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仁宇:講大歷史 --- 讀歷史即是讀人心
第一次聽到「黃仁宇」這名字是國中,當時歷史老師推薦了黃仁宇的《萬曆十五年》,說昨晚又讀完一遍,非常暢快。老師的功能除了傳授知識和解題技巧,還有引路人的角色。記得羅振宇說過,他永遠記得中學語文老師有次上課說了這麼一句話:「今天又讀了兩遍離騷,啊哈,就是屈原的那個離騷。離騷好啊,真是好哇。」就因為這番話,他心癢難耐,放學後馬上去找來看。
除了讓你考高分,在現實的考試戰場上得以生存,師者在「門口的那聲讚嘆」給予學生的影響,或許比考卷上的分數要深遠的多。好多年後,我終於看完《萬曆十五年》,也接連讀完黃仁宇的《中國大歷史》和《赫遜河畔談中國歷史》。原來可以這麼去看待歷史,而且,能夠不用被要求強記年代、事件、人物名字,以一股純粹的好奇心與熱情去讀史,真的很幸福。突然想起不知道在哪兒看過一句話:「要毀了一本書,就把他列入考試範圍;要毀了一首歌,就把它設成來電答鈴。」
最近讀完王憶城的這本《黃仁宇:講大歷史》,覺得還不賴。此書從秦朝寫到民國,在黃仁宇「大歷史觀」的架構下,以數字與經濟學視角,試圖還原當初的景況與時局,帶著一份讀史者的理解,評析人物和事件。歷史是人與環境的一連串互動,偶然其實是必然。沒有人生下來就是暴君,自大妄為也許只是自卑作祟。很多看似糟糕的決定,在那個困境裡,或許都是該位人物基於各種相對關係,不得已而為。而當初若有不同作法,局面會怎麼發展?我要是他,又會如何抉擇?這些自動產生的猜想就是讀史之趣味了。套句袁騰飛名言:「讀歷史即是讀人心啊。」
純白裡的繽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歐洲的誕生:神話,理念,現實 --- 敵人塑造了我們
前幾天看完這本書,寫得不錯。可惜有些地方的編排校對沒做好,翻譯也不夠流暢。不過內容確實蠻有料,主要是探討歷史上不同時期裡「歐洲理念」的內涵。整本書的文眼其實就一句話:「自我是透過他者的存在而建立的,如果沒有,那就製造一個出來。」
這個他者,可以是「具有威脅性的敵人」,例如波斯之於雅典,迦太基之於羅馬,伊斯蘭東方之於基督教西方,共產蘇聯之於西方自由民主陣線,而冷戰結束後,新的他者回到了阿拉伯世界,現在則又加進中俄。另外,他者也可能是「比自己弱勢的群體」,如大航海時代的美洲,一直到帝國主義殖民時期的亞非兩洲。
前者是藉由恐懼,激發、凝聚和鞏固了「歐洲認同」,後者則是接觸到科技水準落後的族群後,開始輸出所謂的「歐洲價值」,並以此為冠冕堂皇的藉口,掩飾其貪婪和野心的本質。敵人存在的意義,是團結內部勢力。弱者存在的意義,是強化自我優越感。
換言之,他者形塑了我們,定義了我們。我突然想到一句話:「了解一個人的性格,看他的朋友;了解一個人的能耐,看他的對手。」所以說,自我與他者並非單純的對立關係,還包括了依賴關係。拉拉雜雜打到這裡,覺得老祖宗真有智慧啊,早以「陰陽」二字道破一切,陰陽相生相剋,陰中有陽,陽中帶陰,如太極所示。因此,要感謝你的敵人,因為他們使你更強,而當然囉,他們也將會因為你,而變得更加強大。
純白裡的繽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姿態人生 --- 美麗皮膚下的累累傷口
前幾天,終於把美籍韓裔作家李昌來的第二部小說《 A Gesture Life 姿態人生》看完,心裡非常感動。感動之處不在這本書給我多大的觸動,而是我終於把它給看完了。這麼說真對不住這位當紅美國亞裔作家,但事實確是如此,歹勢啦。
這本厚達 356 頁的原文小說,花了我很久時間閱讀,算一算大概從去年初開始看吧,斷斷續續看了好久,中途還有相隔數月沒翻後來突然想到才又拿起來看的。「唉,為何無法一氣呵成呢?」我也很納悶。
