自己一定要全程用跑的,但那是原則性的問題,也是能否堅持到底的分水嶺,再怎麼慢,再怎麼速度幾乎接近走路,還是不能破例。
    
        一旦投降用走的,就很難再跑起來了。
    
        這我很能體會,之前我都是跑五圈走個一圈,但慢慢變成跑四圈走兩圈,然後越走就越懶得跑,結果最後都在用走的。
    
        即使是自己的身體,有時候還是不能太輕易妥協阿。
    
        跑步有時候的確很無聊,但跑完之後卻有種完成什麼的充實感,看電視與玩線上遊戲玩的時候很充實,但關上電源的剎那,卻被莫名的空虛給吞噬。
    
        這是個人的經驗,也是奇怪的發現。
    
        獨處,安靜,堅持,的確跟寫作的態度很像阿,難怪村上會說長距離的跑步很符合他的個性。


誰都不再敲桌子,誰都不再摔杯子

        我最喜歡的一章,是第六章「誰都不再敲桌子,誰都不再摔杯子」。
    
        此章記錄了1996年6月23日他參加北海道薩羅馬湖「100公里超級馬拉松」的心路歷程。
    
        一開始到55公里路程的村上都自信滿滿,到過了55公里後卻腳部肌肉僵硬,結果用上半身的扭動來帶動下肢(後來手腕整個腫起來)。
    
        跑到60多公里時,痛苦開始蔓延到村上全身各部位,「覺得自己好像是在緩慢通過絞肉機的牛肉那樣的感覺」,明明有前進的意願,身體卻快散了。
    
        這時候讓自己撐著前進的,已經是意志力了。
    
        「我不是人。是單純的機器。因為是機器,所以沒必要感覺。只管向前跑。」
    
        村上反覆念著這句真言,整個世界縮成眼前三公尺的距離與範圍。
    
        熬過75公里後,據他所說,好像「穿過了什麼東西」,像穿過石壁一樣,身體通到另一邊去了。
    
        身體似乎已經習慣疲憊似地沒有任何感覺了,一切都變成常態,不用再去逼自己想要撐下去要咬緊牙根,因為「只要把身體交出去,某種力量就會把我自然往前推」。
    
        跑到最後,竟然感受到非常安靜的幸福感,旁人的加油聲也像透明的風一樣穿過他的身體。
    
        「我跑,故我在。」跑步變成凌駕在自己的存在之上的形而上領域了。
    
         這一章村上把自己跑超級馬拉松的心靈透析得很徹底。
    
        更誠實來說,我也不知道有沒有徹底,因為我沒有經歷過那樣的轉折,但我能體會到那是很上層(接近宗教體驗了吧)的東西,原本是透過跑步而存在,後來變成存在因跑步而有真實感。
     
        「痛是難免的,苦卻是甘願的」,最後卻也能翻過了苦,看到雲端上的美麗風景。
    
        這本書是一本輕鬆的隨筆,充滿了很多很棒的體會與想法,讓我更了解村上春樹這個人,如何因為一場棒球賽與寫作結緣,如何義無反顧地一跑就跑了二十多年。
    
        讓我深深覺得,不管是做什麼事,或大或小,個體也好團體也罷,能不間斷地持續下去,都是一種無與倫比的成就。

村上春樹三十周年
     
        二十九歲以《聽風的歌》出道的村上春樹,筆桿搖了三十個年頭,至今都快六十歲了,由原本大叔已經完全變成一個歐吉桑(但體態還是保持得很好啦)。
    
        即使這樣,他的文字還是那麼吸引人,永遠可以抓住當代年輕都會人的心,看村上的書感覺他好像停在四十多歲的年紀,充滿著對生命的熱情和對理想的執著。
    
       有些作家的書,你看一本就覺得夠了,心想看一本也等於看全部了吧,因為都一樣。
    
       但村上春樹的書你一旦接觸,就會忍不住想翻第二本,翻第三本,一頭栽進他的世界裡,然後不禁覺得,這個作家真是酷啊!
   
