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我看黑澀會棒棒堂

在路上隨便攔一個國中生,甚至是國小生,這樣問他。
「請問你有在看黑澀會還是棒棒堂嗎?」
十個裡有九個半都會這樣回答:「有阿,我們班大家都在看阿!」
「那你最喜歡哪些人阿?」
「很多阿,黑澀會我最喜歡鬼鬼了,棒棒堂我喜歡敖犬,還有王子也很帥!」
如果繼續問阿,他們還會繼續描述哪個人在哪一天的節目唱什麼歌,做什麼超炫的表演,甚至連問都不用問,他們就會啪啦啪啦講一大堆,鉅細靡遺,如數家珍。
彷彿一提到黑澀會棒棒堂,跟中小學生的距離馬上趨近於零,之間原本聳立的高牆立刻消融於無形,那為什麼那些男孩女孩們會有這樣的魔力,能佔領那麼多青少年的心,讓他們一一都得了「一天不看黑澀會棒棒堂就是世界末日」的病?
其實黑澀會棒棒堂跟「超級星光大道」都有個共同點-兩個節目都是選秀節目。
這類節目給了觀眾機會去跟參賽者一同成長,經歷過關與淘汰的高低情緒,見證每一次進步與讚賞,在淘汰選拔的過程中,每個人的粉絲團就慢慢形成了,開始為自己喜歡的參賽者加油打氣,成立家族,擠爆相簿網誌。
當支持的人過關,他們欣喜萬分,若是失敗了,他們一起流淚嘆可惜,一來一往之間,會有一種遙遠又親近的患難與共的情誼,慢慢加深。
當然製作人為了節目效果,一定會集中打造幾位人氣王,為了收視率,這是無可厚非,就像一家高級餐廳,雖然樣樣菜都好吃,總也要推出主廚推薦的招牌菜一樣。
但這跟塑造一般偶像又有些不同,一般的歌手偶像都是在幕後包裝好,塑造成萬人迷的形象,然後再推出給社會大眾,希望一炮而紅,一飛衝天,但是這孤注一擲的作法不免有幾分冒險,如同把全部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一樣。
而選秀節目則有兩大利多。
一利多是,節目播出期會拉長,就不怕做幾個月就夭折,當然一開始觀眾會累積緩慢,但是當選秀後半的白熱化階段,人氣便很有機會扶搖直上。
第二利多是,一關一關的公開淘汰,除了專業的評鑑,也有預先讓觀眾評價的機會,風險就能分散,最後篩選出幾顆公認的絕世好蛋。
而「廚房做菜說」在這裡還可以繼續來應用。
唱片公司塑造偶像,好比是主廚在廚房裡,費盡心思地炒出一盤自認天下第一味的菜餚,但若是不符客人口味,不只難堪,更浪費了那麼細心的前置作業。
選秀節目選出人才,就像是把做菜程序與步驟透明化,在你面前炒給你看,中途還可以試吃,好吃的話就有越來越多人加入試吃,加上主廚可以憑專業再加以調配,一步一步讓這盤菜肴更加美味與精緻,最後不只品質顧到了,知名度也有了。
再看到黑澀會棒棒堂現象的同時,也試著去思考背後的種種因素,從收視率與觀眾接受度的角度來看,這個節目可說是成功地紅起來,甚至融
入現今青少年生活之中了。
「蕭聰明,你怎麼作業沒寫?」
「老師,他都一直在看黑澀會,每天喔」有個同學這樣說。
「你看看曾美莉,每天的作業都寫得那麼好,那麼整齊,曾美莉,那你有看棒棒堂嗎」我問。
「老師,我就因為要看棒棒堂,才趕快把功課先寫完阿。」
我哭笑不得。
由此看來,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黑澀會棒棒堂,卻也不例外。

在路上隨便攔一個國中生,甚至是國小生,這樣問他。
「請問你有在看黑澀會還是棒棒堂嗎?」
十個裡有九個半都會這樣回答:「有阿,我們班大家都在看阿!」
「那你最喜歡哪些人阿?」
「很多阿,黑澀會我最喜歡鬼鬼了,棒棒堂我喜歡敖犬,還有王子也很帥!」
如果繼續問阿,他們還會繼續描述哪個人在哪一天的節目唱什麼歌,做什麼超炫的表演,甚至連問都不用問,他們就會啪啦啪啦講一大堆,鉅細靡遺,如數家珍。
彷彿一提到黑澀會棒棒堂,跟中小學生的距離馬上趨近於零,之間原本聳立的高牆立刻消融於無形,那為什麼那些男孩女孩們會有這樣的魔力,能佔領那麼多青少年的心,讓他們一一都得了「一天不看黑澀會棒棒堂就是世界末日」的病?
其實黑澀會棒棒堂跟「超級星光大道」都有個共同點-兩個節目都是選秀節目。
這類節目給了觀眾機會去跟參賽者一同成長,經歷過關與淘汰的高低情緒,見證每一次進步與讚賞,在淘汰選拔的過程中,每個人的粉絲團就慢慢形成了,開始為自己喜歡的參賽者加油打氣,成立家族,擠爆相簿網誌。
當支持的人過關,他們欣喜萬分,若是失敗了,他們一起流淚嘆可惜,一來一往之間,會有一種遙遠又親近的患難與共的情誼,慢慢加深。
當然製作人為了節目效果,一定會集中打造幾位人氣王,為了收視率,這是無可厚非,就像一家高級餐廳,雖然樣樣菜都好吃,總也要推出主廚推薦的招牌菜一樣。

而選秀節目則有兩大利多。
一利多是,節目播出期會拉長,就不怕做幾個月就夭折,當然一開始觀眾會累積緩慢,但是當選秀後半的白熱化階段,人氣便很有機會扶搖直上。
第二利多是,一關一關的公開淘汰,除了專業的評鑑,也有預先讓觀眾評價的機會,風險就能分散,最後篩選出幾顆公認的絕世好蛋。
而「廚房做菜說」在這裡還可以繼續來應用。
唱片公司塑造偶像,好比是主廚在廚房裡,費盡心思地炒出一盤自認天下第一味的菜餚,但若是不符客人口味,不只難堪,更浪費了那麼細心的前置作業。
選秀節目選出人才,就像是把做菜程序與步驟透明化,在你面前炒給你看,中途還可以試吃,好吃的話就有越來越多人加入試吃,加上主廚可以憑專業再加以調配,一步一步讓這盤菜肴更加美味與精緻,最後不只品質顧到了,知名度也有了。
再看到黑澀會棒棒堂現象的同時,也試著去思考背後的種種因素,從收視率與觀眾接受度的角度來看,這個節目可說是成功地紅起來,甚至融

「蕭聰明,你怎麼作業沒寫?」
「老師,他都一直在看黑澀會,每天喔」有個同學這樣說。
「你看看曾美莉,每天的作業都寫得那麼好,那麼整齊,曾美莉,那你有看棒棒堂嗎」我問。
「老師,我就因為要看棒棒堂,才趕快把功課先寫完阿。」
我哭笑不得。
由此看來,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黑澀會棒棒堂,卻也不例外。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