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少年小樹之歌 --- 自然,是我們的母親

      「當你發現美好事物時,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分享給任何你遇見的人,這樣,美好的事物才能在這個世界自由地散播開來。」
                                                                                                                         ~ 小樹奶奶
    
        忘了是哪一天,我在台南北門路的一家舊書店的某個架上,瞥見了這本書「少年小樹之歌」,在那之前我從未聽過這本書的名字,我翻了一下感覺不錯,就把它買回家了。
    
        忘了它被擱在我的書桌上多久的時間,我的手指被其他書本給佔據,遲遲沒有落到它的面前。
    
        這幾天由於剛結束「最後十四堂星期二的課」,正想挑下一本書來看,眼光就這麼飄到「少年小樹之歌」的身上,就這麼翻開了這本書。
    
        一翻開,我就走進了自然裡頭。
    
        如果說「最後十四堂星期二的課」是生命走到盡頭的老人,所傳授的圓融智慧,那麼「少年小樹之歌」就是透過一個小男孩的眼中,所呈現出來的大自然的單純智慧。
    
       「少年小樹之歌」的英文書名是The Education of Little Tree,小樹是個小男孩的名字,他的教育是爺爺所給,而爺爺的知識又是從大自然那兒學來的。
    
        因此在閱讀這本書的時候,看到裡頭所描寫的花草樹木,還有印地安人面對大自然時種種和平共處的態度,與事無爭的胸懷,真的讓我替現代人所做的一切感到汗顏與羞愧。


珍惜自然,珍惜自己的母親

        面對自然,我們失去太多太多了,幾乎已經到了無法彌補的地步。
    
        我們以為一直在占便宜,利用自然的資源來賺錢利己,但我們一直在失去更重要的東西,那些讓我們賴以生存的一切。

        從小樹與他爺爺的身上,我更深刻認知自然的可貴,我真正去反思,現代文明科技,其實是終極的邪惡。
    
        對其他萬物沒有好處這點就別提了,就連對人類,雖然帶來便利與效率,但那只是一時的享受,如果我們不懂得如何跟自然和諧相處,在後面等著我們的,是無法想像的遺憾結局。
    
        小樹爺爺說:「只要你跟森林和平地生活在一起不破壞它,他會供給你生活所需的一切。」
    
        我們怎麼對待自然,她不會不知道,大自然是母親,一再的警訊就是在給我們機會,讓我們去反省一直以來的所作所為,等待我們能早日覺醒。
    
        破壞自然,就是在虐待自己的母親,她都知道,卻只能偷偷的流淚,她的身體越來越差,病痛越來越多,等到她負荷不了了,身為孩子的人類與萬物,最後將一起化為塵土,歸於虛無。

        蟲魚鳥獸,花草百木,山川河流,日月星辰,甚至是無形的風雨雲霧,還有我們人類,都是大自然的孩子,都活在母親的懷中,我們都是兄弟姊妹,都是一家人。
    
        很多人每到一處天然名勝,總習慣在奇岩峭壁,怪石樹幹上刻名字,或是刻下某某到此一遊的字句,我覺得很不以為然且痛心,大自然是母親,地形地貌是她美麗的面容,你看過有當兒子的在自己媽媽臉上劃刀刻字嗎?
    
        再者,我們自出生至今,不是一直活在大自然母親的懷抱裡嗎?那又何必留下「到此一遊」的多餘提醒與證明呢?
    
        另外,還有一點也很可笑,我們生於自然,但現在人類卻為了自身科技發展蓋了幢幢的高樓大廈,狠狠地把自然母親隔絕開來,然後再故作清高地劃出一塊塊「自然保育區」,這樣一來,不是等同於把母親給關起來嗎?
    
        每到假日,人們總喜歡往大自然去,遠離喧囂,為了享受片刻悠閒清淨,我想或許是身為嬰孩的人類,內心深處都藏著對母親的眷戀吧!
    
        只是,特地到那一座座國家公園,一個個生態保育區,去尋探大自然,是不是有一點點像是在探監,探被圈圍起來的母親一面呢?
    
