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影片的感動 (347)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忠烈楊家將 --- 我們只想回家!

        清明連假,跟表哥和弟弟去看了于仁泰導演的新作《忠烈楊家將》。

        老實說,我對於中國大陸不斷「把歷史人物或事件搬上大螢幕」的相關作品早已有點麻痺,幾乎每年都有斥資數億人民幣的古裝史詩大片出爐,不然就是某位千古聖賢或武學宗師的恢宏一生又被改編成電影。

        向過去挖題材拍片,似乎是在中國廣電總局亮晃晃的審查剪刀下,最安全也最理想的作法之一。要拍創意一點、尖銳一點、新穎一點,中國導演除了姜文外尚看不到第二人。沒辦法,若拍現代,就只能揀「都會愛情故事」或「小人物奮鬥史」等等對官方無害的主題,你如何期待中國出現像戴立忍《不能沒有你》這類衝撞體制的電影呢。於是識相 (無奈) 的中國導演們,經常都得自我閹割,揣摩上意,在玻璃打造的有限空間裡,小心翼翼地奔跑。

        這部《忠烈楊家將》亦不例外。

        為家為國犧牲捐軀,這是多麼符合統治者利益的理念阿。經過文革「破四舊立四新運動」對傳統文化與道德價值觀的摧毀,中共為了社會安定與和諧,理所當然大力歡迎鼓吹「忠孝仁愛信義和平」的電影。還記得之前去中國旅行時,光是《包青天》就不知道在幾個頻道同時開鍘了。

        不過《忠烈楊家將》的最大問題在於,除了鄭少秋扮演的楊業真正讓我感受到對國家的一片忠心赤誠,其餘楊家七子在這方面似乎沒什麼著力。就只給人「他們要去救爸爸,而且他們要一起回家」這樣的印象而已。

        當然說烈是很烈,六個英俊挺拔、身手不凡的兒子在大逃殺的過程中,就這樣一個個沒了 (我座位後方有好多女生接連發出啜泣聲),但片中所呈現的精神離「」字確實還有段差距,頂多只能說是「」,儘管是轟轟烈烈的孝。

       因此,我覺得英文片名似乎比中文片名還能傳達此片內容:「Saving General Yang」,不過翻成「搶救楊將軍 (好像有點耳熟,搶救雷恩大兵?) 」好像也有點令人摸不著頭緒就是。真是傷腦筋阿。

純白裡的繽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逆轉人生 --- 雙向流動的救贖

       在這不完美的世界裡,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其看似無解的難題、密不可宣的殘缺,或是觸碰不得的禁忌。對此我們無從訴說,亦不知從何說起,只能深埋心底,暫且假裝它們不存在,或是獨自懷抱這些缺陷,小心翼翼地活著。

        然而生命有趣的地方在於,往往是預料之外的人,推了你一把,助你扭轉這一切,讓你明瞭,雖然每個人都有其困難和缺陷,但內在也都具備相對應的勇氣和能量,只是被固我的思考模式給封印住罷了。

        透過這些人,我們看見生命另一片風景,並且相信自己值得那些美麗。

        這種人,或許就是所謂的「貴人」。

        《逆轉人生》也給我類似的感覺,因為它的好看,出乎我意料。原本只是印象中有人推薦,租來一探究竟,沒想到整部電影從劇本、剪輯、運鏡、配樂到演員表現,各個環節竟都如此甘醇、深刻且動人。   

        故事是這樣的。菲立普是位家財萬貫、優雅貴族般的白人富翁,擁有莊園別墅、私人飛機,以及專屬的秘書、廚師與家僕。熱愛滑翔翼運動的他,多年前因為意外事故摔成了癱瘓,全身功能只剩下抬頭和清楚意識。不過對菲立普而言,最難受的並非癱瘓之苦,而是喪妻之痛。

        「我最大的殘障不是坐在輪椅上,是活著卻失去了她。」他這麼說道。

        迪斯是個有犯罪前科的黑人混混,身強體壯,孔武有力,然整天遊手好閒,生活毫無目的,只等領社會補助金過活。看著擔任洗窗工的母親,為維持家計單日洗幾百片玻璃,心裡愧疚卻也無可奈何。

純白裡的繽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小星星的心願 --- 高棉兒童的困境,善意的漣漪
    
