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楂樹之戀 --- 推小說,不推電影
在網友的推薦下,看了《山楂樹之戀》的小說,剛好最近張藝謀將其改編成同名電影,因此特別期待,希望能再次溫習小說裡的感動之處。
但很遺憾,我覺得電影拍得不好,真的很不推。
看了電影覺得不太能理解的朋友,我建議把原著找來看,小說寫得好多了,那才叫做「史上最純淨的愛戀」阿。至於已看過小說正期待著電影版的朋友們,真的要有一番覺悟,因為你心目中的「山楂樹之戀」將被改得支離破碎、空洞失焦…。
以下分小說與電影部份來寫感想,內容有大雷。
《小說部份:等待與守護》
這本書的作者是艾米,她擅長以樸實無華的文字來書寫愛情,而這樣的筆風,特別適合《山楂樹之戀》裡靜秋與老三的這段純愛。
書裡的背景是文革後期,當時知識青年上山下鄉的政策還在,因此許多知青在初中或高中畢業後就得到農村去學習,與貧下中農打成一片,以消滅階級地位的差別。
身為市八中教育實踐小組的靜秋,負責編寫新版教科書的工作,於是與其他師生被派到西村坪去採訪對日抗戰史,並寫成教材。就是在這樣的時空環境下,她認識了在勘探隊工作的青年,老三孫建新。
靜秋的出身,在那個年代被認為成份不好。
因為她的父親是地主,所謂的「黑五類(地主、富農、反革命、壞份子、右派)」之首,故被流放異鄉勞改,多年未歸,她的母親則曾當眾遊街,接受嚴厲批鬥,於是靜秋從小就活得謹慎壓抑,凡事皆做最壞思想準備。
老三的爸爸是軍區司令,而革命幹部屬於政治超級正確的「紅五類」,因此在那個講究血統論的年代裡,老三家庭的社會地位是遠高於靜秋的,甚至連貧下中農都還要比地主富農們來的有優勢。
由於雙方家世成份相差太多,靜秋年紀又太小,而且當時社會風氣保守矜持,文革時期一點風吹草動都會被傳成狂風暴雨,故兩人的相處是非常艱鉅的,得偷偷的來,彷彿前後左右的空氣都長了眼睛似的。
在這樣的故事背景下,小說刻畫了兩個重點:「等待」與「守護」。
「等待」,是對於靜秋而言。
她等待著老三來找她,等待著可以去見老三的機會。那種一邊默默等待老三出現,一邊擔心兩人不會有未來,一邊辛苦認命地工作賺錢貼補家用的心情,是書裡很重要的特寫,幾乎到連我看了都會心疼的地步。
這些內心的諸多掙扎,同樣身為女人的艾米將其處理得很成功,尤其是愛情裡疑神疑鬼、患得患失的心理,還有對於性的懵懂與好奇,都描繪得非常細微且精確,讓靜秋的形象,躍然紙上。
「守護」,則是老三的最佳寫照。
從頭到尾,他就像守護神一樣,默默守護著靜秋。
知道靜秋不方便與他見面,故託長林帶冰糖給她母親,請長芳塞錢讓她買球衣。他常常在某個角落遠遠看著她、關心她,隨時注意她的生活所需,天氣熱了帶她去吃冰、去玩水,腳起泡了送她膠鞋、帶她去看醫生。
若是遇到晚上河裡收渡了,無法回家,老三便瑟縮在涼亭裡坐一晚上,或是在路邊角落待到天亮。這一切,只為了與靜秋相處的那短暫時光。
甚至在生命的最後,在還能走的時候,老三還是堅持遠遠地看著靜秋,看她活得開心,他就感到滿足。直到他不能走了還要弟弟去看,回來說再給他聽。
這樣的等待,與這樣的守護,我覺得是這份愛情之所以動人的關鍵。
愛情的「純淨」並不一定非得繞著「性與不性」打轉。
相愛的兩個人,單純的、只想靠近的兩顆心,老三長久以來處處為靜秋著想的付出和奉獻,靜秋最後為見老三一面不顧一切的決心和勇氣,才是這段「山楂樹之戀」的純淨本質吧。
看書的時候,我不禁在想:「現代社會還有沒有這樣純淨的愛戀?」
不能說完全沒有,但已經很難很難了吧。因為靜秋與老三的這段愛情很大一部分是時代的產物。那個時候革命氣氛還很濃厚、上山下鄉的政策依舊存在,而且沒有電話,寫信又不一定寄得到。這樣的年代,我想像靜秋老三這樣的苦命愛侶大有人在,要有多刻骨銘心有多刻骨銘心。
反觀現在,電子通訊這麼發達,兩個相愛的人再怎麼父母反對,都還可以用各種管道連絡,而且燈紅酒綠誘惑太多,新聞與名人等社會榜樣太壞,讓男女朋友一個換過一個變成沒什麼大不了的事情。
靜秋與老三的這種純淨愛情,在現今社會可以說是幾乎絕跡了的吧。
書裡,讀者站在靜秋的角度去看這個故事,於是我們只看到靜秋的心理曲折,看到她所受的苦,而老三那兒則一片空白。
沒辦法,這本書原本就是根據靜秋的回憶錄寫成的,老三的內心無從追溯起,但這讓人有了很多想像空間,去想像他為了見靜秋一面,得付出多少努力,為了能夠給靜秋買東西,需要吃多少苦、加班多少時間。
在故事的最後,老三離開了,飛到另一個地方去,在那裡看著靜秋,幸福地生活。留下有關靜秋的東西,僅僅只有一張她六歲時的照片與那張十二個字的信。這些東西,是老三短暫的生命裡最最寶貝的東西了吧。
這段「山楂樹之戀」,與鐵達尼號一樣,都在感情最濃烈時嘎然而止,男方逝去,女方勇敢地活了下去來。令人不禁猜想,如果這段愛情繼續下去,未來會怎樣呢?一定會幸福美滿嗎?一定還是會有更多不可知的挫折與變動吧。
