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武俠 --- 沒有人是座孤島
    
        最近看了《武俠》,覺得其實還不賴,或許沒有陳可辛以往的水準,但依舊是部好片。
    
        首先就「創新」而言,此片確實帶給傳統武俠片一些不同於以往的風貌,以經脈穴道的方位哲學來詮釋高手過招的背後用意,成功地為武術招式注入新鮮的邏輯性,姑且不論其科學真偽,至少能夠自圓其說。
    
        另外,四川捕快徐百九(金城武飾)在推理時,鏡頭畫面同步還原事發現場的拍攝手法,也是很有新意的處理。一方面讓人身歷其境,一方面呈現徐百九的豐富學識、老道經驗與敏銳觀察力,營造出其辦案功力之神。
    
        再來,這部電影有幾個地方的「氣氛張力」令我印象深刻。
    
        第一是劉金喜對徐百九講述過往時的表情模樣。
    
        很多人詬病甄子丹的演技,有的說他一號表情,狠一點的說他笑起來傻憨,我其實並不否認(我也好狠)。但這副默然淡定的表情,用在劉金喜這個擁有沉重過去卻只能壓在心裡的角色身上,卻有種美麗錯誤式的貼切感。
    
        儘管這麼說,但當劉金喜對徐百九談起來到村子前所犯下的錯事時(即使虛實摻半),那表情線條和微微顫抖的語氣,卻能讓我感受到他的悔悟和那份想要好好重新做人的決心。而他對徐百九說到「同謀者理論」時的表情詮釋也非常具有說服力。個人覺得演技比《關雲長》裡的要好多了。
    
        另一個成功的氣氛營造當然就是樹林裡的送別場景
    
        這裡堪稱是全片處理最好的片段,類似《險路勿近》的壓迫緊張感,亦步亦趨地跟隨在兩人的對話與互動裡。看得沒有背脊全濕至少也捏了把冷汗。



        接著,來聊聊電影結局。
    
        這部電影的結局讓很多人錯愕,但依照陳可辛導演的說法,這是因為不想讓唐龍背上弒父之名,才安排由老天爺下手。其實我覺得教主是不是唐龍殺的都可以,差別只在於悲劇感的強弱而已。
    
        如果設定是唐龍殺的,那便強化了命運的無情,說明想當好人並不是那麼容易,也把劉金喜打成不折不扣的悲劇人物。退出江湖、歸隱山林,竟然還得再次雙手染滿鮮血(還是父親的)。
    
        最後,陳可辛選擇交給老天爺動手,這證明他還是比較有人情味兒的。雖然落入「反正無法解決就推給老天爺解決」的戲劇窠臼,但由老天爺直接執法,多了替天行道的意味,也提醒這批七十二地煞說:「從今爾後,你們還是放下屠刀吧!」


    
        這部電影有兩個具探討潛力的主題,其一是剛才提過的同謀者理論,第二是情理法的抉擇
    
        同謀者理論是說「一人犯罪,等於蒼生犯罪」,一個果,是由無數環環相扣的因所造成。這種佛家因果論是很浪漫的說法,有其道理在,也無從辯駁起,而且仔細推敲延伸之後,更讓人覺得所謂自由意志原來這麼無力。
    
        我們生而在世為獨立個體,人生中真正所能夠決定的部份到底有多少呢?我們認為操之自己的決定,其實只要背後漏掉一個環節就可能不存在了。這也讓我想起「No man is an island.」這句英國詩人約翰.唐恩(John Donne)的名言。沒有人是座孤島,甚至所有的人事物冥冥之中都互相牽引影響著。
    
        對於阿玉來說,如果當初唐龍走進村裡第一個看見的姑娘不是她,或許她就沒有機會當劉金喜的老婆。以此看來,她的這十年幸福快樂的人生,竟然導因於那關鍵性隨機一瞥。
    
        另外,劉金喜這番「同謀者」論調,雖有替自己開罪之嫌,但對照起後來的事態發展,竟也可以把一連串的事件與最後的悲劇,歸因於徐百九對「法理」的固執堅持。若他放棄追究,村裡就不會死那麼多人,七十二地煞不會多三人喪命,劉金喜不會斷臂,教主也能逃過雷劈。但該發生的,就是發生了。
    
        因此我會覺得陳可辛在「法理」與「情理」之間的處理抉擇,還是偏向後者吧。西方世界的法律與中國人的情面,雖然是刻板印象,但它們就像審判天平上的兩個托盤,這部電影終究還是多放了幾顆砝碼在後者阿。


    
        徐百九用針灸抑制自己的仁愛之心,遵循心中對「法理」的原則,但得知劉金喜是出於對他的信任才不殺他之後,反倒提議幫助他假死以逃過一劫,至此「法理」陣線全面失守。人類到底還是溫熱的情感動物,不是冰冷單線思考的機器人阿。
    
        事實上,這樣究竟是對還是錯?犯過錯的罪犯們,到底有沒有改過自新、重新做人的可能?我想這永遠沒有標準答案。沒有人敢擔保,給一百個殺人犯機會,一百個就真的會改過。也沒有人敢斷言,這一百個殺人犯全都無可救藥,改過的機率完全是零。
    
        因為即使是殺人罪,也有犯罪輕重與遠近因的差別,每個人個性不同,釋放後的際遇也不一樣。誰能保證皈依或受洗的囚犯出獄後不會再犯?誰又能咬定重罪出獄的更生人還會繼續犯罪?
    
        問題就在我們永遠無法知道眼前的人的悔悟到底是真還是假,是永恆的、暫時的,還是權宜的?或許連其本人也無法給予肯定答案與承諾吧。如果可以的話,世界早就天下太平了,司法也不用搞得眾說紛紜、烏煙瘴氣。


    
        所有的審判結果,都建立在信念之上,不管是多數人的信念,還是少數人的信念。無論參考多少先例,人事物環境條件究竟還是不同。因此,所謂公平公正的判斷之依歸,終究只是個經驗法則堆積起來的個人或集體信念罷了。
    
        再怎麼固若金湯、滴水不漏的法,都不可能固若金湯、滴水不漏,因為執法者不像片中是老天爺,而是人,況且沒有盲點的法這句話本身就是一個大盲點了,不是嗎?

========================================================

武俠電影預告


武俠電影劇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純白裡的繽紛 的頭像
    純白裡的繽紛

    純白裡的繽紛

    純白裡的繽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