不過我想,除了太久沒看原文小說外,書中用字遣詞的難度也有關係,我知道裡面的字句選用非常細緻優美,但有時那形容實在太過深邃幽微,居然讓我這個「國家認證之合格英文老師」讀得辛苦異常。此事實令我慚愧萬分,冷汗直冒。
「真的不敢說自己是英文老師了。」邊讀邊吞口水邊這樣想著。
純白裡的繽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紅色手指 --- 溝通有礙,久必無愛
依舊拜我那推理小說迷的老媽所賜,前幾天看完了東野圭吾 2006 年的作品《紅色手指》,這是加賀恭一郎系列的第七本小說,差不多跟《嫌疑犯 X 的獻身》同期出版,日前也改編成連續劇,獲得不錯評價。
但凡推理小說,就會有惡行存在。惡行背後的犯案動機千百種,犯後態度及處理亦各不相同,多元地運用和操作角色犯案前後的心思與作為,推理作家得以順利引導讀者的情感流向。
關於《紅色手指》這本書,我只能說東野圭吾此次嘗試非常大膽,因為書中的「惡」實在太過黑暗、太過沉重,到幾乎讓人喘不過氣來的地步。因此有別以往,這次我對犯案者沒有絲毫的同情憐憫,完全是咎由自取、自食惡果。
來聊聊劇情。前原直巳是個整天沉迷網路、被雙親過份溺愛的獨生子少年,有天錯手殺害了一名 7 歲女童,父母發現後竟沒有報警,反而幫忙把屍體處理掉。更誇張的是,為了坦護孩子,在刑警數度叩門、紙包不住火之後,夫妻倆居然把罪行推給癡呆的老母親。
純白裡的繽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哪啊哪啊神去村 --- 生命的反璞歸真
前幾天,表哥推薦我看了這期【商業週刊】一篇名叫《方便》的文章,作者是金惟純,內容主要反思智慧型手機及其它高科技產品所帶來的高度方便性對於人際關係與人性本質的影響。我覺得寫得很好。
裡面有段話是這麼說的:
「很顯然的,現代文明發展的主軸,就是讓所有事物更快、更多、更大,其結果,是每個現代人都消耗更多物資、吸收和發出了更多的訊息、見過更多人、去過更多地方,都是因為一切都太方便、太好用了!普遍的現象是,大家活動力變大了,感受性卻變低了。人和自己、和別人、和大自然的關係,都更複雜、更膚淺。簡單說,生存狀態有改善,生命品質卻倒退。」
這段話讓我想起前陣子看的《哪啊哪啊神去村》這本書。
純白裡的繽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村上朝日堂 --- 沒有負擔的輕鬆小品
這是我讀的第三本【村上朝日堂】系列文集。
此本《村上朝日堂》裡頭收錄的是 34 到 35 歲之間的村上,為讀者大多數是年輕人的【日刊打工新聞】雜誌所寫的文章。之前讀的《村上朝日堂嗨嗬》來自另一本雜誌【High Fashion】,而《村上朝日堂反擊》則是【週刊朝日】上的專欄集結。換言之,村上至少在三本不同的雜誌上,寫過生活隨筆。而且發表的時間多少都有重疊。
對此我深感到好奇與佩服,那就是,每個人的生活,說實在的,每日每日變動不大,通常是日復一日過著差不多的生活,尤其像村上這麼規律性格的人,日子應該沒什麼差異性吧。
他到底是如何觀察與收集了這麼多生活妙趣與靈感呢?
純白裡的繽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真夏方程式 --- 明白一切後,選擇該走的路
「這個世界充滿了謎團。即便只是小小的謎題,靠自己的力量將它解開時的快樂,沒有其他事物能夠比擬。」
這個史上數一數二長的寒假,我那可稱得上「重度推理小說迷」的老媽推薦我讀了東野圭吾的《真夏方程式》。推理小說是非常適合用來打發時間的文類,因為一旦隨著劇情進入命案謎團,不看到水落石出怎能善罷甘休?