        前陣子看了一部紀錄片,英文片名叫「Small Voices」,直譯為「渺小的聲音」,台灣發行商翻成《小星星的心願》,乍聽片名還以為是印度片《心中的小星星》。
    
        雖然兩片的主題都是關於「不受重視與關懷的邊緣兒童」,但前者的問題急迫性與惡劣程度遠勝於後者,以翔這類小孩只是特殊天份被誤解與埋沒而已,但柬埔寨大部分兒童卻連書都沒得讀,甚至溫飽都很困難。
    
        在這部紀錄片裡,拍攝團隊透過柬埔寨兒童基金會 (Cambodia Children’s Fund) 的協助,訪問機構負責人與老師們長年第一手接觸輔導這些孩子的心得,並貼身採訪記錄了裡頭好幾位孩童的生活,包括家庭困境、被收容前的日常概況,以及對未來的憧憬與夢想等等的面向。
    
        原就聽聞柬埔寨是亞洲最窮國之一,但看了記錄片後,方知狀況如此惡劣。其實,柬埔寨國土有四分之三都是肥沃平原,過去也曾為中南半島的魚米之鄉,在南宋及元朝時期,這裡更存在過輝煌的吳哥王朝。不過自從 1975 年紅色高棉攻佔首都金邊,實行極左恐怖統治開始,這塊沃土的命運便落入不復之地。
    

純白裡的繽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志氣 --- 退後就是向前
    
        年假期間,接連看了兩部剛好分屬不同極端的電影:《親愛的奶奶》和《大尾鱸鰻》。前者的導演把電影院當作自己的大腦,我莫名其妙走進他的腦袋,看他自個兒在那追憶爸爸和奶奶。後者把電影院變成豬哥亮的歌廳,大夥兒在裡頭聽下流髒話聽到不亦樂乎,外面還有一批又一批人等著進去聽。
 
        這兩部「極小眾」與「極大眾」的電影,擁有九十九個不同的地方,唯一一個相同點,就是「都沒把故事說好」。一部沒把故事說好的電影,不管擁有多少擁護者,對我而言,依舊無法真心推薦給其他人看。
    
        「過年看的兩部片都只能讓我搖頭。唉,我只想好好看一部電影,有那麼難嗎?」這些話我不曉得感嘆幾次了。
    
        前幾天,看了老弟極力推薦的《志氣》。他幾乎是連拖帶拉把我帶進電影院去的,因為此片跟《親愛的奶奶》一樣,在電影版也幾乎清一色好雷,傻眼過一次後,我實在無法不想起那慘痛經驗。而且,郭書瑤真的會演戲嗎?
    

純白裡的繽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

大尾鱸鰻 --- 豬哥亮牌再次奏效
    
        前幾天偕家人朋友一同觀賞《
大尾鱸鰻》這部三天全台票房六千萬、一周破億的超夯賀歲國片。看完後身邊的人全都說難看。「根本浪費錢嘛。」「太低級了,我完全笑不出來。」「國片又走進死胡同。」「這種片竟然破億,台灣人到底在想什麼。」我想我大概聽到了以上的聲音。
    
        我在觀影前就聽說這片是「髒話」、「笑話」與「諧音梗」的大雜燴,沒什麼劇情可言,更別提內涵、文化或是精神之類的東西,換言之,擺明了跟你低級到底的電影。連導演自己都說《大尾鱸鰻》的確是一部販賣低級的喜劇。
    
        看了之後跟我預想的差不多,便不覺有什麼失望之處,就像我在聞大便前,就有心理準備這會很臭,故看完整部電影,我也不過是聞到預期中的臭味而已。當然髒話尺度之大令我有些驚訝,也替那些帶小孩去的爸媽捏一把冷汗,但很多低俗笑點確實也讓我笑了。不得不說這坨大便的味道還真帶勁兒。
    
        我覺得《大尾鱸鰻》的票房成功,並非代表台灣電影產業又再度撞牆,例如什麼「國片已死」之類的說法,或是進場觀眾的素質問題。事實上,我覺得此片會在中南部大賣,純粹是「大家喜歡看豬哥亮」而已。
    

純白裡的繽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親愛的奶奶 --- 所以到底是誰的問題呢?
    
