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十一月記事之一考察部落格靜止緣由
    
        好久沒有新增文章了。大約兩個禮拜的時間,此部落格均呈現靜止狀態,所有圖文音樂都被封印在完成當下的那個時空,整個頁面只有「每日到訪人數」以非常緩慢的、肉眼幾乎無法察覺的速度在變動著。
    
        不曉得為什麼,這幾個月以來,我寫網誌的速度突然變慢,目前一個月大概只寫四篇左右。這個月更慘,11 月都到中旬了,這才是本月份首篇。因此與其讓這兒持續長草,不如動起來考察一下「部落格靜止」的背後緣由吧。



1. 費絲布珂小姐的全面勝利
    
        細數過去,08 年到 09 年那段日子,這裡一個月大約新增 20 多篇文章,平均一兩天就會發一篇。當時一周大概看兩到三部電影和一本書,而且都還寫下了心得感想,基本上可說每晚都在打網誌。想想真不可思議。

        最扯的是 09 1 月,我竟然在當月發了 31 篇文章,創下「天天發文連續長達一個月」的個人紀錄。那段時間的我,白天是學校英文老師,晚上是千千萬分之一的部落客。白天對學生說話,晚上打開電腦螢幕跟自己對話,甚至不僅僅是自我對話,還對世界不同角落裡、正用電腦看著我部落格的朋友們說話。
    
        每個人都需要傾訴的對象,每一份千絲萬縷的情感都需要個出口。
    
        有人喜歡在晚風中和三五好友在露天酒吧或咖啡座舉杯對飲,有人習慣在電話裡和遠方愛人情話綿綿,或是小倆口手牽手、肩並肩,在街燈黃澄澄光暈灑落的人行道上一邊散步、一邊分享。
    
        個人而言,不太喜歡晚上在外面溜達,身邊也沒有任何情人可以說話,所以我的部落格、我的電腦螢幕,就成了說話的最好對象。而且很神奇地,每當獨自靜靜打字時,很多想法思緒總會異常活躍,有時候甚至不是我把它們召喚出來,而是它們主動從深不見底的海裡浮出水面,透過「我的手指、鍵盤、螢幕」的這條路徑,找到具體落腳的地方—這個部落格。
    
        而我,不停地扮演「通道」的角色,讓抽象思緒穿過我的手指與打字這個行為,成為被無數方塊字所乘載著的各種具體意義和生命故事。
    
        不管有沒有人在看,無論訪客留言多了幾則,我都不間斷地產出屬於我個人的生命史。某種程度上,我的部落格幾乎等同於我的存在,是我確認、省思和寄託自己的地方。世上有這麼一個地方,令我感到無比安心。
    
        常常,在瀏覽過去的文章時,才憶起以前居然曾發生過那些事情。這樣想的同時,也驚覺:「若當時我沒有紀錄下來,那些片段會否就此消失?」接著在心裡感謝並慶幸那時候的我,還好有固執地把每件事情都盡可能寫下來。


    
        然而這一切在另一個地方出現後悄悄變了樣。那就是臉書
    
        還記得以前寫過兩篇關於無名和臉書的文章,分別是《芮琪對不起,請原諒我》和《臉書城與無名村》。前者就過度迷戀「費絲布珂」小姐向元配「芮琪」道歉,並保證以後絕不二心(這下好了,打臉了)。後者則對於喧囂嘈雜的臉書和日漸冷清的無名有感而發,以「國際級大城市」與「偏鄉小鎮」作為兩者之譬喻。
    
        後來針對這點去考察的結果,發現隨著臉書使用時間的增加,部落格的每月發文篇數呈現了顯著的負成長。也就是說,我戒不掉費絲布珂這位舉手投足充滿魅力到可怕的女人,而芮琪也不知不覺散發出黃臉婆獨具的哀怨氣息了。
    
        剛剛提到「每個人都需要傾訴的對象,每一份千絲萬縷的情感都需要個出口」,這句話依然沒錯,只是時代不同了。臉書讓「分享各式各樣的心情」變成極其方便的事,具有高效率與即時性。不管是圖片、音樂還是文字,朋友們幾乎在你按「送出」的那刻就能馬上看到並給予回應。
    
        再說,所謂情感是這樣的,當你已經找到管道抒發掉,便會失去再次抒發的動機和需要。
    
        舉例來說,之前的「首次單車環島」和「北京、上海、南京中國行」,由於在外那些日子我沒有網路可用,心情無從分享起,故回來後才會充滿動力地把每天的遊歷打成文章,一篇一篇貼在部落格裡。
    
        然而,這個暑假的「二度單車環島」和「小白俊翰蘭嶼行」兩趟行程,我都帶著筆電及無線網卡隨行,以便在臉書上分享所見所感。而當想說的話都已說了出來,就比較不會想再去整理、重述一次。
    