廢寢忘食或許太過誇張,但手不釋卷絕對是有的,故而時間,往往在高潮迭起的解謎過程中,不知不覺過去了。記得大學有位教授說過:「書看一半就好,不一定每本都得從頭讀到尾。」這句話自有其意義,但我蠻好奇他是否在閱讀推理小說時也能確實執行這樣的哲學。
東野圭吾的書我看過《嫌疑犯 X 的獻身》和《惡意》。前者令我訝異一個人竟為愛犧牲到這般程度,且最大爆點居然藏在最後一頁。後者雖不若前者精彩,但讀者透過命案關係人的筆記與刑警的偵辦記錄的交互自述,逐步探見背後的真相,也算是場引人入勝的閱讀體驗。
純白裡的繽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明朝那些事兒 --- 編寫自己的生命史
從去年夏天開始看的這一套【明朝那些事兒】,終於在今年初看完。
事實上前年動手寫論文時,【卷一】已看到一半。問題是這套書共有七卷,可說史詩的格局、鄉土連續劇的規模,這看下去不僅無法自拔,還會越陷越深。為了心無旁騖地處理【論文這些事兒】,只好暫且擱著不讀,轉而燃燒腦細胞和視神經,在亮晃晃的電腦螢幕前,認命當個研究生。
時間飛快地來到去年夏天,我順利把論文生產出來,隨即騎單車繞了台灣一圈,以排除腦袋高效運轉所積累的毒素。開學後,我終於重新捧起【明朝那些事兒】這套書,再度從【卷一】開始閱讀。
《活潑流行的筆觸,草根庶民的眼睛》
純白裡的繽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大人的友情 --- 為生活注入溫潤的友情
《大人的友情》這本書是我今年春天在高雄城邦回頭書展上買的。當時架上除了這本,還有另外兩本河合隼雄的著作,分別是《心的棲止木》與《心的處方箋》,兩本都是短篇專欄集結而成。簡單翻閱後,也都一併入手。
第一次知道河合先生,是因為《村上春樹去見河合隼雄》這本書,後來在《1Q84後—村上春樹長訪談》裡,又看到村上提及河合先生是這世界上少數不用說明就能完完全全理解他的「故事」概念的人。於是對這位一臉慈祥和藹樣的心理學大師產生了許多好奇。《大人的友情》是我接觸河合先生的第一本書。
這本書的主要概念是,河合先生認為,所有人際關係的背後,其實都有「友情」在發揮作用。不管是朋友、同學、師生、親子、夫婦、愛侶,甚至是人與自然萬物的相處,友情都有一定程度的重要性。
書裡的主題廣泛多元,包括了「男女之間的純友誼」、「能為朋友的成就而高興嗎?」和「友情和禮物」這些普遍議題,以及「友情與背叛」、「友情和同性戀」與「友人的死亡」等等較為敏感的主題。
純白裡的繽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雪梨!村上的奧運日誌 --- 深度的價值
最近讀完了《雪梨!村上的奧運日誌》這本書,如書名所述,此書是2000年時村上春樹受《運動畫刊》之邀,以記者身分至雪梨奧運進行採訪的日誌,裡頭村上除了詳盡描述每日的所見所感,還以他獨特的筆觸,貼心地介紹了澳洲的地理、動植物生態特色與國家歷史等文化面的知識。另外,他也對奧運會的本質作了一番省察。
雪梨奧運當時我還是個高中生,對奧運賽事並沒有太大的關注。閱讀此書就像是以村上的眼睛去重新認識這屆奧運會,以及它對於澳洲白人與原住民的歷史意義。後來也特地去找了當時的相關影片來看,試著去感受書裡所描述的幾幕重要場景。
事實上,在閱讀的時候我常感到佩服,明明每天的行程都這麼滿,村上卻依舊能寫出一篇篇詳實又具有深度的日誌,真是不可思議。自己之前旅行時也嘗試過把每天的生活記錄下來,但寫了幾天後就逐漸放棄了,不知不覺越寫越少,寫到最後每天只剩下標示心情想法的隻字片句。據村上說,在雪梨當時他每天平均得寫35到40張稿紙的量。我的天,這有兩萬多字了吧。真是不簡單。
《豪華的紙糊頭,物質界的脫臼》