        瞿友寧導演的電影新作《
親愛的奶奶》自上映之初我就注意到了,當時是被海報上男孩的逗趣表情與後方那位奶奶的慈祥面容所吸引,而且整個構圖氛圍帶有幾分魔幻寫實的味道,直覺此片應是我會喜歡的溫馨小品。
    
        後來查了時刻表,發現台南的場次不多,似乎不趕緊便會就此錯過。雖然日後租片亦可,但在電影院看總是比較有感覺。另外,此片在批踢踢電影版上享有「零負雷」的超高評價,讓我更具信心。
您看看,連難搞的鄉民們都能降服,沒道理對於電影包容度一向很大的我會覺得不好看吧。
    
        因此,趕在春節國片賀歲檔的浪潮輪番來襲前,呼朋引伴一同觀賞《親愛的奶奶》,進場前還叮囑面紙務必備好,因聽說此片洋蔥含量極高。
沒想到,出乎意料,我們竟然一致認為不好看。
    
        我弟說到後來,他一直努力尋找此片好看的地方,心想:「不可能阿,明明大家都這麼推,怎會是雷片呢,一定有哪裡自己沒注意到吧。」我弟的朋友則說他看到一半好想起身轉頭就走,只因被招待怕太過失禮,才硬著頭皮繼續待著,最後切換成「睜大眼睛找 BUG」的心態撐完全片。
    

純白裡的繽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1) 人氣()

愛在夕陽下 --- 勇敢締造最重要的時刻
    
        前陣子,看了一部聽都沒聽過卻讓我感動萬分的電影,叫《愛在夕陽下》。這是我在出租店舊片區的架上偶然看到的,片名毫不起眼,是那種「跟其它九部電影一塊唸給你聽,請你依序背誦出來,你極可能會漏掉」的平凡程度。
    
        不過選電影有時候跟交朋友很像,越刻意聳動、無所不用其極想吸引人注意的片名,越有可能是爛片。例如《史前萬惡巨獸》或《末日浩劫》等等之類的。基本上,這些電影光看片名就等於看完整部片了。除非我受困荒島,手邊只有這些片子可看,不然我完全沒有觀賞的欲望。話說回來,都受困荒島了還看災難片,確實也有點荒謬就是。
    
        相反地,許多擁有簡單平淡片名的電影,看完後反倒有種清新回甘的舒服感受,讓人靜靜地去思考生命點點滴滴的意義,而非利用誇張的聲光效果來回轟炸觀眾的感官神經,使你獲得激烈短暫的視聽快感。因此,回到交朋友這點,與其當個在初期就異常高調、讓人無法將眼光移開的角色,我寧願潛心默默韜養自己的光采,因為看的見的人,自然會看見。
    
        如同《愛在夕陽下》這部片,儘管不起眼的它被嵌在舊片區不起眼的角落,但總會有那麼一雙緣份的目光,停留在它身上,那麼一隻好奇的手,輕輕地將它帶走。很開心我是那個有緣人,偶然間發現這部好電影。所以說,排行榜上的名單不一定等於優質好片,被擱在角落的片子也不見得就是爛片。我從來不看出租排行榜選片,而是依憑自己的直覺。

純白裡的繽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哈比人:意外旅程 --- 不意外的觀影過程
    
        趕在電影下檔前,呼朋引伴一起看了這部《哈比人:意外旅程》。

        睽違十年,終於重回那個正邪勢力分庭抗禮、部族爭戰不休,卻令人無比嚮往的中土世界,心情難掩興奮。老實說,我本來提不起勁去看這部片,畢竟演員陣容與《魔戒》系列相比,相對遜色不少。
    
        雖然精靈國王和女王、巫師甘道夫與薩魯曼都是原班人馬,甚至佛羅多也有短暫亮相,但少了充滿領袖魅力的亞拉岡和渾身散發靈氣的弓箭手勒苟拉斯,光靠哈比人與矮人撐起整部片,感覺就是缺了什麼。(我沒有身高歧視喔!)
    