        如今出道屆滿三十周年了,一些網路書店上都有系列優惠活動,我將網址附在下面,有興趣的可以自行點閱。


村上春樹出道三十周年網路書店活動

博客來:
村上的音樂CAFE

時報悅讀網:村上的網路森林


書裡自己有所感覺的文字段落
   
        「現在,我已經是五十幾歲的後半了。年輕時真的無法想像所謂二十一世紀實際上真的來臨,想到有一天自己居然會變成五十幾歲,真是開什麼玩笑。」

   
     「人生基本上是不公平的。這不會錯。但我想即使在不公平的地方,也可能追求到『公平』。雖然或許要花一些時間和功夫。或許花了時間和功夫依然徒勞無功,有這種情況。然而在這樣的『公平』中,是否有刻意去追求的價值,當然就要個人的衡量來決定了。」

        「重要的不是和時間競爭。而是能以多少充實感跑完42公里,自己能多愉快地享受,我相信以後這會擁有更大的意義。我可能將以數字所沒有表示出來的成就為樂,並肯定那價值。而且繼續摸索和以前有點不同的成就為榮。」

        「隨著年紀的增加,經過各種嘗試錯誤之後,該取的東西取了,該捨的東西也捨了,才達到『要數缺點和缺陷可沒完沒了。不過多少應該也有點長處吧,只能以自己所擁有的東西將就著過下去了』這樣的認識(認清真理的諦觀)。」

        「不過所謂『苦』,對這種運動來說,就像前提挑戰一般。如果和痛苦無關的話,到底有誰會特地來挑戰鐵人三項或全程馬拉松這種費時又費事的運動呢?
        正因為苦,正因為自己甘願通過那樣的苦,至少那在過程中,我們才能找到一些自己正活著的確實感觸。
       生活的品質,並不在於成績、數字、和名次等固定的東西上,而是流動地包含在行為本身中。」
  
        「對我們最重要的東西,往往是,眼睛看不見(但心可以感覺到)的東西。而真正有價值的東西,往往是只能透過效率差的行為才能獲得。」


1994年4月18日,波士頓馬拉松,猜猜村上是哪位

 
2005年村上在麻省理工學院一場演講上           像不像純情的歐吉桑?


村上迷不可不知十件事 (引用自博客來網路書店)

         2006年,日本小說家村上春樹獲得捷克「卡夫卡文學獎」;07年再拿下愛爾蘭歐康諾小說獎,這幾年日本媒體更以離諾貝爾文學獎最近的日本人來稱呼村上先生,雖然獎還沒拿到手,但是村上成為有史以來全球閱讀最多的日本作家當之無愧。

        這位日本首席人氣作家,在西方被媒體封為「當今全球最酷的作家」;這點從07年《黑夜之後》英譯本三個月銷售十萬冊,《關於跑步,我說的其實是……》美國版今年八月一出手就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榜可見一般。

        明年村上寫作邁入第三十年,除了挪威的森林電影版即將開拍,還有更多村上迷熱切注意的事正要發生,在此轉譯一篇近日英國媒體所報導的〈村上迷不可不知十件事〉,以饗村上書迷們。

1. 村上春樹從一開始就注定引發爭議

  2000年六月,有德國文學節目的書評委員對村上的書觀點嚴重分歧,最後一位當了十二年固定來賓的資深書評家憤而求去。

  母國日本對他的書也有兩極評價:年輕人崇拜他,甚至為了他選讀早稻田大學,住進《挪威的森林》裡的宿舍;但文學界批評他的作品通俗、西化。

       (編按:這兩年來,風水輪流轉,東京大學不斷贊助支持召開的村上春樹作品的研討會就是明證。)

2. 村上春樹就是讓讀者覺得魅力無法擋

  村上影響力早跨越國界,美國新秀作家蘇菲亞柯波拉(《教父》名導柯波拉女兒)的《愛情,不用翻譯》就受村上風格啟發。兩度獲布克獎提名的David Mitchell在日本教書時讀了村上大受影響,他的第二本小說Number 9 Dream隱然是向《挪威的森林》致敬之作,兩本書名都是披頭四的歌。

        (編按:台灣人一定還知道,今年紅翻了的《海角七號》裡頭那個國境之南主題曲也是村上的魅力指標唷!)