純白裡的繽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奧修自傳 --- 叛逆的靈魂,玫瑰花的力量
第一次接觸奧修的書是大三的時候,當時對禪宗與老莊很有興趣,一有空閒就跑去圖書館找相關的書籍來看。有一次剛好隨手抽出一本《道之門》,封面是位留著長長雲瀑般白鬍鬚、頭戴黑色圓帽的智者模樣的師父,他是「奧修」。
找個空位坐下,就開始翻了起來,看阿看覺得還挺能接受的。語句淺顯易懂卻富含深意,字裡行間充滿了幽默與智慧。他用簡單的文字談論尋常的事物,卻給我恍悟的感受。後來,只要在舊書攤或回頭書展看到奧修的書,總會買個幾本回家看。到現在家裡大概有10多本奧修的書。
有些是講直覺、有些談情緒,有的討論愛、自由與孤獨的關係等等,都是生活中與我們切身相關,卻沒有被好好思考過的主題。那本《道之門》我也在某舊書店找到並且順利入手。至於這本《奧修自傳─叛逆的靈魂》,則是去年在台南火車站後站「珍古書坊」裡的架上瞥到的,稍微翻一下就買下來了。
奧修常常被問道為何不寫一部自傳,或是至少接受訪談,好讓人記述他的一生,對此他總是揮揮手回答:「超越時間的真理才是重要的,而不是我們剪報蒐集來、那些所謂的『歷史』。」奧修也曾說過:「在成道之後,一個人已經沒有傳記了。什麼事都沒有發生,一個人只是存在。」因此這本書是後人從他幾千小時的談話錄音、幾百小時的演講片段中,花了三年才整理建構出來的奧修傳記。
純白裡的繽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村上朝日堂嗨嗬 --- 今天也要元氣喔!
最近又啃了一本「村上朝日堂」系列隨筆:《村上朝日堂嗨嗬》。光聽名字就覺得這本書充滿了夏日的晨光朝氣,我彷彿可以想像穿著短褲的村上站在公園草地另一端,舉起右手,露出爽朗的笑容,對著我喊道「喔嗨喲~」的畫面。
這本書裡大部分的文章,是1983年至1988年間村上春樹在「High Fashion」雜誌上連載過的隨筆,小部分是從抽屜裡另外挑選出來的作品。這個階段是《尋羊冒險記》寫完,創作出《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尚未著筆《挪威的森林》的期間。以年紀來說,大概是村上34歲到39歲的時代。
這是個很尷尬的範圍。稱不上是年輕人了,卻又還沒到中年人的程度,真的差不多算是大叔的年紀。以作家生涯來說,村上在這個時期已出版三本小說,獲得了多項文學大獎,作品也賣得不錯,已經是個可以靠著寫書活下去的小說家。因此早就把一直辛苦經營著的爵士咖啡店收起來,專職寫作了。
把書裡的篇章跟村上的人生年表簡單互相對照,便對其主題與內容更有共鳴,多了份會心的理解,和一層彷彿預知未來的有趣全知感。這是閱讀過村上大部分小說,也對其人足夠熟悉後,回頭看其一路寫來隨筆的一份愉悅享受。
純白裡的繽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村上朝日堂反擊 --- 無與倫比的小確幸
與其它的作品類型相比,我覺得《村上朝日堂》系列的文章特別適合瑣碎時間閱讀,不過這也是想當然爾的事情,因為這些日常隨筆每篇都非常短,不過兩三頁的篇幅,而且內容輕鬆有趣又易讀。
不管是睡前的短暫時間,坐公車或捷運的閒暇片刻,廁所嗯嗯時「下半身用力,上半身沒事可做」的空白時光,還是像我論文寫到一半「腦袋需要降降溫」的間歇空檔,《村上朝日堂》永遠是我的第一號最佳讀物。
長篇小說看了會停不下來,就算停下來劇情還多少會「視覺暫留」般地在心上逗留一會兒,再隨著焦點轉移而漸漸淡去。短篇小說雖然篇幅已經短很多,但裡頭裝納的訊息往往還是太堅實了一點,我意思是說很多故事還是需要消化的,甚至會讓我常常自行幻想發展成長篇的可能性。