        話雖如此,在檔期接近尾聲時,我終究不敵對中土世界的懷念,想起那一場場驚心動魄的磅礡戰役、讓人屏息的壯闊美景,以及哈比人村莊與世無爭的獨特風情,忍不住還是衝了電影院,買到台南地區 3D 版最後一場的票。
    

純白裡的繽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甄嬛傳 --- 勝敗榮辱,存乎己心
    
        大約半個月前,我因為好奇甄嬛傳這部清宮大片葫蘆裡賣的到底是什麼藥,竟然讓這麼多人身中其毒、無法自拔,於是打開 YouTube 網站,鍵入「甄嬛傳」三個關鍵字,點選其中一個視頻版本。

       結果,就這樣一腳踏進滿清皇城,直到前天深夜才惆悵滿懷地出宮。
    
        我不常看連續劇,之前看過日劇一公升的眼淚流星花園,以及陸劇成吉思汗神鵰俠侶等,但那也都好幾年前的事了,故一開始,我抱持姑且看之的懷疑心態,推著冷冷硬硬的局外人眼鏡,想好好地瞧瞧這部【甄嬛傳究竟有何能耐,把這麼多人都給騙進宮去。
    
        意外的是,看了首集「秀女入宮」後,我居然接著點第二集,然後不一會兒就看完,而且第三集差點又給它點下去,幸好及時忍住。不過根據「時間相對論」的經驗法則,快樂時光總是特別快。因此,當感覺到「奇怪,怎麼這麼快就看完」時,我清楚明白,這下我也中毒了。
    

純白裡的繽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史丹利的便當盒 --- 每個孩子頭上都有一片天空

        提起導演阿莫爾或許很多人不曉得,但說到他執導的《心中的小星星》,想必各位就印象深刻了。這部《史丹利的便當盒》是阿莫爾導演及其製作團隊於 2011 年推出的新作。印度上映首周便開出亮眼票房,更捧紅了片中童星帕索古普特,讓他短時間內就成為超級國民童星。
    
        《史丹利的便當盒》與《心中的小星星》一樣,皆以孩子的教育議題為核心,帶出現今社會裡種種值得商榷的現象與風氣。後者揭示僵化的教育體制與家庭教養對擁有繽紛天份的小孩的無情抹殺,前者則利用看似趣味橫生的校園便當大戰為線頭,一步步直指存在於光鮮亮麗印度印象下嚴重的童工問題。
    
        兩部片的製作初衷都很值得肯定,但就電影本身精彩度來說,《史丹利的便當盒》比起《心中的小星星》,實在差了一大截。
    
        雖然兩部片裡角色性格的好壞都非常典型極端,好的老師不是如天使般貌美就是散發出彷彿救世主降臨的慈悲光輝,壞的老師長相若非怪狀奇形就是面目猙獰,但《心中的小星星》裡的美術老師的同理心有著背後的故事緣由,不會讓人覺得平白無故天降聖人。至於飾演反派的父親與其他老師們,雖然一度令人咬牙切齒,最後也都有了圓滿的角色處理。
    

純白裡的繽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球愛天空 --- 男人一輩子的熱血與浪漫
   
        身為一個土生土長的台南獅迷,理所當然衝了上周五《
球愛天空》的首映。說實在的,還不錯看。作為一部排遣時間的電影,此片算是蠻稱職的。所謂「排遣時間」的電影,是指當下能夠放鬆身心愉快地欣賞,思考的大腦得以休息,儘管看完後不太會去回想劇情,幾乎沒有所謂的後勁或回甘,但觀影的兩個小時確實是「歡快」的。
    
       電影取名「球愛天空」,我覺得一方面是指「對棒球的熱愛」,也就是熱血棒球魂的具體展現。另一方面和「求愛」一語雙關,因為吳建豪飾演的林承輝在片中猛烈追求王予柔飾演的王予柔。第三則是「字面涵義」。電影裡不斷提到的全壘打要怎麼樣才能打出來呢?很簡單,讓球往遠方的天際直直飛去就對了。而這,也呼應了電影最後那顆飛越觀眾席的全壘打球的意境處理。
    
        不過老實說,與林承輝自己的棒球夢相比,我認為郭子乾飾演的父親那渾身散發出來的棒球魂更令人印象深刻。在片中,我比較感受不到棒球對於林承輝的意義為何。小時候,他在巷子練投時曾說:「我爸爸說,打棒球的都是英雄,投手丘是球場上最高的地方,所以投手是大英雄。」這本來也沒什麼。棒球選手受到父親影響才接觸棒球的自然不在少數。
    