嚴峻的時代,讓兩人的感情更顯不易,命運的捉弄,又讓辛苦維持的緣分短短而盡,但也因為這樣,這段愛情停在了最純淨的時刻點,就像被時間給冰封起來似地,在歲月流水中繼續永恆下去。
艾米的文字平易近人、素白簡單,沒有任何無謂的辭藻修飾、刻意灑狗血的氣氛營造,她只是娓娓道來,細細地敘述,讓這段大時代下椎心刺骨的愛情,在我們心裡重現。
《電影部份:斷續與失焦》
張藝謀的《山楂樹之戀》有幾個失敗的地方。
第一,是他用文字來接續劇情,結果反倒讓劇情斷斷續續,情感難以投入。電影是用影像說故事的藝術,不是文字。張藝謀身為國際大導演,竟也犯這等大忌,如果不用文字說明便無法把劇情交代清楚,那就更證明他是個不會說故事的導演了。
第二,省去過多重要片段,讓劇情變得空洞,沒有足夠的血肉。西村坪那裡刻畫太少,靜秋一開始對老三的複雜情感並沒有呈現出來,只草草帶過。但那是他們的起點,之後的一切都源於那塊地方,這麼快就沒戲了,讓人錯愕。
接著,電影裡沒有萬昌盛那段,沒有農場周建新那段,雖然看得出導演是想聚焦在老三與靜秋兩人身上,但卻相對少了襯托與強化的機會,兩人的愛情變得單薄許多。
書裡老三不是不告而別,而是留有一封聲稱自己感冒的信,這封信用意是要靜秋不要陪他一起走。這麼重要的片段竟然沒有在劇情裡,張力上落差很大。老三那種寧願自己被誤會獨自死去也要靜秋活得好好的用心良苦,就沒有好好傳達給觀眾了。
再來,靜秋被老三的弟弟叫去醫院那段也很弱,完全沒有迎接全片高潮的醞釀與舖陳。就乾乾地被叫出去,然後就直接到醫院了!書裡老三的弟弟在車上對靜秋訴說哥哥其實一直沒有離開K市,其實一直在遠方偷偷看她的對話完全被省略掉!
最後,我看著靜秋一直哭著喊「我是靜秋」時,有刻意想擠看看眼淚,卻一滴也擠不出來,奇怪,明明我看書的時候感動到無以復加的阿?而且電影裡病床上的老三根本被化妝成屍體了吧,那臉色不是蒼白,而是整個都發紫發黑了,你叫我的情感怎麼好好投入呢?
最感動我的一幕,反而是老三幫靜秋包紮腳那裡,全片就屬那幕拍得最好,其它老實說我幾乎都是失望的…。
小說的重點「等待」與「守護」,在電影裡被突然的暗幕與文字切得斷斷續續,那些看似細節的重點片段也被省略得空空洞洞,讓很多地方的用力變得不知所云。這麼蕩氣迴腸的故事,改編電影後,卻變成斷氣穿腸,你說看得氣不氣?
唯一還可以接受的是靜秋與老三的選角,周冬雨和竇驍我覺得都蠻不錯的。周冬雨笑容很美,惹人憐惜,她的眼神的確有著單純清澈的氣質,但看起來好像有點太嫩,好像只有12、3歲。
至於其他的,我想還是看書吧。 如標題所言,我覺得書比電影好看多了。
總而言之,我認為這部《山楂樹之戀》又是一次小說改編電影的失敗例子,而我千不該萬不該的是,又再一次對小說改編的電影抱有期待。再有下次,我真的得先把期待通通清空再去看了。
========================================================
《書裡我記下來的句子》
「靜秋、靜秋,你可能還沒有愛過,所以你不相信這世界上有永遠的愛情。等你愛上誰了,你就知道世界上有那麼一個人,你寧可死,也不會對他出爾反爾的。」
「不要說你是當了炊事員,你就是當了你們食堂餵的豬,我還是想天天跟你見面。」
「你哥哥很幸運,遇到這麼好的女孩,不過我比你哥哥更幸運,因為我遇到了你。」
「我不打你,我也赤腳跑到石灰水裡去踩,一直到把我的腳也燒壞為止。」
「也不是對所有的事都記性好,但只要是跟你有關的,不知怎麼的,我一下就記住了。」
「同名不要緊,只要不同命。」
「可是我喜歡靜秋這個名字。聽到這個名字,即便我一隻腳踏進墳墓了,我也會拔回腳來看看你。」
「你還信這些?我不要什麼出息,只要能一輩子給妳倒洗腳水就行。」
「睡吧,我守著你。」
「我其實不怕死,我只是不想死,想天天跟你在一起。」
「你活著,我就不會死;但如果你死了,那我就…真正地…死了。」
「我要你好好活著,為我們兩個人活著,幫我活著,我會通過你的眼睛看這個世界,通過你的心感受這個世界。」
「我不能等你一年零一個月了,我也不能等你到二十五歲了,但是我會等你一輩子。」
========================================================
《山楂樹之戀》電影預告
《山楂樹之戀》電影同名主題曲
詞曲:陳其鋼
主唱:常石磊
他哪裡走 我哪裡跟
心中的相思說不清
我唱的歌 他拉的琴
山楂樹連兩顆心
紅花如是血 白花就是情
滿束鮮花卻看不見他
天呀 地呀
你不要帶走他
風呀 雨呀
你不要傷害他
我要變做山楂花
隨他化作泥土 在這裡安家
《山楂樹之戀》電影劇照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