相較之下,《村上朝日堂》這種隨筆就顯得非常便利,好比隨身包一樣:「隨身攜帶,即開即飲,立即見效,沒有負擔。」
純白裡的繽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1Q84之後」特集 ─ 村上春樹 Long Interview 長訪談
前些日子去書局看到架上擺著這本書《「1Q84之後」特集 ─ 村上春樹 Long Interview 長訪談》,心想村上大叔不是很少接受訪問?這本還三天兩夜的訪談特刊呢。於是在滿滿好奇心的驅動下,翻都沒翻就直接帶回家了(我有走向櫃檯先結帳啦)。
這是一本才110頁的薄薄刊物般的訪談記錄,但由於對話段落分成上下兩排,因此總份量也是蠻可觀的,而且內容豐富紮實,讀來過癮,津津有味。
訪談的時間在2010年5月,也就是《1Q84》1、2集出版的隔年。
三天的時間裡,村上在箱根的新綠山接受日本新潮社雜誌《思考的人》總編輯松家仁之的專訪,暢談他從處女作《聽風的歌》一路到09年新作《1Q84》的寫作歷程,並首次聊到 little people 的概念以及善惡與愛的相對關係。另外也提及其小說風格的轉變,文體的確立,從事翻譯工作的理念,19世紀與20世紀小說的差異,接著分享了他對文學路上啟蒙作家們的看法。最後,則談到了往後十年的計劃。
純白裡的繽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科技頑童沃茲尼克 --- 快樂人生,比什麼都重要
「我當時認為,我們正在參與有史以來最重大的一場革命,我真高興自己躬逢其盛。是否創一番大事業倒不是那麼重要,我只是玩得很開心罷了。」
這是蘋果電腦三位創辦人之一的史蒂夫.沃茲尼克(Steve Wozniak)在《iWoz:Computer Geek to Cult Icon》這本自傳裡回憶發明蘋果一號時所說的話。某種程度上,我覺得這句話是他人生最好的註解。
說實在話,我是因為另外一個史蒂夫才知道這個史蒂夫的,也經由閱讀前者的傳記,才在好奇心驅使之下買了後者的自傳。相較於賈伯斯的專制作風與暴躁性格,沃茲尼克實在平易近人多了。雖然兩人都具有對未來科技發展的敏銳度,以及對於熱愛事物無與倫比的高度熱情。但共通之處大概也只有這兩點。
純白裡的繽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萊辛頓的幽靈 --- 面對恐懼,擁抱孤獨
最近看完村上春樹的短篇小說集《萊辛頓的幽靈》,根據村上所述,收錄在書裡的作品,除了《盲柳,與睡覺的女人》外,執筆時期大概落在他90年代美國五年生活的前後。在那五年間,村上寫了兩部長篇小說,分別是《發條鳥年代記》與《國境之南、太陽之西》。
因此,書裡的小說多多少少沾了那時期的生活或是作品的影子。
例如《萊辛頓的幽靈》描寫美國野外郊區那種擁有大庭園宅院的古典別墅裡發生的奇怪故事,《綠色的獸》呼應了《終於悲哀的外國語》裡提到的典型美式住宅格局所造成的對於屋外陌生鄰居或事物的莫名好奇與恐懼感,及由此引發的對於自身存在的不安感。
《沉默》裡大澤與青木的對立關係則讓我想到《發條鳥年代記》的岡田亨與綿谷昇,一個是毫不起眼卻心思敏捷的平凡人,一個是表面光鮮亮麗、實質卻善變空洞的操縱人心高手。這種強弱失衡兩方的互動與角力,放大之後也就成了許多長篇裡的設定,無辜且絕對弱勢的的主角,邪惡且具有強大力量的反派。後者魅惑與操控了大多數的人,前者則是唯一的關鍵清醒者。
純白裡的繽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賈伯斯傳 --- 追求卓越,成功隨之而來
一個多月前,我在網路上預購了《賈伯斯傳》的硬殼精裝版,後來想說自己是英文老師,又買了英文原版對照著讀。接著,花了一個月,在寫論文的間歇空檔,以緩慢的速度把中英文版《賈伯斯傳》看完。
