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雪梨!村上的奧運日誌 --- 深度的價值
    
        最近讀完了《雪梨!村上的奧運日誌》這本書,如書名所述,此書是2000年時村上春樹受《運動畫刊》之邀,以記者身分至雪梨奧運進行採訪的日誌,裡頭村上除了詳盡描述每日的所見所感,還以他獨特的筆觸,貼心地介紹了澳洲的地理、動植物生態特色與國家歷史等文化面的知識。另外,他也對奧運會的本質作了一番省察。
    
        雪梨奧運當時我還是個高中生,對奧運賽事並沒有太大的關注。閱讀此書就像是以村上的眼睛去重新認識這屆奧運會,以及它對於澳洲白人與原住民的歷史意義。後來也特地去找了當時的相關影片來看,試著去感受書裡所描述的幾幕重要場景。
    
        事實上,在閱讀的時候我常感到佩服,明明每天的行程都這麼滿,村上卻依舊能寫出一篇篇詳實又具有深度的日誌,真是不可思議。自己之前旅行時也嘗試過把每天的生活記錄下來,但寫了幾天後就逐漸放棄了,不知不覺越寫越少,寫到最後每天只剩下標示心情想法的隻字片句。據村上說,在雪梨當時他每天平均得寫35到40張稿紙的量。我的天,這有兩萬多字了吧。真是不簡單。



豪華的紙糊頭,物質界的脫臼

        今年是2012年,倫敦奧運即將於今夏(7月27日到8月12日)舉辦。
    
        以這個時間點來推想,各場館設施應該已進入最後階段的檢核與測試,周邊的餐廳、旅館與酒店,大概也都蓄勢待發,準備迎接觀光人潮所帶來的龐大商機了吧。英國政府當局想必寄望這次的奧運會能為衰弱頹軟的國內經濟注入渴盼多時的活水,另一方面或許也希望隨著奧運的到來,民眾對經濟的失望與焦慮能稍稍轉移,或者說,得到些許提振。
    
        對於選手而言,登上「奧林匹克運動會」這座體育賽事的最高殿堂,是一生中夢寐以求的事情,也是多年來辛苦練習的終極目的。對各國來說,奧運是國家競爭力的另種展現,強國們在不斷累積的獎牌數上得到優越感與身為強國的證明,然而也有許多來自小國的選手們,肩膀上扛著國人的期待,希望有朝一日能為國爭光、揚眉吐氣。
    
        簡單說起來,奧林匹克運動會,就是在這些眾多角色站在各自立場所抱懷著的期望下,所產生的龐然大物般的東西。
    
        集結了運動員的意志與努力,奧委會與當地官員的協調與奔走,建築師與工人們的創意與汗水,工作人員與志工服務隊的第一線付出與奉獻,以及主辦方與贊助商的政治冀望與商業考量,奧林匹克運動會,彷彿是一頭概念性的複合式現代巨獸,四年為週期地造訪世界上不同的城市。

        對此村上春樹以「豪華的紙糊頭」來形容:
  
        「來到此地之後我就深深覺得,國家主義以及商業主義,是推動現在奧林匹克運動會的兩具引擎。如果沒有這一對孿生兄弟的力量,現代的肥大化奧運哪裡也去不了。在那雙渦輪的外圍,用厚厚的幻想塗抹而成的豪華紙糊頭,正是奧林匹克運動會。由於紙糊頭表面具有非常強的引力,世界一流的運動員便紛紛前來貼滿了表面。電視螢幕上所播放的,就是這光鮮亮麗的表面景色。可是我們在這裡所目睹的,卻是有時很難說得上是光鮮亮麗的內部真實風景。


    
        大部分的我們對於奧運的認識,都只是透過報章媒體,而且說穿了也只是選擇性的關注,對於奧運的運作與實地身處其中的感覺,並沒什麼概念,透過村上主觀卻極其誠懇的描述,稍稍能感受到那種氛圍的輪廓與重量。至於奧運會的存在意義,村上引述了安東尼史托爾在《人類的侵略性》一書中的說法,並且加以說明:
   
        「人類天生就具有鬥爭的本能。所以,無論如何都需要找一個地方來發洩這種本能。在這一層意義上,或許奧林匹克運動會就是四年一度這種模式的『減壓裝置』也不一定…。因為如此,我們才會拚命為代理自己在奧林匹克運動會中大顯身手的運動員加油,藉此替代性地滿足自己的鬥爭心,仔細想想,這實在是一種相當拐彎抹角的做法。雖然就原理來說這是個相當麻煩的行為,可是表現的方法卻極其簡單。只要大聲叫喊,揮舞旗子就好了。
    