        長大後,林承輝不曉得為什麼放棄棒球,到台北念書,而且還學壞了。我行我素地抽菸和違反校規,成為教官眼中的頭痛人物。總而言之,電影把這段塑造成年少輕狂的林承輝的短暫迷航。後來回到了台南,在朋友鼓勵之下終於重回棒球的環境,加入長榮大學棒球校隊。
    

純白裡的繽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少年 Pi 的奇幻漂流 --- 天地不仁,萬物有情
    
        最近在書上看到一則小故事,有個人在經歷了重重世間磨難後,來到天堂,神喚他過來身邊,接著白色衣袖一揮,雲層底下現出一片海灘。海灘上有著兩排長長的腳印,一前一後。
    
        神說:「前面這排腳印,是你一生的足跡,後面那排則是我的。我一直在照看著你。」那人點點頭,但隨即發出疑問,手向前一指:「可是中間部分只剩一排腳印。你看,那就是你丟下我的證據。」神露出微笑,說:「那是我背著你往前走的足跡阿,你沒發現那些腳印特別深嗎?
    
        欣賞完李安新片《少年 Pi 的奇幻漂流》,我想起這則小故事。追究沙灘上那一段只剩一排的那些腳印究竟是「自己的」還是「神的」,就好比在探討電影中兩個版本的海上漂流記孰真孰假。如何解讀,耐人尋味。
    
        一部有深度的電影是多面向、多層次的,允許不同思考角度,切入後的層層意涵也禁得起討論。而驅動、延伸這一切理性思考與討論的,說穿了還是電影的後勁,也就是電影予人的情感衝擊。
    

純白裡的繽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1) 人氣()

 

麥迪遜之橋 --- 你可否見識過那美麗?

        久聞《麥迪遜之橋》大名,最近終於得見此片。
    
        這部電影的男女主角,克林伊斯威特和梅莉史翠普,一直是我很喜歡的兩位演員。前者是許多人心目中永遠的西部硬漢,兼執導演筒後也有亮眼成績,兩度獲得奧斯卡最佳導演獎。雖然前期口碑票房不佳,但從《殺無赦》開始,好像被貫通任督二脈似的,作品幾乎部部水準之上。至於梅姨,這位當今演技派女星的第一把交椅,自然不需多說,縱橫影壇數十年,似乎沒有角色難得倒她。
    
        看兩位堪稱國寶級的老牌影星在 1995 年精彩對戲,實是美好享受。我彷彿乘著時光機回到了當年,筆電的螢幕如機艙的窗戶,透過它,這段唯美浪漫的中年之戀,就呈現在我眼前。

遠方吹來的風,鄉野間的花朵

純白裡的繽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晚安,祝你好運 --- 堅持,做對的事情
    
        「短時間可以騙所有的人,長時間可以騙少數人,但不可能永遠騙所有的人。」看完喬治克隆尼 2005 年自編自導自演的《晚安,祝你好運》,心中不禁浮現這句林肯總統的名言。
    
        記得大學時代,教授在課堂上講到白色恐怖( White Terror )時,曾提到麥卡錫主義( McCarthyism )這個單字,意思是未經證實而隨意指控別人的行為。後來查了一下,知道麥卡錫是 1950 年代初期的美國眾議員,利用當時遍及全國的恐共氣氛,大肆散佈共產黨滲入政府部門、媒體圈和藝文界的謠言,煽動人們在沒有證據的情況下互相揭發,藉此迫害與其為敵的各界人士,以達自身之政治目的。
    
        由於當時比較不認真,功課只做一半,不知道哥倫比亞廣播公司( CBS )記者艾德華.蒙洛與製作人佛瑞德.芬德利率領節目團隊以「無畏無懼小蝦米」之姿對抗「有權有勢大鯨魚」的故事。直到看了《晚安,祝你好運》,才知道當年有這麼一群具有社會責任與道德良知的勇者,敢於挺身而出,挑戰舖天蓋地的麥卡錫主義,為我們示範媒體人應有的專業與風骨。

散播恐懼之人,本身即活在恐懼中

純白裡的繽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大河戀 --- 生命只需要你去愛
    
        關於布萊德彼特年輕時的電影,說真的,我只看過《第六感生死緣》,裡頭他演出堪稱史上最迷人的死神角色,令我們這些男生看了也只能聳聳肩膀,雙手一攤,無話可說。
    
        事實上,布萊德彼特就如同劉德華、金城武這種帥到讓人想吹犯規的演員一樣,觀眾起初通常聚焦在他們的英俊長相,似乎只要看到他們露臉就已足夠,忽略了他們帥氣外表下的演技。而或許他們也曾陷入迷思,反正光是凝著鏡頭微笑電影就會大賣,何需下苦功琢磨演技或是演出那些吃力不討好的角色呢?
    
