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大江大海1949 --- 對現在的承平,只有珍惜
看完龍應台的《大江大海1949》有一段時間了,但苦於忙碌,沒有時間靜下來寫心得,就一直拖到現在。
第一次接觸這本書,得追溯到去年九月下旬。
當時我帶學生去畢業旅行,在基隆廟口夜市逛到沒得逛了,就走進誠品裡看書,那時候架上主打的,就是這本剛出版的《大江大海1949》。
隨手翻了幾頁,卻沒有什麼特別感覺,可能那時候的情緒跟這本書的調性不合吧。這樣悲慘無奈的歷史紀錄,對於正輕鬆愉快、在遠地出遊的我,氣氛上是真的接不太起來阿。
因此,等到過了大半年,知道這本書榮登誠品2009年度十大暢銷書榜首,我才決定買來看看,但買了之後又擱在書架上好幾個月,最近才心血來潮,拿來翻看。
看的時候心情很激動澎湃,看完後感覺很累,彷彿自己也跟著從那麼多的煙硝戰火中走了出來。槍林彈雨,屍橫遍野,無人聞問,黃沙荒骨,宛如循環的幻燈片,無止盡地播映。
那是永遠期盼有明天,卻永遠等不到明天的年代。
一幕幕的生離死別,一段段沒有盡頭的歷史陌路,一封封寄不回故鄉的家書,一雙雙無語問蒼天的淚眼,還有一片一片再也無法拼湊了的心的碎片。
在閱讀的時候,我不只一次地想,若我所活著的現代,又發生書中所述的戰爭,我身邊的一切將會變得怎樣呢?
那總是認為理所當然的,會變成遙不可及的奢望吧!
看電影、出國、旅行、放鬆地聽音樂、到KTV唱歌,都會停格在過去的回憶裡,而我只能無助地、或是被迫勇敢地,去面對殘酷扭曲變樣的每一天。
在這本書裡頭,龍應台以1949年為一個時代的切面,去探討前後的歷史樣貌,從日華戰爭到國共內戰,從俄德戰爭到太平洋戰爭。
那樣的年代裡,人性的面目實在可怖又可憎阿,但回頭又想,大半的青春年華就這麼在戰爭中虛耗,何嘗不是可憐又可悲呢?
就如書中所言:戰爭,有「勝利者」嗎?
到底為了什麼而戰?
在前線打仗的士兵,甚至指揮下令的軍官,他們真的知道嗎?了解嗎?
這麼龐大可怕的死傷數據背後,是多少支離破碎的人生?這其中又隱藏著多少令人悲慟的故事呢?
我想《大江大海1949》這本書之所以能觸動那麼多人的心,是因為它從人的價值出發,去看待這整部戰爭動亂史,從對時代走向來說一點也無足輕重的小兵小卒的角度,去重建那一段被忽略、被掩蓋、被淡化了的歷史記憶。
因此不管有沒有經歷過那個年代,看的人應該都會對這本書有所共鳴吧。
一方面為上一代無數被戰爭所拖累、所殘害的人們感到難過,另一方面也對自己所擁有的一切感到慶幸。
這書看到後來,我一直想到已過世的阿公。
他在我16歲時過世,當時他才70歲,而時間真是快,一晃眼到現在竟已經10年過去了。算了算,他在15歲之前都還是日本人。
雖然我從小就知道阿公有讀過日本書,會講日文,每天下午都會準時收看相撲摔角,但從來就不會想去問他從小發生的事情,對於日本統治的歷史沒有任何動機去探究。
就覺得:「他就是阿公阿」,就這樣。
但等到現在,我看完了這本書,對阿公的年少故事好奇,想好好搞清楚、問明白的時候,他已經不在了。他被歲月長流帶走,那腦裡的記憶也同時消逝在風裡,而我再也無法觸及…。
我重新去回想以前阿公看相撲比賽的神情,追憶他偶爾來個幾句日文的樣子,心裡有另一番新的感覺生出來,有種暈眩在時間旋渦裡的錯覺。
原來,他的人生也被這1949年劃成兩段哪。
印象中,我記得曾看過年輕的阿公在東京大阪拍的照片,當時他到日本旅遊,心裡是怎麼樣的感覺呢?陌生的異國?還是有那麼點熟悉的味道?
我不知道,也無從知曉了。
這樣的好奇,已然太晚,剩下空思無解的感嘆,迴盪在此刻的房間裡。
為什麼龍應台不早十年寫這本書呢?