        所以人家才會說,奧運某種意義上是現代的戰爭。在那裡鬥爭心被合法且合理地無限膨脹,個人勝負與國家光榮在約定的規則內以和平的方式取得結果。試著想像一下,當棒球場上的選手在紅土草皮上進行對抗,看台上的雙方球迷鳴笛打鼓、搖旗吶喊,那隔空對峙的畫面與氣氛,活脫就是場大戰吧。
    
        那些球員,如書裡說的,就是我們的代理人,我們把自己本身對於勝利的渴望與成為英雄的想望,寄託在他們身上。

        甚至如NBAMLB等職業運動裡的球星或是好萊塢電影裡的人物們,或多或少都扮演了這樣的角色,背負著為普羅大眾活出熱情與成就感的責任。沒辦法,我們的人生大抵上都非常平淡乏味,充滿了無奈、壓力與挫折,因此才需要英雄,需要奇蹟,需要逆中求勝的勵志故事,來填補空虛,然後透過對角色的自我投射,找到出口。林書豪能夠橫空出世,也是因為他在每一方面都恰恰滿足了我們對英雄的期待。


    
        在書裡,村上還提及西班牙哲學家加塞特曾說過的「物質界的脫臼」這麼一個有趣概念。意思大概是說,那些人生中種種冒險的夢,本質上是非現實的,彷彿興奮的腦部所冒出的雲氣,但人們企圖去冒險的意志與毅力,卻是透過人體所展現出來的貨真價實的東西。
    
        在現實與非現實兩者之間的差距,他稱之為物質界的脫臼。
    
        村上提到,在奧運會這個特級的「物質界的脫臼」大集合中,沒有人會去在乎貨真價實的努力,大家所關注的,不過是結果能夠與現實有多大的脫臼罷了。就只是抬頭望著那飄在空中彷若城堡般的美麗氣球,以及上面貼了共幾面金牌銀牌銅牌這種裝飾外觀的金屬亮片。
    
        我相信在許多人的眼裡,那些透過人體所產出的不可思議的意志與努力,只有在轉化成獎牌數字時,才是重要而有意義的。人民每天打開報紙關注又添了幾面獎牌,政府與體委會時時刻刻關切著出發前設定的目標能不能夠達成,媒體早就準備好奮鬥故事的草稿,待選手奪牌後就能馬上刊出。事實上,對這個世界來說,事情就是這樣。對運動選手來說,我想也是一樣,因為那座氣球城堡,儘管只是飄緲雲氣,畢竟是驅使他們堅韌意志力的原動力。沒有冒險的夢,就沒有貨真價實的努力。
    
        放在我們每個人的身上,不也是這樣,每個人在各自的生活中,認真地投注巨大的努力,追求著自己的脫臼性。到頭來大家所看的(或是所能看見的),也只是你這個人到達了多大的脫臼性而已。



輸贏的意義,深度的價值

        在這本書裡,村上雖然鉅細靡遺地紀錄了在雪梨的每一天,但他本人也很坦白地說,奧運無聊透了,然而也因為忍受著無聊堅持看下去,才能見證幾個深深打動內心的時刻。他說:
    
        「難道就沒有比奧運更無聊的東西了嗎?我心不在焉地望著窗外,試著針對這個稍微思考一下。不過,這根本就不必費心去思考。答案是YES。YES,YES,YES。奧運非常無聊。那麼你是否對前來雪梨一事感到後悔呢,或許各位會這麼問我。是不是覺得沒有來看奧運該有多好呢?待在雪梨的這三個星期,對你來說是不是都白白浪費掉了呢?
    
        不,不是的。沒有那回事。完全不是。反而覺得真是來對了。儘管我認為去看伯羅奔尼撒戰爭應該會有意思得多,但還是覺得很幸運,能夠來到這裡,看這場奧林匹克大會。在寫給某人的信中也曾提過,在大會中遇到的好幾件事情,深深打動了我的心。而那些事情,如果不是我忍耐著漫長的無聊,邊忍著呵欠邊看下去的話,應該根本就不會看到才對。

    
        村上在此指的,是開幕典禮的尾聲約翰威廉森(John Williamson)帶領全體觀眾齊聲合唱「Waltzing Matilda」的那刻,以及日本選手高橋尚子與澳洲原住民凱西弗里曼(Cathy Freeman)分別在「女子馬拉松」以及「女子400公尺」項目中獲得金牌的剎那。
    