        現下看來,發展科技,似乎這是一條無法回頭的路,我不曉得科技會帶我們到什麼地方去,我只知道我們會離當初的自然越來越遠,而裡頭的萬物兄弟們,會越來越少。
    
        我不知道我的下下代還能不能看的到老虎的雄壯身影,還是只能在動物圖鑑裡知道,原來地球上有這麼一群草原的霸王縱橫奔騰過。
    
        我不知道這會不會發生,但我希望不要,衷心希望。


我們都是一家人
    
        中國人有句話說得好:「四海之內皆兄弟」。
    
        但我覺得,不只四海之內,四海之外也是我們的兄弟,甚至之上,之下,我們跟生存在地球上的種種生命,都是一家親。
    
        為什麼人總喜歡用自然界的萬物,花花草草,河流小溪等來比喻人類自己呢?
    
        如,她的歌聲像黃鶯出谷,面容似月光皎潔,笑容比花兒甜美,那男孩勇壯如山,那女孩舞姿如天鵝般優雅。
    
        英文也不例外,如as busy as a bee像蜜蜂般忙碌, as sly as a fox像狐狸般狡猾, as fierce as a tiger像老虎般兇猛。
    
        我想這是因為人類與萬物有太多相通之處,我們與他們本來就是一體,才會如此接近與相似,既然我們本是一家人,與家人相像不也是天經地義。
    
        一旦這樣想的話,人就不會孤獨,因為我們從不是一個人,因為有太多可愛可親的動植物在週遭陪著我們。
    
        記得有位浪漫派的詩人,忘了是不是梭羅,他說:「我是素食主義者,我不吃肉,因為雞鴨牛豬羊都是我的兄弟,我不吃我的兄弟。」
    
        而在「少年小樹之歌」裡頭,小樹的家人們都有個動物的暱稱,比如說小樹自己,奶奶是密蜂邦妮,還有松鼠比利,柳樹約翰等等。
    
        這讓世界更靠近、更親近了,也讓我去想,如果我能取個大自然綽號,我要叫作什麼?
    
        我想一想,決定我要叫「天空的風」。


白人優勢,自以為是
    
       「小樹之歌」裡也提到了這個白人政府的種種強勢作為,描述了政客的虛偽的醜陋面貌,基督教會的彼此的鬥爭,和對教義的歧異,還有對印地安人的種種誤解與輕蔑。
    
        記得裡面提到了「印地安式的禮物Indian’s gift」,在英文裡的意思是給了又拿回的裡物,表示印地安人的野蠻與不禮貌。
    
        但事實上這典故由來是這樣:
    
        印人習慣以物易物,如果他想跟白人交易,他會帶自己的物品到白人面前放著,看看白人那裡有沒有他想交易的東西,如果沒有,再把自己的物品拿回。
    
        但白人不了解,以為他們是給了禮物又討回去。
    
        書裡也說到,如果印地安人真要送禮,他們會放在你看的到的地方,讓你自個兒發現它。
    
        而你也一定要明白,印地安人會送你禮物,那就表示他覺得你有資格得到它,所以別煞傻傻地去感謝那個送禮的人,或是忘形地向旁人炫耀這件事。
    
        以這樣的觀念跟白人掠奪財物的手段相比,誰比較野蠻,再清楚不過。
    
        可惜擁有武器與科技優勢的白人們,卻總是以自身觀念,加於印地安人身上,之前我在一篇感恩節的文章裡,有提到個例子。
    
        Benjamin Franklin年代,一位瑞士籍的牧師向當地好幾十個印地安人講道,說到基督教由來,說到亞當夏娃,說到蘋果。一位印人聽完後說:「你們的故事很好,吃蘋果的確不太好,弄成蘋果汁比較好一點。」
    
        接著他開始說他們部落對於天地的傳說,談到兩位年輕獵人,談到一個從雲端而降的女孩。但是那牧師反駁:「我跟你說的是真理,你的故事是假的是虛構的」印人青年回說:我們把你們當朋友,相信你的故事,為什麼你不相信我們的故事?」
    
        白人牧師所表現出來的,是自我中心化,白人中心化,歐洲中心化,基督教中心化,他覺得自己的文明才是文明,但由以上對話看來,就是誰比較文明?誰比較有開放的胸襟呢?
    
