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姊妹 --- 自反而縮,雖千萬人吾往矣
  
        先謝謝遠在金門的佳佳,推薦這部好片,還親自把片子從金門「遠渡重洋」寄來台南給我,如此熱情的分享,不趕緊找機會觀賞怎行呢?妳說對吧。
    
        看完這部電影,我突然有股衝動,上網搜尋了馬丁路德金恩博士I Have A Dream演講影片。看著以前高中課本上讀過的這段歷史經典片段,剛看完《姊妹》的我,似乎更有感觸和同理心了。例如當我聽到金恩博士念出這段話,馬上就和電影劇情產生了連結:
    
        「I have a dream that one day even the state of Mississippi, a state sweltering with the heat of injustice, sweltering with the heat of oppression, will be transformed into an oasis of freedom and justice.  我夢想有一天,甚至連密西西比州這個正義匿跡、壓迫成風、如同炙熱沙漠般的地方,也將變成自由和正義的綠洲。
    
        我想每個時代、每個地方的人民,都有各自的難題。
    
        即便是自認已較以往和平、文明許多的 21 世紀的今日,種族、性別和性向等人權議題在很多地區依舊嚴重,例如中東紛擾多年的以阿衝突,中共對待藏民的高壓手段,或是印度日益惡化的婦女強暴現象等等。我有時在想,和平、文明的價值觀大概與某部份的人性相牴觸吧。
    
        而這份人性,或許就是「自私」。
    
        文明的價值觀建立在「尊重他人」這個基礎點,但自私這個欲望性格,在我們的基因裡實在太過強大,強大到有時不免超過了良知的界線。尤其當整個社會體制一面倒地傾向於合理化自私的作為,那麼即使擁有良知,卻也得面對一票拿著法條與規則來保護自己金身的人們。
    
        我的意思是,個人而言,我們面對許多事情時,本來就常常在自私與良知,善與惡,之間拉扯糾葛。這很正常,也原是身而為人所該折磨之處。選擇為善或作惡,選擇把自己擺在前面,還是將別人置己之前,這都是個人抉擇。但,換以整體社會來看,若這社會趨向於不公不義,替惡行惡念率先開道,而非盡量提供一個友善的環境,讓百姓選擇自己要走的路,那麼就非改革不可了。


    
       
不過,重點來了,是誰要開第一槍?誰敢開呢?
    
        面對著壓倒性數量的既得利益者,他們或許是你的朋友、同事、親人,抑或者是你自己,那麼你敢否從鞘裡拔出良知的劍,與之對戰?當你睜開雙眼,直視了每個時代都會有的道德盲點 (moral blind spot),你有無勇氣把其他人那雙多年來都緊緊閉著的眼睛扳開,或是直接用劍的光芒,照亮他們眼裡的黑暗。
    
        電影中,艾瑪史東飾演的史基特,就是這樣擁有道德勇氣的人,她察覺了、看見了,且也以最大的力量去做點什麼、改變些什麼。事實上,這份道德勇氣講起來並非什麼冠冕堂皇、輝煌宏偉的東西,說穿了,它就是對人性的愛
    
        就是這麼簡單純粹、彷彿苗芽似的意念。
    
        她愛從小到大教導她許多人生道理的傭人康絲坦汀,進而延伸至其他與康絲坦汀站在同樣位置的黑傭們,接著,再擴大到所有在社會裡被合理化歧視的黑人族群朋友。就這樣,一株最初在風雨中飄搖、出自於善念的幼苗,長成了枝葉繁茂、再也無懼任何狂風暴雨的參天巨木。
    
        這過程中多虧許多同樣睜開了眼的人的共同灌溉、照料和保護,他們或許曝於險境,卻仍舊手拉著手,圍成一圈人牆,讓裡頭這一棵將與險風惡雨對抗的大樹,能順利長成,而且不只長成,還要長得又高又大,讓所有人都能望見。


    
        在電影裡,可以看到面對種族隔離主義,社會上存在著許多類人。有根本把這視為理所當然、眼睛從不知要張開的 (如吃大便的希莉和那位婦女會主席),有內心深處覺得罪惡心虛、眼睛張開卻手腳僵硬的 (如史基特的母親),然而,也有像史基特這種睜開了雙眼也把手腳動起來去改變現狀的人。
    
        這些人在片中的行為舉止、思想談吐,有很多地方值得深思細品。面對發自人性本能直覺就是錯的事情,人究竟可以視其為真理與常態到什麼地步呢?
    
        「不得要求任何白種女性看護,安置在黑人男性的病房或室內。
    
        「白人和黑人學校,不得交流書籍。但可繼續由同一人種使用。
    
        「黑人理髮師不得服務白種女性或女孩。
    
        這些下意識就認為不公不義、匪夷所思的條文,竟然是 1960 年代種族隔離手冊上清清楚楚、條列註明的規定。走筆至此,想到馬丁路德金恩博士與當時其他民權鬥士,竟然是在這般惡劣險峻的時空背景下,去嘗試改變已成社會常態多年的現象,去爭取其實早在獨立宣言就已載明了的「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 人人生而平等」這個再基本不過的人權,內心便澎湃起來。
    
        當然,此片除了主軸「膚色和階級」,還涵蓋並刻劃了「性別角色」和「婚姻意義」等當代社會現象來作為旁支,傳達出每個時代下的束縛與包袱,不僅僅是那些顯而易見的巨大問題,還有許許多多不那麼急迫改變卻確實存在的觀念泥沼和生活困局。
    
        例如對未婚女子的眼光、對於同性戀的偏見、眾多募款餐會中所謂善心善舉的虛偽與矛盾、美式家庭下女性生活的單調與無聊、男女性別角色間的僵化與封閉等等等。這些面向都是觀賞《姊妹》時的其他思考切入點。


    
        一部好的電影不會只集中火力傳遞一個概念,那往往顯得煽情、容易疲乏,而是懂得運用許多「次概念」去簇擁、環繞或凸顯「主要概念」,讓整部片的層次分明、內容豐富飽滿。
    
        而作為一名觀眾,在看電影時若可以試著觀主照今、鑑古思今,讓一部電影不只是兩小時的放鬆時光,而是一堂讓人足以思考某些事情的生命課程。那我們不是也賦予「看電影」這件事更多的意義了嗎?
    
        心得的最後,我覺得,人類活在這不完美的世界裡,註定了永遠要為很多很多事情奮鬥,這也許有起點,但絕不會有終點。面對這一切,我想套用前幾天打在臉書上的一句話作結:
    
        「當你對一些事情的想法與大多數人都不同時,或許,這反而是更應該勇往直前的最佳理由,因為,你看到了把雙眼閉上的他們所看不見的東西。

=================================================================

姊妹電影預告


姊妹電影原聲帶


姊妹電影主題曲Living Proof


姊妹電影劇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純白裡的繽紛 的頭像
    純白裡的繽紛

    純白裡的繽紛

    純白裡的繽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