        他在書裡非常動人地描寫了當下那片刻的感覺,我想若非身處在那個人時地環境,可能真的很難體會,因此我特地上YouTube找了影片來看,很神奇的是還真的有,邊看邊對照著書裡的描述,揣摩村上寫稿的心情,真的很有趣。

          《2000年雪梨奧運女子馬拉松決賽高橋尚子奪冠片段
           
        
        雪梨奧運的馬拉松號稱是史上最艱難的路線,高高低低的坡度非常難跑,加上當天晴空萬里,空氣炙熱乾燥,對於選手的體力是一大考驗。高橋尚子在35公里給水站拉開與莉蒂雅西蒙的距離,一路領先到終點,最後進入體育場繞圈時,西蒙加速追趕,兩人距離開始縮小,還好高橋之前距離拉得夠長,才得以保住勝利。(沒在現場還是看得很緊張阿)

           《2000年雪梨奧運女子400公尺凱西弗里曼摘金片段
           

        凱西弗里曼是澳大利亞的原住民,這個以白人為統治階級的國家一直以來對原住民有極深的偏見與歧視。這次的奧運會,竟然由從沒拿過奧運金牌的凱西擔任奧運聖火的最後一棒,許多人不以為然地覺得是政治正確的產物,開始閒言閒語起來,於是她傳遞聖火的資格問題在當時成為社會熱門輿論。凱西當年已經27歲了,這項女子400公尺決賽將是她最後一次參加奧運。

        面對著龐大的話題壓力,她在這項比賽中用金牌封住了所有人的嘴巴。但衝破終點線後,凱西卻像失敗了似地軟倒下去,將頭套拿掉,接著將鞋子也脫掉,就這樣靜止坐在那兒過了好幾十秒才起身。此時有人將兩面旗子扔到跑道上,一面是澳洲國旗一面是澳洲原住民旗,凱西撿起來後拿在手上,才開始像想起來似地、笑容也逐漸綻放地跑步繞場。

        村上在書裡寫道此時此刻,他能感到整個運動場彌漫著一股巨大而溫暖的同感狀態氛圍。那是澳洲白人與原住民擁抱和解的重要歷史性時刻。在那一刻,不僅是原住民,不僅是澳洲白人,全場觀眾都為她歡呼沸騰。「一名女性,僅僅跑了400公尺,竟然就足以產生膨脹至如此巨大的感動。」村上說道。
   
        我也開始回想,屬於台灣人的奧運感動時刻。
    
        不得不提的就是「亞洲鐵人楊傳廣」在1960年羅馬奧運時摘下十項全能銀牌,勇奪中華民國史上第一面奧運獎牌。另外還有「飛越的羚羊紀政」,在1968年墨西哥奧運的田徑女子80公尺跨欄項目獲得銅牌,這也是中華民國史上女運動員的第一面奧運獎牌。(當時選手服上都還繡著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
    
        我回顧了當年的相關資料和影片,了解到當時與中共的緊張關係下,選手們都被迫互相監視並回報,在這樣的壓力下能奪牌真的很不容易。因為奪了牌是國人之光,但表現失常就可能被扣上被中共收買的髒帽子,這種壓力是助力還是阻力,我真的無從想像起。不過話又說回來,儘管楊傳廣與紀政的這些光榮時刻我都沒有參與到(還不曉得在哪兒飄),但看著看著還是起了雞皮疙瘩。

        對我這個棒球迷來說,往年奧運最關注的賽事自然是棒球,其他的五花八門的比賽就像玻璃櫥窗裡其它的擺飾一樣,頂多只是隨意瀏覽過的份兒。04年雅典奧運與08年北京奧運雖然都只獲得第5名,北京奧運時對中國之戰更在12局下半連丟5分被逆轉,但還是有好幾場高水準的比賽與百看不厭的經典對決。

        至於1984年洛杉磯奧運銅牌與1992年巴塞隆納奧運銀牌,這段棒球最巔峰的時刻則因為年紀太小完全沒印象,同樣只能透過畫質模糊的影片去溫習當時國人的沸騰般感動。

                1992年巴塞隆納奧運中華隊擊敗日本晉級冠軍戰
           
    
        影片為該場9局下半的片段。當時中華隊以5比2領先,投手是郭李建夫,一人出局,一壘有人。郭李投出後,打者擊出三壘滾地球,三壘手吳思賢迅速驅前低身將球撿起快傳一壘,日本隊打者向壘包一撲,球還是先到,刺殺出局。最後一個出局數還是三壘滾地球,同樣是吳思賢接到後快傳一壘,結束比賽。