        所以說,俊美長相有時候也是專業演員路上的阻礙吧。不過布萊德彼特、劉德華、金城武等人也都先後一一成功證明了自己不光是靠臉吃飯的演員。不管怎麼說,這世界真是有趣。
    
        好,回到這篇文章的主題。話說那天下班後我晃去租片店,想找幾部舊片來看。沒辦法,最近的院線片似乎都不太給力。
    

純白裡的繽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玫瑰人生 --- 每當幕簾拉開時
    
        看完描述法國香頌天后琵雅芙精采一生的傳記電影《玫瑰人生》,我的簡短心得是:關於活著最幸福也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就是找到自己真正熱愛的事物,並將生命義無反顧地寄託與奉獻於其中。

        紀錄片《乘著光影旅行》的導演關本良在電影中有句旁白,適切地詮釋了熱情與生命的依存關係,令我印象深刻:「要拍一分鐘的電影,要用上很多個一分鐘。然而製造每個一分鐘的過程中,不知不覺投進的,竟是我們的生命。

        如果能找到自己心甘情願、甚至不知不覺投注生命分分秒秒的事物,便會覺得活著充滿意義,無論那件事情是什麼。倘若這份志業能夠帶給大眾感動,鼓舞、撫慰、滿足許多人們的心,那麼意義涵蓋的範圍就更加擴大了。不只為自己的人生覓得真義,也讓別人感受到生命中珍貴的幸福悸動。

        我覺得這是成功人生該有的模樣。就如琵雅芙的一樣。雖然她在世間只活了 48 年,但人生的精采程度、留給後世的種種豐富回憶與美好資產,卻遠遠超越這小小的一段生命長度。有人活了一輩子,卻像從未活過。琵雅芙的一生儘管短暫卻無比絢爛,短短一輩子活出好幾輩子的精彩。

        事實上,在欣賞這部片之前,我並不識琵雅芙何許人也,但她演唱過的歌曲如《玫瑰人生》和《愛的禮讚》等等的旋律,對我來說卻是再熟悉不過的兒時記憶。小時候在家裡那台舊舊的收音機裡,早已聽過這些西洋老歌好多遍。尤其是《愛的禮讚》那唯美浪漫的副歌旋律,我記得特別清楚。

        當這些熟悉的歌曲在電影裡與琵雅芙的人生相結合,那原本只是童年記憶的美妙旋律,隨著劇情的舖展,一一被賦予新的感動,而且歌詞似乎與琵雅芙的生命境遇互相輝映和呼應,兩相對照之下,別有一番深刻體會。

        電影把焦點擺在琵雅芙「對歌唱永恆不退的熱愛」與「對愛情至死不渝的執著」兩方面,從這兩個角度去細細雕琢她的歌藝生涯。然而,在琵雅芙華麗熾烈地為這兩件事情熊熊燃燒著的人生背後,卻是她對於從小便嚴重缺乏的自信心與安全感的極度渴望。

純白裡的繽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球來就打 --- 夢想與現實之間的差距
   
        上禮拜五跟老弟去看了《球來就打》,原本他聽我說演員有黃少祺與宏都拉斯還興趣缺缺。沒辦法。一個以前演八點檔古裝劇,一個靠著搞笑模仿紅起來。這樣背景的兩個人兜在一起,怎麼看都不像賣座電影的搭檔吧。
    
        我也不太有把握這部電影到底是不是雷片。只是覺得,台灣難得拍出一部以棒球為主題的電影,而且又聽說是描述一位涉嫌放水的前職棒球員嘗試重返榮耀的過程,那麼,身為至今仍時時關注中職的獅隊球迷,我想我應該要進去看看。
    
