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寫手的故事 --- 人生,就是不停地在戰鬥
看完了艾琳古薇爾老師的《自由寫手的故事Teach With Your Heart》,真的很感動,帶給我無限的啟發與鼓舞。
其實說穿了教書真的沒有什麼秘訣,就是一顆「熱情的心」而已。
《熱忱是一切的原動力》
根據美國的一份報告,非教育學院畢業老師的教學成效不一定比正統出身的老師還差,反之,這些所謂的門外漢常常表現得更好。
「教育」是一種被訓練出來的專業嗎?如果是,那為什麼科班出身不一定教得好呢?
我想應該可以這樣說:那些教材教法、班級經營的技巧可以訓練,所學的專業領域知識也可以外鑠,但熱情與奉獻的心卻是自願自發的。
在教學的圓餅圖裡,我覺得「熱忱」是最最重要的一塊了。
一個具有專業知識加上熱忱的老師,就像一列設計精良的火車添了燒紅的煤炭,一定跑得又快又穩,幹勁十足。
反之,若沒有足夠的教育熱忱,再怎麼博學多聞、再怎麼精通天文地理的老師,充其量也只是一座供人景仰的火車頭而已。
教學應該不只是「教書」,更要「教人」。不只是教授課本上的知識,還有課堂之外的引導與思考,更進一步地去體驗與學習。
就這點來說,古薇爾老師真的是個很成功的模範。
一般而言,初出茅廬的菜鳥老師總是抱持著滿滿的熱情,理想地、殷切地試著把所學傳授給下一代,但是當事與願違,當遇到困難,當一年一年的過去讓滿腔熱血慢慢冷卻時,那股衝勁、那份初衷或許早已不知不覺變成化石了。
可能是學生太難管教,可能是同事都已嚴重惰化,但在古薇爾老師的身上,這些都沒有資格當作藉口,反而成了她不停戰鬥再戰鬥的正向動力。
《只要願意,世界上沒有不可能的事情》
「有時候,我覺得自己好像活在一個沒有宣戰的戰區」
古老師的一位學生達理爾斯,在開學第一天自我介紹時說出這樣的話。
這是很令人心疼的一句話,也點出了班上大多數學生複雜悲慘的成長背景,很多人在槍枝、毒品、甚至死亡的威脅下求生存,這樣的孩子通常不信任感強烈、缺乏安全感與學習動機。
另外班上的種族各異,幫派問題嚴重,就算沒有打架鬧事,彼此心中多多少少也都存在著傳統價值觀上的隔閡。
一個23歲的實習女老師被派到這樣的班級來教書,一開始當然是接受了前所未有的震撼教育,但也因為這樣她的教學潛能才有激發的可能、才有發揮的空間。
一個老師面對這樣的班級,在孤軍奮戰之後通常只有被同化的份,要求與標準相對地調低去配合他們的程度,教學上則隨波逐流,安穩度日。
但古老師卻能扭轉劣勢,不僅犧牲時間心力、婚姻生活與同事關係,也勇於挑戰學校不合理的制度,一路走來堅持理念。
她一個人影響了那麼多所謂不受教的學生,將他們悲觀的思想帶往正面,甚至這些學生畢業後又繼續影響了更多的人。
針對不同的學生,她對症下藥、投其所好,或者說是因材施教。
有些男生喜歡運動與饒舌樂,她就以籃球與史努比狗狗來拉近距離,加上擒賊先擒王(這比喻好像有點怪怪)的策略奏效,因此她很快就獲得學生們的認同感。
基於學生中的族群問題與家庭背景,她引導他們去看《辛德勒的名單》,讀《安妮的日記》,從歷史的錯誤中學會包容與寬恕。
而讓我最佩服的,是古老師用盡各種方法帶領學生進行各式各樣的體驗之旅,參觀寬容博物館、去華盛頓特區、甚至跨海走訪了歐洲的奧許維茲集中營。
這些任務一個比一個還要艱鉅,但古老師還是一一完成了,因為「這對學生很有意義」。
閱讀至此,一方面很感動一方面又很汗顏,儘管我跟學生打成一片、教學上也盡心盡力,但與古老師相比我實在太太太渺小了。
她的付出是沒有保留、全心全意的,可說是全天候的心思都放在學生的身上,我則是上班下班界限分明,回到家之候就是自己的生活。
對於學生,或許我真的該多付出一些、多給一些、多愛一些吧。
除了生活上的學習體驗,古老師也鼓勵學生寫作,請他們把自己的生命故事寫下來,將悲傷化為文字的力量,一來這是很好的情緒出口,二來也增加了他們的成就感與學習意願。
這些學生的日記後來還集結成書出版了!書名叫做「街頭日記Freedom Writers」。
(同名電影在2007年上映,由兩度的奧斯卡影后希拉蕊史旺演出古薇爾老師)
他們自許為「自由寫手」,希望藉著書寫自由來消除人與人之間的界限,因為「只要願意,世界上沒有不可能的事情」,古老師與這群學生的故事就是最好的證明。
這本《自由寫手的故事》其實也是古薇爾老師自己的故事,她與那群學生是一體的,像是個密不可分的大家庭,她影響並改變了許許多多學生的一生,她的生命也因為這群學生而更豐富充實。
看完了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彷彿充滿了能量和使命感,雖然現今社會風氣與教育體制的現狀很令人灰心,但就是因為這樣,自己是不是更該做點什麼呢?
面對未來的每一天,願我能擁有無比的勇氣與熱情!套句九把刀的名言:
「人生,就是不停地在戰鬥阿!」
街頭日記英文原版 中文版封面
自由寫手的故事英文原版 古薇爾老師
古薇爾老師的演講片段 (回想她一路走來的教學歷程)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