儘管如此,我還是從書中獲得許多,雖然還是有很多問號,但對於那個時代的脈絡與細節,確實體會得更清晰、也更深刻了。
感謝上一代的你們,是你們承受了歷史無情巨輪的壓碾,讓我們這一代能享受到和平的滋味,擁有這原來是那麼難得的一切。
最後,我想說:
每個人要生在哪個年代,都是沒得挑的,對現在的承平,我只有珍惜。
珍惜,再珍惜。
海上鋼琴師 --- 愛之曲
{###_no1kelvin/345/1510171526.mp3_###}
========================================================
《相關連結》
天下雜誌 --- 大江大海1949專輯官網
《相關影片》
東森新聞 龍應台 1949深情凝視 (一) 值得一看阿
東森新聞 龍應台 1949深情凝視 (二)
東森新聞 龍應台 1949深情凝視 (三)
東森新聞 龍應台 1949深情凝視 (四)
東森新聞 龍應台 1949深情凝視 (五)
看完龍應台的《大江大海1949》有一段時間了,但苦於忙碌,沒有時間靜下來寫心得,就一直拖到現在。
第一次接觸這本書,得追溯到去年九月下旬。
當時我帶學生去畢業旅行,在基隆廟口夜市逛到沒得逛了,就走進誠品裡看書,那時候架上主打的,就是這本剛出版的《大江大海1949》。
隨手翻了幾頁,卻沒有什麼特別感覺,可能那時候的情緒跟這本書的調性不合吧。這樣悲慘無奈的歷史紀錄,對於正輕鬆愉快、在遠地出遊的我,氣氛上是真的接不太起來阿。
因此,等到過了大半年,知道這本書榮登誠品2009年度十大暢銷書榜首,我才決定買來看看,但買了之後又擱在書架上好幾個月,最近才心血來潮,拿來翻看。
看的時候心情很激動澎湃,看完後感覺很累,彷彿自己也跟著從那麼多的煙硝戰火中走了出來。槍林彈雨,屍橫遍野,無人聞問,黃沙荒骨,宛如循環的幻燈片,無止盡地播映。
那是永遠期盼有明天,卻永遠等不到明天的年代。
一幕幕的生離死別,一段段沒有盡頭的歷史陌路,一封封寄不回故鄉的家書,一雙雙無語問蒼天的淚眼,還有一片一片再也無法拼湊了的心的碎片。
在閱讀的時候,我不只一次地想,若我所活著的現代,又發生書中所述的戰爭,我身邊的一切將會變得怎樣呢?
那總是認為理所當然的,會變成遙不可及的奢望吧!
看電影、出國、旅行、放鬆地聽音樂、到KTV唱歌,都會停格在過去的回憶裡,而我只能無助地、或是被迫勇敢地,去面對殘酷扭曲變樣的每一天。
在這本書裡頭,龍應台以1949年為一個時代的切面,去探討前後的歷史樣貌,從日華戰爭到國共內戰,從俄德戰爭到太平洋戰爭。
那樣的年代裡,人性的面目實在可怖又可憎阿,但回頭又想,大半的青春年華就這麼在戰爭中虛耗,何嘗不是可憐又可悲呢?
就如書中所言:戰爭,有「勝利者」嗎?
到底為了什麼而戰?
在前線打仗的士兵,甚至指揮下令的軍官,他們真的知道嗎?了解嗎?
這麼龐大可怕的死傷數據背後,是多少支離破碎的人生?這其中又隱藏著多少令人悲慟的故事呢?
我想《大江大海1949》這本書之所以能觸動那麼多人的心,是因為它從人的價值出發,去看待這整部戰爭動亂史,從對時代走向來說一點也無足輕重的小兵小卒的角度,去重建那一段被忽略、被掩蓋、被淡化了的歷史記憶。
因此不管有沒有經歷過那個年代,看的人應該都會對這本書有所共鳴吧。
一方面為上一代無數被戰爭所拖累、所殘害的人們感到難過,另一方面也對自己所擁有的一切感到慶幸。
這書看到後來,我一直想到已過世的阿公。
他在我16歲時過世,當時他才70歲,而時間真是快,一晃眼到現在竟已經10年過去了。算了算,他在15歲之前都還是日本人。
雖然我從小就知道阿公有讀過日本書,會講日文,每天下午都會準時收看相撲摔角,但從來就不會想去問他從小發生的事情,對於日本統治的歷史沒有任何動機去探究。
就覺得:「他就是阿公阿」,就這樣。
但等到現在,我看完了這本書,對阿公的年少故事好奇,想好好搞清楚、問明白的時候,他已經不在了。他被歲月長流帶走,那腦裡的記憶也同時消逝在風裡,而我再也無法觸及…。
我重新去回想以前阿公看相撲比賽的神情,追憶他偶爾來個幾句日文的樣子,心裡有另一番新的感覺生出來,有種暈眩在時間旋渦裡的錯覺。
原來,他的人生也被這1949年劃成兩段哪。
印象中,我記得曾看過年輕的阿公在東京大阪拍的照片,當時他到日本旅遊,心裡是怎麼樣的感覺呢?陌生的異國?還是有那麼點熟悉的味道?
我不知道,也無從知曉了。
這樣的好奇,已然太晚,剩下空思無解的感嘆,迴盪在此刻的房間裡。
為什麼龍應台不早十年寫這本書呢?
儘管如此,我還是從書中獲得許多,雖然還是有很多問號,但對於那個時代的脈絡與細節,確實體會得更清晰、也更深刻了。
感謝上一代的你們,是你們承受了歷史無情巨輪的壓碾,讓我們這一代能享受到和平的滋味,擁有這原來是那麼難得的一切。
最後,我想說:
每個人要生在哪個年代,都是沒得挑的,對現在的承平,我只有珍惜。
珍惜,再珍惜。
海上鋼琴師 --- 愛之曲
{###_no1kelvin/345/1510171526.mp3_###}
========================================================
《相關連結》
天下雜誌 --- 大江大海1949專輯官網
《相關影片》
東森新聞 龍應台 1949深情凝視 (一) 值得一看阿
東森新聞 龍應台 1949深情凝視 (二)
東森新聞 龍應台 1949深情凝視 (三)
東森新聞 龍應台 1949深情凝視 (四)
東森新聞 龍應台 1949深情凝視 (五)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