        當然部落格有其無可取代的幽靜氛圍,但每人一天就 24 小時可用,我平均每日上網時間大概 4 小時。因此,在臉書多徘徊一分鐘,就代表我在無名少停留一分鐘。關注奇奇怪怪的人的動態多一分鐘,靜下來寫作的時間就少一分鐘。
     
        如此消長之間,終於我上網後第一個打開的網頁不曉得從哪一個時間點開始,已經從我的部落格換成了臉書首頁。而且呢,往往是瀏覽別人的動態到有點厭倦的時候,才突然想到:「嗯,來開一下我的部落格看看好了。」於是到了現在,我都很不好意思說自己是部落客了。
    
        總結起來,您要說「費絲布珂」小姐在兩個女人的戰爭中取得全面勝利也好,我受全球都市化現象影響,搬遷至「臉書城」這座國際首都居住也罷,我這段時間部落格發文頻率降低,確實是不爭的事實。




2. 論文完成後的不可思議怠惰
    
        除了臉書癮頭外,另一個考察的重點是「部落格發文頻率」與「論文撰寫」之間有無任何關聯性。至於考察的結果呢,連我自己也嚇一大跳。在此權且讓我娓娓道來。
    
        剛剛提到 08 09 年是寫網誌速度的高峰期。單月約莫 20 幾篇。事實上,這是念研究所之前的產量。同年 9 月攻讀高師大碩士班後,文章的更新速度就稍稍慢了下來,不過一個月也幾乎都有十多篇的份量。
    
        當時只要幾天沒更新文章,內心便會自動生出「自我譴責」的罪惡感。因此即使每周研究所都有作業或報告,我還是非常規律地整理電影與閱讀筆記,認真紀錄生活中值得紀念的大小時刻。另一方面,那時候心裡有種「不能因為研究所學業而荒廢部落格」的想法。況且,寫網誌也算是個閒暇時刻的不錯消遣。
    
        去年 8 月,我開始投入「碩士論文」這場馬拉松賽跑。當時的節奏是,星期一到五蒐集相關的文獻資料,周末兩天統整與撰寫。至於其它空檔,則被我拿來轉換心情,從事包括觀影、閱讀、單車和跑步等放鬆身心的活動。生活忙碌而充實。部落格更新的速度理所當然減慢了些。

       儘管如此,每個月還是產出五篇左右的文章。那時候,我時常發愣看著桌上厚厚的一疊參考文獻,遙望未來,想說等到碩士論文寫完,應該有多一點時間耕耘部落格吧。
    
        很快地(事後回想都覺得很快),今年 6 月我手握碩士論文如期抵達終點,讓暑假得以再度完成單車環島壯舉與實現造訪蘭嶼的夢想。然而在身還停留在移動模式、心尚依戀著遠行味道時,無可避免的開學日比預期中還早到來。
    
        我接了三個新的班級,加上原本的體育班,總共四個班。到目前為止一切都在軌道上穩穩行進著。除了學校的既定性忙碌,此時的生活不再需要分神撰寫論文。換句話說,我終於已經走到「過去挑燈夜戰的日子裡,托著下巴,望著厚重文獻,期盼早日來到」的未來時間點上。
    
        一年前我還想說論文寫完就可以身心放鬆地經營網誌,結果碩士學位取得後一直到現在,身心放得太鬆,反倒失去過往那種認真堅持、寫作不輟的熱度。手指有點冷掉的感覺。說坦白一點就是怠惰了。


    
        寫到這裡,想到以前高中老師曾說過:「交代事情的人選,要找那種看起來很忙的,而不是整天看起來無所事事的。」我當下覺得納悶,很忙的就已經很忙了,再交代下去他會有時間做嗎?應該請有空閒的人做吧。
    
        老師後來補充:「那些看似忙碌的人,其實大多屬於會規劃時間的人,事情交代給他,他自然會擬定計畫完成。那些一天到晚英英美代子的人,平時懶散習慣了,事情丟給他,再多時間他也做不好。」唉,現在我的狀態,似乎有點類似後者。真是不敢置信。不過這確實是考察過程所發現的現象之一。
    
        總結來說,部落格發文頻率與論文撰寫之間的關聯性可分三階段來看。第一階段是「就讀研究所前」,那時發文速度處在平穩的高原期。第二階段是「念研究所期間」,此時期發文速度趨緩,向下形成斜坡。第三階段是「論文寫完後到此時此刻」,本階段發文速度持續探底,已快碰到谷地了。
    
        背後的緣由呢,除了「論文耗費太多腦力以至於寫完後的現在大腦機能尚在修復中」之外,我想「使用臉書逐漸成癮」是一個更可能的因素。不過該怎麼說呢。現在就是這樣子了。都到 11 月中旬了竟然只發一篇。不會比這更慘的了。未來,會不會觸底反彈呢。姑且讓我們繼續觀察下去吧。

        以上,就是本人「部落格靜止」緣由的考察報告。

=======================================================

相關圖示部落格每月發文篇數與西元紀年關係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純白裡的繽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