3. 村上春樹的書要拍成電影很難

  許多人說《挪威的森林》是日本版《麥田捕手》,令人難理解的是,村上將《麥田捕手》譯成日文,卻覺得書雖好但不夠完整,「故事變得越來越無望,主角找不到路逃出黑暗世界。我覺得連沙林傑自己也沒找到出路」。

  村上的主角通常是想活下去的尋常人,直到有不凡的男性指引帶他們進新方向。《神的孩子都在跳舞》中,主角下班回家在火車上看到神似父親的老人,他跟老人穿越黑暗巷道,最後置身在深夜的棒球場。老人消失,冷風中他站上投手丘跳起舞來。

        (編按:雖然難,今年最新消息傳出,越南導演陳英雄確定得到村上本人授權拍攝《挪威的森林》,這事情應該在日本電影圈激起很大的反應吧。)

4. 村上對日本愛恨交織

  他瘋迷西洋音樂,抱怨日本傳統文化很無聊,父母都教日本文學,但村上愛讀通俗小說。1987年《挪威的森林》一夕爆紅,他深受不安困擾,隔年底他到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日本媒體報導標題是「村上逃離日本」。但他也說過:「我想過自我流放,但我是日本作家,這是我的土地。你無法離開你的國家。」
 
        (編按:其實愛看村上作品的人一定知道另一個讓他愛恨交織的國族就是中國,他甚至直言聞到中國菜味會不行。有沒有搞錯阿!)

5. 村上春樹開過爵士樂酒吧

  從大學畢業到1981年靠寫作維生前,村上的正業是開爵士樂酒吧。喝酒在他書中多是負面形象,他以酒精象徵罪惡,但村上愛喝啤酒。「我開酒吧時,站在吧台後必須陪客人聊天,偏偏我是不愛說話的人。我發過誓,一旦不開店,我只和真正想說話的人說話。」他一直拒絕上廣播或電視節目受訪。

6, 村上春樹的一切從棒球開始

  1978年四月一日,村上到東京明治神宮球場看棒球賽,美籍選手Hilton揮出全壘打。當下,村上決定寫小說,「那是種溫暖的感覺,現在我心中仍能感受到。」當晚他動筆寫處女作《聽風的歌》,有許多日後村上小說頻頻出現的元素:英雄是年輕男人,孤立、簡單、待業,女朋友有孿生姊妹(村上對面貌相像的人有好感),細膩寫煮飯、吃喝、聽西洋音樂細節,情節極簡又極複雜。因是開店空檔寫成,破碎且跳躍。

7. 村上春樹愛貓

  他的爵士樂酒吧叫彼得貓(Peter Cat),許多小說都出現貓,暗示奇怪的事就要發生。《發條鳥年代紀》中,失蹤的貓開啟一連串超現實事件;《海邊的卡夫卡》中,主角昏迷醒來發現自己有和貓溝通的能力。

8. 村上春樹迷音樂

  書名都和音樂有關:《挪威的森林》是披頭四,《國境之南,太陽之西》來自納京?高,《舞舞舞》是「海灘男孩」的歌。《發條鳥年代紀》三部曲分別是羅西尼、舒曼和莫札特樂曲名;《1973年的彈珠玩具》中,占領大學建物的革命學生發現古典音樂庫,每晚都聽。記者到村上住處,發現一間房裡排滿七千多張黑膠唱片,印象深刻。

        (編按:更能證明村上愛音樂的書其實是老外還沒看過的《爵士群像》1、2集還有《給我搖擺、其餘免談》。)

9. 村上春樹實在非常愛長跑

  三十三歲開始長跑,想減去戒菸增加的體重。最佳成績是1991年紐約馬拉松:三小時二十七分。一百公里超級馬拉松跑十一個小時,中途幾乎不支倒地。他形容第二次跑超級馬拉松近乎宗教經驗,此後不再嘗試。「幸運的作家一生也許能寫十二部小說,我不知道還能再寫多少,希望再有四、五本。但我長跑時感到不受限制。」每天四點起床,寫四小時,再跑十公里;村上希望他的墓誌銘寫著「至少他沒有用走的」。

10. 村上春樹本質超浪漫

  男主角往往遇到美麗卻又神祕、困惑的女子,發生肉體關係因而改變。村上筆下的愛微妙令人奇想,但女角不是幽靈一般就極脆弱,由遠方給男人寫囉嗦的長信,不是想自殺就是自殺成功。1971年結婚,村上在訪談透露不確定是否做對了,「我和我太太不一樣,我不喜歡有人作伴。我結婚多年,經常處在戰鬥狀態。我習慣一個人,也享受一個人。」 

         (編按:魔羯座的村上本人浪漫與否,小編不敢說,不過從《情書》等深受村上感召的創作來看,村上吸引的是一種特別浪漫的人是可以確定的!)


網路書評

淺評集關於跑步,我說的其實是......

粉紅機器人六號的香蕉共和國關於跑步,我說的其實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純白裡的繽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