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最後十四堂星期二的課 ---不相愛,即如死滅

第一次看這本書

      「最後十四堂星期二的課Tuesdays with Morrie」,上次看這本書是七年前,高一的時候,因為學校在暑假前給了我們一張課外閱讀的推薦書單,上面就有這一本,跟這本書也因此有了第一次的接觸。
     
        當時看完其實感覺沒有很強烈,也許是因為當時才十六歲,時值青春奔放,是生命中最活耀閃亮的年紀,也是最不會拿來跟死亡聯想在一起的階段,腦裡想得除了唸書,打籃球打撞球,就是談戀愛。

        所以書裡談的種種內容,總覺得離我很遠,我生活在這個社會文化裡,我喜歡裝扮自己,我喜歡帥氣與外表,我喜歡漂亮的女星,我深陷在戀愛中,為它而喜,為它而悲。
    
        我藉著學業的高分,來肯定自己,我的目標就是考上好大學,因為這個社會文化告訴我,我只能靠念書來出頭,我如果沒考上一流大學,那我的人生會很黑暗,那我會很丟臉。
    
        我的生活裡只有我自己,我要我自己變強,我要很厲害,要贏過別人,我踩著給自己設立的階梯,一步一步往上爬,我自以為這樣是很棒的想法,也是很安全的做法。


我要的人生?

  
        後來我慢慢去想,我越爬越高,又如何呢?對,我比別人厲害,and then?然後呢?我只看到我自己,眼裡沒有其他人,而當我爬到頂峰的時候,不就剩我一個人,而實際上我連頂峰的樣子都不一定能瞥得到。
    
        我的字典裡好像只有「贏」「自我」,而缺乏「愛」與「別人」。
    
        我第一次去思考人生是我大學的時候,其實算是很晚,李連杰說他從十一歲就不相信大人講的話,就開始去了解宇宙陰陽的道理,而我,或許是生活太順遂,挫折遇太少,一向我的人生好像自然地就很安穩,不用去多想就可以走得很平順。
    
        而且上大學前,人生的目標都是單一且明確,國中時的目標是台南一中,上了一中,目標是好的國立大學,但到了大學,未來的路開始分歧,即使我進到了師範大學,在這樣少子化與高度競爭的社會裡,未來能端得起老師的飯碗的人,還是不多。
    
        在這個學生與社會的分水嶺上,我勢必要去思考未來,但歸納出來,要考上教職,還是要不斷地變強,要贏過別人,才有出頭的機會,贏,又是贏。
    
        贏別人我倒是很擅長,但是這就是人生了嗎?
    
        我不確定人活著是為了什麼,但我確定「贏」鐵定不是人生的目的,可是一直以來,我的觀念裡,要成功就是要贏別人,你不拚的話,你會被追過,你會落後。
    
        但,若是我不在意輸贏呢,我就一無是處嗎?  
    
        有沒有一個地方是凌駕於輸贏之上,是超然而灑脫的呢?
    
        慢慢地我開始去讀老莊,去讀易經,去了解禪宗的道理,接觸奧修的書,去思考以前沒想過的問題,去探索自己的內心。
    
        我發現,人最少去的地方,就是自己的心。

第二次讀這本書

       「最後十四堂星期二的課」裡莫瑞教授說:「我們的文化讓人無法自知自適。你得要十分堅強,才有辦法拒絕這錯誤的文化。」
   
        社會的價值觀,就是往外發展、掠奪,月薪數十萬就是好工作,年薪百萬就是個成功的里程碑,女生要瘦才是美,穿著要照著今年的流行顏色來,我們一直被灌輸這些自以為是對的觀念,然後我們接受之後,便不斷地追尋。
    
        但,我能不能把這些觀念當成是個屁?
     
        我們能不能不鳥這些社會強加給我們的目標,很多人贊成與肯定就代表是對的嗎?如果主流的價值就是正確的道路,那為什麼那麼多人不快樂?
    
        我們有沒有靜下心來去想想我們自己,去探索內心的深處,人要的是什麼?去做我們自己,接受我們的樣子,讓比較的心慢慢退卻,讓溫柔與愛代替權力與金錢。
    
        學習去給,而不是拿,追逐權力與金錢是一場無止盡的過程,那會讓人們更不滿足,我們可以給溫柔與愛,因為說也奇怪,你越付出,你反而越滿足。
    
        莫瑞也提到:「愛讓你活在人間,就算死了也活著。」
    
        他最喜歡的一句話就是:「不相愛,即如死滅。」
    
        或許真的是這樣,金錢、權力、地位所帶來的「贏」、「控制」的巨大成就感,與「愛」相比,頓時都縮成懸浮微粒。
    
        那愛是什麼,怎麼追求?
    
        我覺得愛不是追求得來的,如果還存有追求心,那不會擁有愛。
    
        愛是分享,是關懷,分享生命中的美好,關懷世界上其他的生命。
    
       「少年小樹之歌」裡的小樹奶奶說得好:「當你發現美好事物時,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分享給任何你遇見的人,這樣,美好的事物才能在這個世界自由地散播開來。」
    
        贏過全世界的人,我們到了頂點,但卻不免孤單,只有與周遭的人一起向上提升,世界才會更美好。
    
        釋迦摩尼生在皇室,與生俱來的地位權力與財富並沒有讓他滿足,因為這些根本是無用之物,他如果接受王位當了國王,那他只是一國之君,但他選擇了更崇高的道路,他悟了道,然後把他的喜悅與經驗散播給眾人,他成了全世界的王。
    
       「流星花園」的道明寺擁有了萬貫家財與上流的社會地位,但反而不快樂,反觀杉菜,雖然家住斗室,經濟結据,一家人卻自得其樂地生活。
    
        莫瑞教授,即使只剩數週的生命,都還在不停地教導別人如何去愛,都還在給愛,即使肉體垂老,四肢萎縮,他的心靈卻比一般人還要健康,因為他很懂得愛的道理,因為只有愛,才能使人永恆。
    
        他說:「這疾病在打擊我的心靈,但是他得不到我的心靈。他會得到我的肉體,但得不到我的心靈。」
    
        重看此書時,我刻意一次只看一章節,也就是一次只看一個星期二的份量,整本書分了十幾次看完,特地這樣做的原因是因為我也想與莫瑞對話。
    
        我也想上他的課,我也想修他人生哲學的學分,成為他的學生,學習他的智慧,反省自己的一切。
    
        每個星期二都是一次生命的主題,無所不談,無所不包,談「婚姻」、談「愛」、談「感情與執著」、談「寬恕」、談「文化」,這本不厚的書卻花了我很久的時間才看完,因為每一次的閱讀,都是一次心靈的洗禮,人生的反思。
    
        我需要時間去回想自己的過去種種,然後整理思緒,整理好了再翻下一頁。
    
        而當闔上這本書的時候,我的心是滿的,我上了人生最重要的一課,莫瑞教的。
    
        即使他已經離開人世,但他仍在教導我們,傳遞他的智慧,幽默、樂觀、睿智的人生觀,讓我們更了解生命,更明白生活中最重要的是什麼。
    
        他死了,但我知道,他還活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純白裡的繽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