        就因為白人有武器,人數多,就可以欺負原住民印地安人嗎?
    
        真理從不是這樣,事實上,越多人去做的,越有可能是錯的,最可悲的是,那些人還天真地以為正確且安全。


修行本心,不立文字
    
      「小樹之歌」就像一本無所不包的教育書,個人覺得比我之前所念的那些乏味教育理論有趣多了,奇怪,教甄怎麼不考考這些呢?
    
        裡頭不只提到自然,也提到了宗教,裡頭的基督教各派為了聖經裡的某句話爭論不休,各自有堅持的理論,而各自的理論又都是出自聖經,那好了,那是聖經的錯囉?
    
        我一直覺得,修行應是個人的事,一但有了組織群體,就會有位階高低,這是無法避免的。
    
        而太執著於文字,也是很多宗教的迷思,太在意聖經的文字,太注重佛典的背誦,但如此就能上天堂得到救贖嗎?我打了大問號。
    
        禪宗說不立文字,文字就像手指,真理則是月亮,我們應該追求手指向的月亮,追求真理,而不是把手指當作終點,以文字為依歸,就此滿足。
    
        我老爸說過很好的比喻,他說:「那些很會背誦佛經的和尚,就像把食譜記很熟的廚師,能背出每道菜的所需食材與製作步驟,卻做不出滿漢全席。」
    
        講得一口好菜,卻做不出來,就像很多牧師與和尚,說得一口好道裡,卻無法到達真理。
    
        修行是個人的事,重點是本心,而不是文字,文字只是途徑,甚至方向對了,文字也可捨卻了。


大自然,最棒的教室
    
        小樹在書的最後,被帶離開爺爺,到了孤兒院去生活,因為政府認為爺爺奶奶不能提供小樹所需要的教育,小樹待在他們身邊會被拖累,於是被帶到孤兒院去接受所謂的正式教育。
    
        諷刺的是,孤兒院的教育充滿了虛偽與打罵,聖誕節的慶祝太過刻意,政客的作秀也太明顯,小樹在那個環境就像一株小幼苗快被摧殘死了。
    
        原來大自然才是最棒的教室,目不識丁的爺爺才是最適合的老師,在山林的環境裡,一切都單純,簡單,自在,沒有社會的虛假,人為,做作與機心。
    
        在現今社會裡,要完全甩開人為的束縛已不可能,但我們可以提醒自己,不要忘記大自然的呼喚,多親近那最該親近的一群朋友家人們。


春夏秋冬,生生不息

        小樹之歌裡頭有一段文字在講四季,我有抄下來,與各位分享:
   
    「春天的雷聲,彷彿就是新生兒在血汙與痛苦中生出的哭喊。
        夏天則是生命力量最澎湃的時刻,就像人在壯年一般。
        而當蕭瑟的秋風吹起,我們覺得自己蒼老,一股歸鄉的思緒充塞心頭,有些人稱這感覺叫作鄉愁。
        萬物銷聲匿跡的冬天就像我們軀體的死亡。」
    
        四季更迭如人生循環,這已是眾所接受的觀念,但大家還是拚了命在抵抗這個定律。 
    
        看看那些為了留住年輕的人們,為了臉上的皺紋與發福的體態,不顧一切地買美容保養品,動整形手術,試圖讓年輕停在自己身上,不讓時間帶走它
    
        但我們不可能留住年輕,就像我們不可能留住夏天一樣。沒有人可以讓時光停住,甚至是時光倒流。
    
        我們所能做的,就是接受每一個自己,照著歲月的安排,去享受每一個階段的生命。
    
        在書的最後,奶奶和爺爺的去世都是安祥且寧靜的,充滿人生智慧地早就知道這一天遲早會到來,所以不害怕,甚至早就在等待,且迎接死亡,這不過是大自然的循環而已。
    
        而小樹也象徵著初生的希望,象徵正要蓬勃發展的春天,準備在未來好好茁壯,枝葉茂密,長成一棵結實的大樹。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純白裡的繽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