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 這題的答案是什麼?" "老師, 答案怎麼是這樣阿?"
從大二開始, 我開始有教學經驗, 上面的兩個問題是我這兩年最常聽到的問題, 學生們一下課就來問我這題怎麼這樣寫, 這個答案怎麼來的, 姑且不說這樣的心態對與錯, 在補習班與學校的塡鴨教育, 升學壓力與傳統包袱之下, 我們的學生往往所盼望的, 是每個問題的答案.
對於老師丟出的每個問題, 一定要得到正確答案, 不然就會慌, 不知道怎麼辦. 事實上,我覺得, 問題或許比答案更可貴, 也就是, 我們該重視問題存在的價值, 而不是答案正確與否,人世間的問題原本也就沒有所謂標準解答, 不是嗎? 當得到答案的時候, 人往往會滿足於答案,就此停步不前, 會想: 反正我都知道解答了, 再繼續想這一題要幹麻, 不是浪費時間嗎? 在這個心態出現的同時, 創造力與生產力也被抹殺掉了.
給學生問題, 不給解答, 或是給好幾種可能的解答, 讓他們去思考, 去咀嚼, 進而創造自己的想法, 應該是更要緊且對他們更有幫助的, 因為問號會帶出另一個問號, 當人們去想為什麼的時候, 腦袋同時也飛快地運轉著, 而當得到所謂正確解答, 腦袋就停止運作, 因為要的已經有了.
台灣學生在扭曲的教育體制下成長, 創意常常被扼殺, 我常常覺得, 我越長大, 想像力與創意似乎被困在冰層之下, 隱約可以看到形體, 但卻出不來, 小孩子的想像力則很容易破冰而出, 天馬行空, 無所拘束. 所以在小朋友口中, 會聽到太陽公公, 月亮媽媽之類的童語, 在他們眼中, 或者應該說是心中, 沒有任何外加的包裝與裝飾, 是最原始的面貌, 說出來的話也是最直接的情感表達, 所以他們會問好多問題, 腦中對一切感到好奇新鮮.
人長大的過程, 就是獲得解答的過程, 學校老師說, 太陽是一顆熾熱的火團, 它很老了沒錯,但不是太陽公公, 他也不會笑, 它只會發散熱量來維持我們的生命. 雲也不是棉花糖, 而是聚集的水蒸氣, 不能吃, 只能看. 星星也不會眨眼, 他們是一顆顆遙遠孤單的星球. 月亮上沒有嫦娥沒有玉兔也沒有伐桂的吳剛, 更沒有冰冷的廣寒宮, 那些只是月亮上的地形造成的陰影. 我們學到這些考試會考的知識, 於是以前綺麗的幻想全都破滅.
答案, 怎麼會這麼殘酷..
尋找問題, 讓腦袋去轉動, 答案, 不一定要擁有, 讓想像力去飛行, 不要正確解答把它牢牢釘在地面.
- Nov 11 Fri 2005 10:39
尋找問題 遺棄答案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