        當時陣中的球員現在大都已是教練級的了,像江泰權、羅國璋、黃忠義、陳威成等。那年我8歲,完全沒有印象,因為直到國小三年級10歲,我才開始跟著爸爸看棒球。

        而身為台灣人,我想任誰也忘不了雅典奧運上「陳詩欣」與「朱木炎」先後拿下兩面金牌的瞬間,以及他們在頒獎典禮上聽著國旗歌演奏時熱淚盈眶的表情。我記得當陳詩欣被佩上奧運金牌後,國旗歌隨之響起,悠揚旋律縈繞會場,陳詩欣比著敬禮手勢,望向懸掛天花板的運動會旗,眼睛裡全是淚水。那淚水所乘載的情緒,除了替國人拿下第一面奧運金牌的喜悅外,還包含了許多自己的點滴故事吧。

          2004年雅典奧運》「陳詩欣奪台灣史上首金之受獎片段
            


        陳詩欣從18歲承受不了壓力離家出走,到迷途知返、重披跆拳道服,最後克服別人看笑話的眼光,不斷苦練一路拚到奧運終獲金牌。這段歷程所發生的事,遠遠不是區區一面獎牌能夠道盡的。只能說,每一面獎牌的背後,都是數不盡的血汗淚。就算是美國、俄羅斯和中國這種不斷以預期內的壓倒性步調累積獎牌的奧運強國,那被涵蓋在眾多數字裡的每一面獎牌,也都是無盡的努力與堅強的鬥志所換來的。儘管那在我們眼前不過是冰冷數字與陌生的名字而已。
    
        然而有的時候,在記錄之外的地方,在獎牌榮光照不到的地方,往往上演更撼動人心的場面。說到這裡就不能不提,北京奧運時膝蓋韌帶斷裂卻仍堅持出賽的「蘇麗文」在銅牌賽中跌倒了11次卻每次都爬起來繼續奮戰的那漫長7分鐘。
    
        那場比賽裡,蘇麗文把全身力量用右腳頂著,以受傷了的左腳攻擊,但每隔幾秒鐘就重心不穩而跌倒,趴在地面臉上露出痛苦表情,每回裁判向前詢問是否要棄權時,她總是雙手握拳表示可以繼續,隨即搖搖晃晃站起身來。
    
                 2008年北京奧運》「蘇麗文令人動容的銅牌戰
           

        我每次看這一幕,每次心都揪一下。我想不論是哪國的選手或觀眾,觀之無不動容吧。運動場雖是個以成敗論英雄的地方,卻有所謂「贏了卻輸了,輸了卻贏了」的時刻,這牽涉到一個道裡,每場比賽到頭來,與其說是在跟對手比,不如說是在跟自己比。你可能贏了比賽卻輸了風度,相對地你可能輸了比賽卻贏得尊敬。那些足以撼動人心的元素,不一定來自帳面上的成績,還有運動家風度及個人尊嚴的展現,而更深層的,是背後的堅持動機。
    
        原來,蘇麗文備戰北京奧運時,父親被診斷出罹患鼻咽癌,於是兩人約定,父親好好對抗病魔,而遠赴北京的女兒則盡力取得金牌。明白了這層動機再回頭看蘇麗文的奮戰影片,就更加地打動心坎裡了。而同樣地,即使順利奪牌,這背後的情感也不是一面獎牌能夠訴盡的。
    
        在《雪梨!》這本書裡,村上春樹不只是強調高橋尚子與凱西弗理曼這兩位金牌得主的故事,而是去深究了兩位與獎牌無緣的日本馬拉松參賽者(犬伏孝行與有森裕子)的心情歷程,並以此作為書本開頭與結尾的文章。或許某種程度上,這作法是基於「down to earth」的用意吧。除了書寫光輝,也挖掘陰影。沒有人永遠是贏家,也沒人永遠是輸家,透過了解自己的弱點,下次便能夠跳得更高。關於這個道理,村上說道:
    
       「我們每一個人─應該說幾乎每一個人─都背負著自己的弱點過日子。在大部分的情況下,我們無法去除那弱點,也無法將之毀壞。因為那弱點已經成為我們的部份在運作著。當然我們可以悄悄將之隱藏在別人看不到的地方,可是以長久的眼光來看,這麼做並沒有任何好處。
    
        我們唯一能夠做得更正確的就是,主動承認自己心中存在著弱點,積極去面對,巧妙地將之拉到自己這邊來。就是不被弱點拖著走,反而將之改造成墊腳石,讓自己能夠站上更高的地方,如此而已。這麼做,我們最後才能夠獲得身為人的深度。不論對小說家來說,對運動員來說,或是對各位來說,原理上都是相同的。
    