看中文版的時候,讀到優美的篇幅字句便會打開手邊的英文版,看原文是怎麼寫的,譯者又是怎麼翻的。有時拜讀英文版,遇到不懂的科技術語和專有名詞,就把中文版抓來查閱,然後再繼續往下讀。這樣的閱讀體驗蠻不賴的,再說書錢都敗下去了,當然要讓它們敗得有價值點。
說實在的,跟許多人一樣,我也是直到賈伯斯過世後,才從各種資訊管道與媒介開始真正認識這個人,包括他的生平,他的發跡,他追求完美的性格,還有備受爭議的管理風格。
身為一個科技山頂洞人(late-adopter),我從沒用過蘋果的產品,不曉得為何也沒有強烈欲望去嘗試使用,但也因為這樣,對賈伯斯此人與他一手創立的蘋果這間公司的故事,便感到更加好奇了。
純白裡的繽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事發的十九分鐘 --- 蛞蝓的掙扎
好久以前在誠品買了茱蒂皮考特(Jodi Picoult)的《事發的十九分鐘Nineteen Minutes》原文版,直到最近才看完它。
我喜歡作者的敏銳深刻的觀察力,雖然身為作家本該具有此能力,但茱蒂皮考特的最大特色在於她能夠切入時下極具爭議性的社會話題,站在各角色立場去看待事件全貌,並藉由細膩精準的心路描述來剖析前因後果,不給議題與身在其中的人事物加諸任何是非對錯的標籤,而是多層次地呈現種種矛盾、衝突、掙扎的痕跡與脈絡。
對此你可以說她很聰明,因為抓住話題就先有了賣點與商機,但更難得的是,她的作品譁眾卻不取寵,出版速度雖快卻能兼顧品質。儘管故事常有虎頭蛇尾的毛病,至少她深化了被媒體片面化的社會議題,也成功地帶領讀者從漣漪的最外圍往中心點尋去,甚至探討石子為何會落在水面。
這本《事發的十九分鐘》的主題是近來喧騰一時的「校園霸凌」事件,校園霸凌在每個國家地區、各個層級學校皆然有之。事實上,大欺小、多欺少、強者欺負弱者,本來就是自然界的生存法則。
純白裡的繽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終於悲哀的外國語 --- 懷疑與肯定的夾縫
這本書裡的文章,是村上春樹在1990年秋天與妻子倆旅居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擔任駐校作家的兩年半期間所寫的。
原本於雜誌上連載,經過整理修改且在每篇結尾加上後記,出版了單行本,並以《終於悲哀的外國語》這篇文章的篇名作為書名。
在普林斯頓大學村這段與世無爭的清幽日子裡,村上完成了《國境之南、太陽之西》這本小說,並開始著手撰寫《發條鳥年代記》三部曲,後期也擔任普林斯頓的客座講師,教授日本當代文學。據他所說,這還是有生以來第一次領到薪水。
《不管身處何地,我們都在某部份是陌生人》
純白裡的繽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他的國 --- 濃霧裡的光芒
「他的國,在這個世界上不存在。」
這本來是《南方周末》中一篇紀念南美洲革命英雄切.格瓦拉的文章篇名,韓寒看了之後,借用《他的國》三個字來當小說書名。
儘管韓寒說此書與切.格瓦拉沒有任何關係,但主人翁左小龍的形象卻與切有幾分類似,瀟灑帥氣的外表,叼根菸,騎著一台摩托車,四處兜風,後來還夢想環繞中國一圈,宛如《革命前夕的摩托車日記》裡的切。
「他的國,在這個世界上不存在」這句話,更是本書的主旨,情節的主幹旁枝都以其為中心延伸開展。另外,它也暗示了故事的悲劇性,既然他的國不存在,那所有為了夢想所做的奮鬥與努力,到底算是可笑還是壯烈?
純白裡的繽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