        我弟和我就這樣抱著姑且一試的心態走進電影院。當時我們並沒有預料到,兩個小時後,我們兩人竟然給予這部電影極高的肯定,開心終於有導演敢碰觸「假球案」這個燙手山芋般的議題,重點是還寫出了出乎意料的好劇本。


詭譎暗流下的熱血信仰

純白裡的繽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破碎的擁抱 --- 握得太緊,張開手只剩碎片
    
        那天去租片店閒晃,在架上看到這片《破碎的擁抱》的 DVD 外殼封面是身穿紅色大衣、頂著亂髮的潘妮洛普,抓住領口,似乎正倉促跑動中的匆匆回眸。當下非常好奇電影的內容會是什麼。
    
        我想起之前看過的阿莫多瓦作品《悄悄告訴她》,這是個描述兩個男人以截然不同的方式進行溝通、表達情感及給予陪伴的愛情故事。很有餘味與後勁的一部電影。導演說故事的方式與能力也令人折服。
    
        因此就把《破碎的擁抱》租回家看了。此片據說是阿莫多瓦的停滯之作,或者說「持平之作」可能比較寬容一點。許多阿莫多瓦迷都做出類似的評論,但大家似乎也一致認為,就算原地踏步,這部處處可見大師手筆的電影也是水準之上。
    
        關於這點,對於只看過《悄悄告訴她》、觀影樣本數不足的我來說,自然沒有太多說話立場。不過我得說《破碎的擁抱》還是讓我看得很入迷。坦白說,電影的劇情就像民視或三立的八點檔一樣,充滿愛恨情仇、背叛謀殺、埋藏多年的謎團,還有父子相認戲碼等等的通俗劇元素。

純白裡的繽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蜘蛛人:驚奇再起 --- 全世界站在身後相挺
    
        前陣子抽空跟弟弟去看了《蜘蛛人:驚奇再起》,原本沒抱太大預期,打發時間成分居多,兩人卻在走出戲院後直呼賺到。

         2002 年我高中剛畢業,還清楚記得當時看到陶比麥奎爾飾演的蜘蛛人,在屋頂陽台上嘗試用各種手勢,無意間發射出蜘蛛絲後,又驚又喜地開始享受擺盪在大樓間的滋味那一幕。

        這部片對我這個就讀男校,以大學聯考為目標,過著平淡無奇、高度壓抑的生活的青春期男孩來說,無疑是英雄美夢最佳的投射場域。
    
        誰不想被蜘蛛咬一口,就此擁有飛天遁地的身手,馳騁騰躍於城市天際線,更美妙的是,懷抱喜歡的女孩在高樓大廈間穿梭來回。當書呆子瞬間變成超能英雄,聯考還有什麼重要的呢。
    

純白裡的繽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革命英雄:切.格瓦拉 --- 人民就是我的信仰

        去年初,我讀完格瓦拉的南美洲遊記《革命前夕的摩托車之旅》後,把華特沙勒斯在 2004 年執導的同名電影租來看。電影拍得很不賴,將格瓦拉與藥劑師好友阿爾貝托的友情、壯闊如詩的公路山景,和過程中所看見的貧窮、壓迫與疾病等等社會問題,透過貼實的鏡頭、深刻的旁白一一傳達給觀眾。是一部非常具有冒險、浪漫和勵志色彩的電影。
 
        最近則找了訪談紀錄片《革命英雄:切.格瓦拉》和史蒂芬索德柏格的紅色英雄史詩二部曲《切:28 歲的革命》和《切:39 歲的告別信》來進一步了解格瓦拉其人。三部加起來超過五小時的電影,這幾天陸陸續續看完。對於這位長相俊美、在全世界被標籤化、偶像化甚至神化的世界革命者,和其盛久不衰的全球崇拜浪潮的背後緣由,好像有了多點的暸解。


革命英雄:切.格瓦拉
    
        首先是《革命英雄:切.格瓦拉》,這紀錄片訪問了格瓦拉的好友阿爾貝托以及其他參與古巴革命的老同志等人。他們訴說著與格瓦拉相處的一段段回憶,其間穿插格瓦拉的許多真實影像。訪談內容從格瓦拉的死開始,講到他對於世界革命的堅持與身為領導者的風範,和在剛果及玻利維亞協助革命的艱困局面與錯誤判斷等。短短 52 分鐘的片長,涵蓋了許多主題。

純白裡的繽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