        我當然喜歡勝利。肯定勝利的價值。那毫無疑問令人愉快。可是我更喜歡深度,更肯定深度的價值。有時我們會贏。有時我們會輸。可是在那之後,我們還是得繼續活下去。

    
        每個人有生命中每個階段的不同挑戰,面對如雲氣般的極度不真實的挑戰,我們有的是貨真價實的努力與鬥志,至於弱點,我們可以先發制人地去對付它,由此開始,一步一步追求所謂物質界的脫臼性。而無論巨大的脫臼性有沒有達成,不管它們有沒有被世界看見,逐夢過程中的這份努力與意志,與其所代表的意義,我想才是對於一個人來說最重要的東西吧。
   
========================================================


書裡記下來的句子

 

「現在的奧運會,不論怎麼看,都已經被商業主義綁手綁腳了。什麼地方一定有哪個傢伙正在大撈一票吧。即便搬出『現在如果不這麼做的話,奧林匹克運動會就很難維持下去。商業主義是必要之惡阿。』這一類的大道理,只要有如此鉅額的金錢在流動,必然就有人從中獲得不當的利益。這是理所當然的事情。那麼,到底是什麼人得到好處呢?」

「『我現在到底在這種地方做什麼呢?』我這麼想。只覺得像是走進了互相映照的兩面鏡子之間看著自己的模樣似的。也就是說,有一個千里迢迢來雪梨,認真看著沒有什麼特別的必要去看(結果卻看了)的英國對德國排名賽的我,有一個從外部某處看著那個我的我,然後還有一個從更外部看著那個我的我…影像在這種情形下無限外圍化。雖然影像非常真實,可是其中並沒有一個主題。我到底在這個地方做什麼呢?」

「在現場看著這一幕,心裡有種實際的感觸,那就是:在馬拉松比賽裡,勝利者並不是只有第一名的選手而已。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戰鬥。我們每一個人,在各個不同的地方,進行著各自的戰鬥。我們攤開早上的報紙,計算獎牌數。美國多少面,俄羅斯多少面,日本多少面,可是那種東西到底有多大的價值呢?不就只是搖獎計的記數而已嗎?」

「要將冒險從咱們這夥伴的身上去除似乎是可行的,可是(要去除)努力和毅力卻沒有辦法。那些冒險,或許只是從興奮的腦部冒出的雲氣,可是企圖去冒險的意志卻是現實而貨真價實的。
 
我們可以說,所謂的冒險是物質界的脫臼,是非現實的。企圖去冒險的意志,努力以及毅力之中,會蹦出兩種很不可思議的本性來。而這兩種要素,分別隸屬兩個相反的世界。也就是說,意志是屬於現實的,而所欲求的東西則屬於非現實。」



「至於正義到底在什麼地方,這種事情我根本沒什麼興趣。什麼才是正確的─到頭來一切都只不過是相對的罷了,不論是哪個人、怎麼去思考什麼事情,只要經過一段時間,一切的天平都會往應該傾斜的方向傾斜。事情的大部分,都會在人的手所無法觸及的地方被決定。」

「閉幕典禮次日午後的奧林匹克公園。一切都顯得冷清,運動場看起來就像是一群壯觀的紙糊頭。杳無人跡的建築物,海鷗群大模大樣棲在屋頂上面傲然睥睨四周。所有的旗幟都已收起,一切的火都已熄滅。一個人站立在這嶄新的高科技廢墟的正中央,我不禁覺得在哪裡完成的一切成就,都像是轉眼之間的幻夢一樣。彷彿是巧妙地模仿現實所製造出來的攝影佈景似的。」

「不用說,在這種日常之中,我們只能夠繼續貼著地面生活而已。明天,明天,然後又是明天。我們繼續戰鬥,有時後也會走投無路。可是唯有一件事可以確定。若是競賽者喪失了鬥爭心的話,就等於是放棄戰鬥了。」

 

 ========================================================

電影澳大利亞》「Waltzing Matilda插曲

這個 Waltzing Matilda 的版本很好聽。

雪梨奧運Slim Dusty 演唱Waltzing Matilda片段

 我找不到 John Williamson 在開幕典禮唱的版本。

2004年雅典奧運》「陳詩欣奪台灣史上首金片段


2004年雅典奧運》「朱木炎奪台灣史上第二金片段


2004年雅典奧運》「朱木炎跆拳道金牌頒獎典禮片段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純白裡的繽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